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高昌变化,欲打草谷

作品:《穿越大唐:我的日不落帝国

    大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高昌,西突厥压根就没有反应过来。


    此时的西突厥大本营,大体上位于准格尔盆地,也就是后世的北疆。


    北疆往中亚的地势相对平缓,后世的亚欧铁路就是从北疆经中亚抵达欧洲。


    此刻,大唐在高昌的政策,与以往采取的怀柔政策不同。


    李绩收到李承乾的信件后,直接进行了大清洗。


    高昌在人种上,原本与内地的汉人没多大区别。毕竟高昌经过汉朝上百年的统治,而且一直都有往高昌移民。


    李绩入驻高昌后,首先对高昌原有的军队进行改编,剔除老幼后,获得三万青壮的军队。


    军队整编完成后,李绩亮出了他的屠刀。他与牛进达带过来的军队,用来防御西突厥。李绩亲自带领着整编的军队,开始对高昌境内来了次大清洗。


    凡没有汉人血统的外族人,一律打入奴籍。如此一来,李绩从高昌境内,足足抓捕十万的奴隶。


    其中青壮的奴隶有三万人,其余的均为老人与小孩。


    李绩按照李承乾信中的吩咐,用这部分奴隶先修筑高昌到玉门关的道路。


    “英国公,太子殿下如此做,会不会有违天和?”


    “啪!!”


    李绩直接给他的亲卫头子一马鞭,冷着脸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太子殿下所作所为,一点问题都没有。”


    “另外,整编的高昌军队,在此次大清洗中表现不错。搜集的财物中,拿出十分之一奖赏给他们。”


    李绩的大方,一下子便将收编的高昌军队收买了。


    古代做一位合格的将领很简单,只要不克扣军饷,士卒们大体上都很卖命。


    牛进达用马鞭指着干活的奴隶道:


    “如此不毛之地,太子殿下也能变废为宝。大唐有如此妖孽的太子,是何等的幸事啊。”


    李绩看着用鞭子抽着奴隶的高昌人,感慨着道:


    “太子妖孽得可怕。尤其是对人心方面,利用高昌人来管理奴隶,真的是神来之笔。”


    牛进达羡慕着道:


    “真羡慕李靖、尉迟恭、柴绍、薛万钧他们,可以与东突厥好好的打一战。”


    “哪像高昌小国,单单三支特战队,以及太子殿下神秘的暗卫,轻而易举将高昌国拿下。”


    李绩附和着道:“是啊,西域小国真没用,真希望与西突厥做过一场才好。”


    牛进达牛眼般大的眼眸转动一下:“李将军,老牛觉得可以学学太子在朔方时的策略,去西突厥地盘打打草谷?”


    李绩鹰隼般的眸子一下子亮了!


    激动的拍着牛进达肩膀道:


    “老牛啊,你这个主意挺不赖。太子说得对,谁说只允许突厥人打草谷。看过太子在朔方的动作,再看高昌土城心里总有些不得劲。”


    “走,回城我俩好好商议一番!!”


    ......


    自从李承乾监国,留在长安的宰相们,他们感觉一下子忙碌个不停。


    李承乾参考明朝内阁制度,召李孝恭、魏征、侯君集、高士廉、杜如晦、褚遂良六人组成内阁。


    朝廷大大小小之事,由六人共同来抉择。作为临时内阁首辅的杜如晦拥有两票,其他人都只有一票。


    一些有分歧之事,通过投票来解决。


    为了方便自己了解朝中之事,李承乾令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将政事按照轻重缓急分类。


    李承乾按照门下省所造的目录,能随时随地了解朝廷政事处理的情况。


    如此一来,李承乾就不会像他老爹那样,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处理政事上。


    东宫显德殿内,李承乾的两位老师,向李承乾汇报常科科举的准备工作。


    李纲不是第一次来显德殿,在隋朝当太子太傅时,他经常过来教导太子。


    重新改造过的显德殿,看起来十分的奢华。


    说起来,隋朝的富足真不是唐初能比拟的。单单谈人口,隋朝顶峰时期可是有890万户。


    要知道唐朝顶峰时期的人口,也只有820万户。


    此时大唐万象更新,太子李承乾却贪图奢华与享乐。


    在李纲看来,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他李纲可不想大唐,继续与隋朝一样,三世而亡。


    李纲直言道:“殿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李承乾有些无语,他当然明白李纲所言的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


    就是告诉李承乾,身为大唐太子,你不能贪图享乐。


    李承乾先给李纲沏杯茶,肃然道:


    “李师,世易时移,有些事情不能简单的看表面。”


    “就拿孤让工部重新修缮东宫而言,首先第一点,所花费的钱财并没有出自国库。”


    “相反,孤修缮东宫花费五万贯钱财,可是活人无数。否则今年的旱灾,京畿道可不会安稳的渡过去。”


    李纲与孔颖达呆愣住,他们头一次听说奢华,反而能活人无数。


    仔细想想太子殿下的说法,似乎有几分道理。


    为了避免李纲尴尬,孔颖达连忙将科举准备的情况告诉李承乾。


    李承乾行云流水般的沏着茶,听完后有些不可置否。


    似乎看出李承乾有些不满意,孔颖达疑惑问李承乾:


    “殿下,莫非有什么遗漏?”


    李承乾端着茶杯喝了口,肃然道:


    “科举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取士,因此它的公平性尤为重要。因此孤认为,阅卷前需要增加一个步骤:糊名!”


    “糊名??”


    看着疑惑的两位老师,李承乾告诉他们糊名的办法,以及糊名后有什么好处。


    听完李承乾的解释,孔颖达重重的拍下大腿:


    “殿下,您想的法子太秒了。如此一来,今年常科科举就万无一失。”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脸上显露出高深莫测的表情。


    太子的表情,让孔颖达变得不自信起来,他连忙问:“殿下,莫非还有什么纰漏?”


    李承乾笑着道: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所以参加常科的考生,需要提前进行身体素质检查。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孤并不喜欢!”


    李纲眼中瞬间射出一阵刺眼的精光,一旁的孔颖达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可是很久没见李纲如此激动。


    李承乾送走两位老师,刚准备去工部转转,刘瑾带着一位宫女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