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提前规划

作品:《秦时夜阳王

    天亮了。


    刺眼的阳光照进窗户。


    “起床。”


    惊鲵美眸带着一丝恼意,盯着赖床的某个家伙,清冷的声线都有些压不住了。


    她又双戳戳的被骗了!


    这家伙嘴里就没一句实话,谎话连篇!


    秦夜厚脸皮的笑了笑,从杂乱不堪的床上讪讪起身。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目睹着媳妇整理床铺,秦夜自顾自的穿起衣服,嘴里哼着小曲,整个人的面目焕然一新,对着铜镜自信一笑,不时整理下发型,露出一嘴白牙,完全没有昨晚被掩日刺杀的不爽,心情宛如这天气一般明媚。


    反正他昨晚是舒服了。


    惊鲵将那些毛毯薄被全部换成新的铺好,准备将换下来的全部拿去洗了。


    吃过早饭。


    秦夜来到自己的书房当中,昨晚他遭遇刺杀,在家养伤几日这很合理,因此今天的早朝他也没去。


    不过这不代表他可以闲下来。


    黑墨化开,拿起羽毛制作的笔,停顿在半空,面色有些纠结:“先从哪里下手呢。”


    “报纸小说,科举框架,大学,印刷文字,我日哦。”秦夜抓了抓头发,苦恼一笑。


    他发现事情多的一匹,而且前日送过来的政务也还一直堆积没有处理,堆了半桌子。


    这还是纸,不是竹简!


    虽然大部分都已交给郑武、李斯和刘诸郎他们处理了,但一些非他不可的仍旧堆积了许多。


    “算了,一个个来吧。”


    良久,秦夜叹了口气,打算先把科举框架具体弄出来,其余的倒是可以往后挪一挪。


    ......


    时过晌午。


    李斯与刘嘉登门。


    “见过大人!”


    秦夜停下手中的笔,目光投向书房门口,见是李斯二人,微微一愣,道:“进来吧。”


    将手中的事暂时放下,秦夜叫来侍女上茶。


    “你们如何来了?”


    “大王让我们来看看大人的情况。”李斯恭敬的答道。


    “朝会上可有事情发生?”


    秦夜将桌子清了清,看着李斯询问道。


    朝会并非每天都有,除了发生重大事宜,基本上隔五天举行一次,其余六国皆是如此。


    当然,这五天也并非绝对。


    一国九卿遇刺,如此重大事宜,自然要彻查。


    “王上下令,命影密卫调查大人遇刺一事,严惩不贷。”刘嘉是秦夜底下的诸郎一职,官不小,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长相倒是憨厚。


    秦夜沉吟的点点头,没过多在此事上浪费时间,旋即将科举一事与二人说了一遍,打算问问二人意见,该怎么入手。


    “大人的这个提议可能会与武将们的利益起冲突。”


    思索了少顷,李斯皱眉开口。


    说实话,至少现在这个局势,他并不看好这个科举制推行。


    众所周知,天下七国,立功者皆会赏赐,但秦国的这份军功制属于独一份,在六国中不曾有。


    也正因为如此,秦国才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大国。


    大秦锐士傲视东方六国,靠的就是杀敌晋爵制度。


    可若是有一天这种晋爵制受到了另一种制度冲击,秦国的武将们不说绝对,十之八九会站出来反对。


    秦夜本就在武将那边不受待见,若是再将此事实施下去,后果是什么不可预料。


    “此事吕相已经同意,并放权给我,你们无需担心。”秦夜轻轻吹着滚烫的茶水,平静的说了一句。


    什么?又放权了?!


    李斯闻言瞳孔骤缩,脸色变化不定。


    秦夜却仿佛没看见,抿了一口,说道:“秦国尚行武风,物极必反的道理你们不会不懂,因此需要一股力量注入,来制衡这股武风。”


    “此乃印刷术,在推行之时,需将文字简化,具体我会出模板,秦国读书识字之人不多,因此推行起来不是太麻烦,从无到有往往会简单许多。”


    “新文字?”李斯眉头皱褶更甚。


    “我欲在咸阳修建一朝圣学院,纳天下学术,为天下之最,除去秦国本土的学士,各国人才亦有机会而进,李斯,你是聪明人,应该懂我在说什么。”


    秦夜将那些东西通通交到了李斯手中,又分了一半给了刘嘉,神情凝重,用着我很看好你们的眼光,委以二人重任。


    沉默了良久,李斯眼底复杂之色一闪即逝。


    他现在只是个打工的,并不能决定什么。


    抱着开了盖的盒子,李斯脸色隆重,在秦夜说出科举制时,他便明白了秦夜所行目的,印刷术会带来什么更不用言喻。


    不亚于纸张!


    至于朝圣学院......


    望着那副面孔,李斯心中莫名生出了一丝胆寒。


    秦夜此刻展露出来的野心一点都不比王座上那位小,甚至犹过之。


    眼下秦国政权还未统一,秦夜却想到了一统天下之后。


    世人皆知小圣贤庄,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


    纸张问世,印刷术,以及科举制的推行,日后秦夜的名声将至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