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有话说
作品:《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有时候看到于谦的评论,会下场说几句,不是撕逼,是讨论,也不是恶心读者。
只是觉得都是历史爱好者,可以一起聊聊天。
这里说一些个人观点。
第一,于谦对京营的控制,并不强势,掌握军权还有其他势力。
武将:宣府系杨洪,大同系郭登,王振系王骥,靖难功勋系陈懋和张輗、张軏(张玉的儿子),辽东系范广,刘聚(御马监太监刘勇聚侄儿)
太监:刘永诚、曹吉祥、王瑾
文官:罗通。
这些人都有过提督京营。
朱祁钰身为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军权重要性,也不会让于谦一家独大。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于谦的政敌,后来都参与夺门之变。
只有一个范广,敬佩于谦为人,后来还被杀了。
第二,于谦时代压制武将,是错误的。
提督京营的武将基本上都参加会对瓦剌的战争,提拔他们的是朱祁钰。
朱祁钰前期面对蒙古人的军事压力,一直整军备战、重用武将,封了很多官职和爵位出去。
石亨、杨洪、郭登,朱祁钰都给了爵位,还升总兵。
武将集团后来夺门之变,是政治投机。
石亨、曹吉祥嚣张跋扈,所以被镇压,顺带很将领被牵连。
武将今天敢立朱祁镇,明天就敢立藩王,哪个皇帝不害怕?
所以武将地位的没落,是从朱祁镇的天顺朝开始。
第三,朱祁钰对于谦又用又防。
罗通和石亨都是于谦举荐的,后来都和于谦反目成仇,朱祁钰留着他们,就是为了制衡于谦。
石亨、杨洪封侯,于谦却没有。
不早说文人不能封侯,同时期王骥就因为军功封侯。
于谦没有入阁,也是朱祁钰的防范。
有人会说尚书不能入阁,可同时期户部尚书陈循就是内阁首辅。
当时很多人弹劾于谦,朱祁钰都没有惩罚那些人,反而把奏章给于谦看,警示于谦。
夺门之变,朱祁钰最先不是想到朱祁镇复辟,而是想到于谦谋反。
第四,于谦不该被侮辱。
于谦和岳飞并称西湖三友,历来评价很高。
于谦是不是该学汪精卫不抵抗?
侮辱于谦,抗日英雄是不是也要侮辱?
元朝时期,民族划分等级,汉人四等最下贱。
要是于谦不抵抗,蒙古人就会打进来,我们民族血统就会被玷污,我们就会是贱民、杂种。
第五,读者之所以想杀于谦,是为了快感。
很多营销号、自媒体为了流量,历史名人都被拿出来炒作。
黑历史名人,就是一种手段。
看小说,我们都幻想自己是主角,成为杀伐果断的人上人。
可现实中,我们只是韭菜和牛马。
于谦天下为公,对老百姓好。
作为老百姓,我喜欢于谦这种正直的人,不喜欢统治阶级的狗腿子。
第六,于谦不是非杀不可。
魏征是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旗帜,还曾经想杀唐太宗。
唐太宗不喜欢魏征,可是也重用魏征。
于谦就是大明的旗帜,可以不给他兵权,也可以让他去边疆开疆拓土。
第六,古代文武不分家。
出将入相,文臣和武将会来回切换。
明朝的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先后组建了天雄军、关宁铁骑、秦兵,他们都很能打,也都是文臣出身。
清朝的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也都是军方大佬,也都是文人出身。
第七,英雄应该被铭记。
当社会不公,人民被奴役的时候,就需要英雄。
一句话,铁拳砸到头上,就知道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