第104章 恭喜作者完结!

作品:《上有弦歌声

    104


    综艺拍摄的进度很快,短短三个月,从前期准备到拍摄到最后的后期制作就已经全部打包完成。


    op公司审核过片子以后,十分满意,等到摄制组和各大网络播放平台签订合同,op就迅速发布了几款app。


    op狂风骤雨一般来势汹汹,从音频视频阅读、购物、新闻视讯等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又撬动以前的商业积累,进行了实体联动,系列操作下来,很快就在国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而在‘op’的企业理念中,‘国风’这个关键词被刻在了dna里,不同于世界各国所有先进算法下的集团公司,‘op’的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无形中,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就像一张无形之网,散布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古城逆旅》十分不低调的出现了。


    人们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高科技全息产品,观众以前所未有的奇幻的视角,身临其境地走进了千百年前的中国传统戏剧场景,领略到了曾经座无虚席的盛况。这不比坐在影院里看iax视觉效果差。


    而op抓住观众最核心的技术,还是op自主研发的内容推荐核心算法。它能精准的推演用户和标的物特征,构建标的物特征表示,在ai科技领域几乎独领风骚。


    而因为op的国际性质,在《古城逆旅》一经推出,就被迅速推向了国际舞台。在op的助力下,《古城逆旅》在很多个国家拿下了播放权。


    而在‘op’的企业理念中,‘国风’这个关键词被刻在了dna里,不同于世界各国所有先进算法下的集团公司,‘op’的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无形中,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就像一张无形之网,散布世界各地。


    很快,一个带着‘许音书’标签的国风迅速在国际盛行开来,国外的年轻人,提起中国不再是刻板的旗袍和火红的灯笼流水的扇子,五彩缤纷的中国悄然向世界打开。


    半年后,op的年终总结大会上,看着屏幕上几乎要冲破天际的营业额,op上下喜气洋洋。


    其实在最开始,还是有很多人对敕勒川和西佛的经营理念持怀疑态度的。这些从各个集团挖过来的行业翘楚们,大多有自己的成功经验,他们并不看好这两个年轻人的异想天开。然而红彤彤的收入顺差,是敕勒川用以证明自身的最大证据。


    当然,看到这样巨大的成功,不是没有人不眼红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dfc。在后半年,ddfc中国分部进行了几次‘大地震’,借着米勒家族上位的秦升再次被炒,业内有人传他似乎又勾搭上了ddfc总部高管。


    这些,都无法引起敕勒川的注意了。他曾经蛰伏多日,只为了将这个挤入他人生的臭虫揪出来,但当他退一步时,发现这样的人就算将对方死死地按在沼泽里,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跳起来恶心你一把。


    既然如此,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敕勒川下了班,回家看到许音书正顶着鸡窝头,发了疯一样的改论文。


    许音书两眼泪汪汪,“谁发明的查重?我就想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和我这样心灵相通?能写出一毛一样的话?”


    美国常青藤毕业的敕总也束手无策,只能跟着某人一起搞论文。


    深夜,冰凉的月光悬在万家灯火上,艳羡地看着屋子里的人们。许音书一边嗦着螺蛳粉,一边帮敕勒川脑洞新的宣传词。敕勒川则绞尽脑汁和许音书的论文查重斗智斗勇。


    人们或许很难想象,敕勒川这样一个‘成功人士’,私下里却始终虔诚甚至卑微的无声守护着许音书,因为在他看来,许音书强大的精神世界,是自已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山,这也是他改变对中国青年看法,从而转变经商方向的关键。


    他觉得,自己和许音书并无不同,他的新生也应从那个西北小镇中来。


    这时候简绒打来了电话,问许音书准备好行李了没,“明晚十点半的飞机,到洛杉矶差不多就是早晨七八点钟,下午三点就开始演出,你一定别吃辣的东西!”


    许音书默默放下满是红油的螺蛳粉,却被简绒很快识破,“你别装,我听到你吸溜鼻涕的声音了!”


    许音书:“……”


    “又偷吃螺蛳粉了吧?”


    许音书:“!!!”


    简绒无语,“大姐,你不仅是要演出,还有个演讲要做!不是你说的,要把弦子腔推向国际?就这?顶着一身螺蛳粉味儿?”


    敕勒川笑着回收了剩下的螺蛳粉,等简绒挂了电话,便问许音书有没有什么东西要带给丘如舟。


    “你又要回去?”


    敕勒川点头,“《古城逆旅》太火了,公司宣发组决定趁热打铁,干脆和政府那边谈一谈合作,以招商融资的模式,配合旅游部门,把附近的几个景点做个项目整合,干脆申请‘大景点’项目,到时候op做全程技术支持,也算是参股。”


    许音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敕勒川还以为她只是听一耳朵,没想到某人刚从美国回来,就火急火燎地要撺掇‘戏班子’。


    许音书决定将本地的三十多家剧社召集起来,建成新的‘许家班’,搞一个专职‘弦子腔’的剧组。


    本来,有了《古城逆旅》的大力宣传,又有许音书兼墨等人的‘明星效应’,一个姑娘励志的故事,一个从未被人们熟知的打卡圣地,一时间,小小的西北小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迅速盘活!


    眼下‘许家班’的成立,更是吸引了不少对弦子腔感兴趣的年轻人。


    谁能想到,一个几乎后继无人,只能走街串巷的小曲种,眼下一场演出仅是现场门票,就得提前半个月预定?


    丘如舟怔愣的看着许音书风风火火的组建‘许家班’,忽然想起来自己年轻那会。他跟着师父,带着一众师弟师妹,拼了命的跑场子。有时候演整整一天下来,嗓子都唱哑了,分到手的工钱却不到几块钱。


    直到后来他们名声鹊起,却也常常临近演出,被莫名地拿掉出场机会。


    打听了才知道,要么是人家请了大明星,要么是资方不喜欢唱戏的。


    丘如舟坐在古城专门开辟出来的‘戏曲古镇’里,听着里头咿咿呀呀的练腔声,听着城外头熙熙攘攘游客的笑闹声,听着小城夏日特有的蝉鸣,心里忽然一轻,常年酸痛的伤腿,似乎也没那么疼了。


    场子里的大戏台子上,准时准点的开始上演新编《桃花扇》,远处的大剧院里《西府海棠》舞台剧正如火如荼。


    《康王归朝》刚被改编成大电影,正在紧罗密布的拍摄当中,丘如舟从古城剧组旁路过,哼着小曲,晃晃悠悠的回了筒子楼。


    《桃花扇》李香君没有等到侯朝宗的深情,《西府海棠》中的秋娘同于渚渊也未能走出这个魔咒,然而在相互欣赏中,许音书并没有将人生全部寄托在敕勒川身上,而敕勒川也未被生活磨砺得失去斗志,两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或许很多年以后,人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穿着鸳鸯袖戏服的女孩,情意绵绵地看着镜头,化着精致的妆面,欲语含羞间,唱着通俗易懂的唱词,不会再感到大惊小怪。或许一个金发碧眼的人,也唱着这种小调,却没人会觉得奇怪。又或者在国外的睡前童话故事里,多了叫做骆元光、阿史那氏和秋娘的人物,却没人觉得不对……


    老式筒子楼里一如既往传来了唱戏的声音,听惯了的老住户们下意识跟着打起了节拍。


    杨柳树的树梢懒懒地依靠在窗沿边上,听着丘如舟喑哑的曲调,昏昏睡去……


    “君且听句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