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随缘

作品:《徐枫叶玲珑

    妙峰和尚,一路直行,走过石州,入了云蜀境内,徒步数十万里。


    一路上如同一个苦行僧般,遇亡者超度之,遇病者医治之。


    一切,都在他眼中是因果循环。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他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城池。


    这座城池,毗邻雄关,本应是贫瘠荒凉之地,却分外热闹,分外繁华,是他见过最繁华的一座城池。


    入了城池,打听一番才知道,这城池乃是玄武城,而繁华的原因,便是在这城池之中有着一座听风阁。


    “嘿!小和尚,老朽跟你说,这听风阁主,端地是天上神人,无所不晓,无所不知!不负天机神算之名。”


    一家客栈内,餐桌上,一个喝了伶仃大醉的老头,与妙峰和尚勾肩搭背,一副熟络模样。


    这老头看起来已是大醉,说话带着口吃,但言语之中带着的是对听风阁的赞美,以及对那位阁主的无上推崇。


    “阿弥陀佛!”


    妙峰和尚轻轻放下老头伸过来带着油渍的手,而后双手合十,口诵佛语道。


    “施主,你醉了!”


    妙峰和尚笑着说道,看着眼前这已经趴在桌上,昏昏睡去的老头。


    此刻,在妙峰和尚的眼中,这老头身后出现了一个刀斧手的虚影,这刀斧手一身染血,手握长斧。


    手起斧落,便是亡了一家五口人的性命。


    “难道这老头的前世,真是个草菅人命的刀斧手?”


    妙峰和尚眉头皱起,心中的疑虑不由重了几分。


    从未下过山的妙峰和尚,一路走来,见过了人生疾苦,也看见了无数的因果,但他心中却产生了疑虑。zbzw.しa


    因果循环是佛门至理,可此循环之理,又是何?


    “首座师父常说,欲知前世因,需看今世果,可我为何看到的却并不一样?”


    妙峰和尚心中狐疑。


    此番他下山,可不仅仅是要寻回寺内至宝,更是要历经红尘,看看人间,完璧佛心。


    可现在,看过无数红尘的他,佛心却愈发不稳,越发不明。


    更愈发不悟!


    “听风阁?或许那位阁主能为我解惑。”


    看着桌前大醉的老人,口中还梦呓念叨着‘听风阁’三字,妙峰和尚心中不免也有些好奇。


    一念起,妙峰和尚没有犹豫,离开了客栈,朝着玄武城中最热闹的街道走去。


    那里便坐落着一座不起眼的简雅小阁——听风阁。


    处在长龙中的妙峰和尚,自然也惹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佛,在百万年前兴许昌盛,但在如今,人人皆供奉神像,佛学与道学尽数没落,自然也没有人做和尚,当道士。


    所以,和尚也成了一个稀少的职业。


    面对这些人异样的目光,妙峰和尚只是洒脱一笑,静静的站在人群中,随着长长的队伍,不断前进。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夕阳西斜,夜幕悬起,竟然是从白天排到了晚上。


    终于,在送走一个中年男子后,妙峰和尚来到了听风阁门前。


    “和尚?”


    坐在木桌前的书生花,神情中同样透着诧异,惊讶的望着妙峰和尚。


    “阿弥陀佛!施主,可是听风阁主?”


    只见到妙峰和尚,双手合十,一脸慈祥的说道。


    “呵呵,我可不是。大师,叫我书生花便是。”


    书生花连忙摇了摇头,说道,心中却是意外。


    据他所知,云蜀国境内,可没有寺庙,距离此地最近的寺庙,便是那石州的灵隐古寺。


    “阁主的名头已经这么响亮吗?就连灵隐古寺那些避世不出的和尚,都要不远万里的前来拜访?”


    书生花心中暗暗惊叹道,却也是看着妙峰和尚,说道:“大师,你来晚了!我们听风阁阁主不是谁相见就能见的。”


    “得阁主允许,你才能进去。”


    “而且,时候已经不早了,我们打烊了。”


    说话间,书生花示意妙峰和尚朝着他身后看去。


    妙峰和尚回头,便见本来长长的队伍,竟已经散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徐枫定下的规矩。


    谁也不会去改变。


    “叨扰了!”


    见状,妙峰和尚会意,双手合十行了一个佛礼后,便转身要走。


    “慢着!大师,若是不嫌弃,我可以为了算上一卦。”


    书生花见秒峰和尚千里而来,着实不易,便也动了恻隐之心,连忙唤道。


    “施主多心了!但我佛门讲究随缘,既然已经打烊,便说明我今日无缘,那便明日再来。”


    妙峰和尚摇了摇头,说道,随后便缓缓离去,很快身影便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和尚都是这怪脾气?”


    听了这一番话,书生花不免一怔,苦笑道,却也没有理会,将东西收拾完后,便关上了听风阁的门……


    红日初升,群山连绵,雾霭笼罩在整个玄武城,乳白色的纱将一条条街道隔开,就像是白龙游街。


    四下静谧,仿佛万物都尚未从沉睡中苏醒般。


    随后,一道白色的身影,穿着雾霭而进,其穿着一袭白色的僧衣,年轻俊美的模样,在街道上如闲庭径步般行走。


    动作很慢,但速度却极快,并且身子穿过雾霭,却翻不起半点的涟漪,好似腾云驾雾的神灵般,无声无息,缥缈无端。


    很快,那年轻的僧人便停在了一个简雅的阁楼前,静静候着,神情祥和而又平静,不骄不躁,入定如佛,又似雕像般。


    周围的雾霭盖在他的身上,如同白色的袈裟蒙在周身般,但细细一看,却又能见到在雾霭与僧衣之间,却又有一个薄如蝉翼的真空地带。


    使得这些白色的雾霭,看似盖在身上,实则完全隔开。


    不知过了多久,阁楼的门打开,入眼便是书生花摆着桌椅走了出来。


    “这么早?”


    书生花看着僧人,不免有些惊讶。


    “书施主。”妙峰和尚双手合十,笑道。


    “既然如此,我便为你算上一卦?”


    书生花摆好桌椅,一挥手,桌子上便列出罗盘,出现层层卦象。


    而就在这时,在听风阁内庭之中,却传来一道声音。


    “生花,还是让这位僧人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