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老爷子早就规划好了

作品:《我,大明杀神

    打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朱瞻壑就知道自己是被老爷子当枪使了,而当他拿着调令去三大营调人的时候就更确定了自己这一想法。


    老爷子给他调的这两万人倒是没啥,可问题出在了这两万人的将领身上。


    大明安远伯,柳升!


    柳升这个人直到现在的履历算是辉煌的了,因为他是从承袭父职开始,早年间在担任燕山护卫百户的时候历经大大小小二十余战,因战功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


    不过他真正的崛起还是在永乐四年的时候,他随着张辅征讨交趾,刷领水师大破贼兵,生擒了伪尚书阮希周等人不说,后来还抓获了黎季嫠和他的儿子黎澄。


    因为这份功绩,柳升被封为安远伯,并被赐予了世袭诰券。


    也就是说,柳升的这个安远伯是可以由他儿子继承下去的。


    不过这对于朱瞻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年柳升率领舟师巡视大明海疆,正好碰上了倭寇,一直追击到了青州海面,大破倭寇,歼敌过万!


    朱瞻壑前脚私自调动备倭军,后脚老爷子给他安排了一个有对抗倭寇经验的将领。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末将见过世子殿下!”


    朱瞻壑一进三大营,柳升立马迎了上来。


    “免礼。”朱瞻壑虽然年幼,但姿态摆的很足,一时之间让柳升也不敢轻视。


    “不知道安远伯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禀世子!五军营两万将士已经点兵完毕!请世子殿下检视!”


    虽然不是出征,但例行检视也是惯例,不过朱瞻壑却没有走这些繁冗的规矩。


    “行了,检视就不必了。”朱瞻壑摆了摆手,出口喊住了想要前去通知将士们的柳升。


    “事情紧急,再加上此次又不是出征,就不搞这些没用的了,你直接带队前往应天北侧的码头,有宝船在那里等着,第一站是嘉兴府的秀水。”


    应天府毗邻长江,在这个时代水运要更加快捷。


    柳升闻言一怔,他本以为朱瞻壑会像他的父亲汉王朱高煦一样穷讲究,但没想到朱瞻壑却有一种不拘小节的意思。


    这让柳升对其升起了几分好感,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毕竟,以前的柳升主管的是火器为主的神机营,而汉王在以往的战事中主要负责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两者关系并不紧密。


    这也是朱瞻壑没有去检视将士们的原因了。


    若是三千营,他还会去看一下,有他老子的影响在,他去刷个脸会更好的指挥这些将士,但五军营是步兵营,不归他老爹汉王管。


    要真说的话五军营跟赵王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也就是朱瞻壑的三叔。


    在以往的战事中,赵王朱高燧主要负责统管围子手营,而围子手营就是五军营之下的。


    命令下达到将领,朱瞻壑也就没有继续在这三大营晃悠了,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三大营没啥好看的。


    因为他爹的缘故,朱瞻壑没少来,这三大营对他来说不能像是家一样熟悉,但也差不到哪去了。


    离开三大营,朱瞻壑直接就朝着码头而去。


    现在的他信心越来越足了,也越来越确定老爷子是拉他出来背黑锅了。


    为什么?因为此次前往嘉兴府的方式!


    要知道,宝船是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只,一艘船就足以容纳近两千人!


    每一艘宝船的制造都耗费颇巨,就算是为了抢收粮食,那也不至于到了动用宝船的地步,而且一用就是十艘!


    要知道,就算是陆路行军,在朝廷事先通知下面的情况下三天也差不多了,动用宝船实在是不太值得。


    其次,郑和六月份才第二次下西洋归来,然后马上就开始着手准备在下西洋。


    这次调给朱瞻壑使用的宝船虽然是备用的,但那也不是随便能动的。


    而且,要是不着急的话倒也罢了,但按照历史来说,郑和九月就会再下西洋!


    一个月的时间,万一要是除了什么事儿要动用这些备用的宝船,那岂不是坏了事儿了?


    相较之下,完全不值得!


    私自调动备倭军的朱瞻壑,不该动用的宝船,再加上有个抗击倭寇经验的柳升,这样的三个条件能够拼凑成一个什么样的组合呢?


    有脑子的都能想出来。


    而且不止如此,有脑子的人想出来的可能不只是这么一丁点儿,而是很多很多。


    多到……可能朱瞻壑都没想到。


    在朱瞻壑正准备出发前往嘉兴府的时候,应天皇宫的文华殿里来了一个人。


    解缙。


    按理来说,在一个盛世王朝之下,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有能力的,这其中肯定也有贪官,但这些贪官要么是还有用处,要么就是其势力盘根错节短时间内无法清理。


    但鲜少有那种又没有能力还依旧存在,并且存在于高位之上的。


    奇怪的是,在永乐年间就有这么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解缙。


    当然了,这么说解缙有些过分了,因为人家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只不过以解缙的能力来说,内阁首辅实在是有些虚高。


    因为解缙的变通能力,或者说见风使舵的能力实在是一般。


    解缙的上位,其实总结起来可以说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装模作样做得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见风使舵的能力虽然有,但却不是很够。


    其中,第二点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当年朱棣入主应天府,很多文臣都不服朱棣,甚至大骂出口的比比皆是,最出名的当属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了。


    在杀了一堆建文旧臣之后,朱棣后悔了,因为杀的太多导致他在文臣心中的形象更加不好了,这个时候解缙这种懂得见风使舵,但使舵能力又一般的人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这个原因,解缙被火速提拔,再加上他在奉命批阅建文旧臣上书的条陈时会事先把辱骂朱棣的都拿走销毁,只将关于军机和民生的条陈呈到朱棣面前这一点,解缙终于是进入了内阁,成为首辅。


    但还是那句话,解缙的见风使舵能力虽然有,但实在是太过一般。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最后被会丢进雪地里冻死的原因……之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