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理论和实践很难结合啊

作品:《诸天之开局小行星撞地球

    树胶都是现成的,密封的很好,储存在阴凉的山洞一角,绳子却是用完了,他不得不先熬树皮。


    博美自从来到神仙洞之后,对洞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傻狗整天得瑟的模样,让王宇暗暗好笑,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它弄出来似的。


    新鲜劲过去,傻狗就拉着博美每天早出晚归,猎物倒是没少带回来。


    可王宇总觉得这家伙在外边没少干坏事,好像它也知道有时候需要背着王宇。


    他耐着性子将绳子编好后,开始制作弓身用的木片,先削出一片片薄薄的长条木片,然后拿着其中一根试着在火上烤了烤,能塑形,那反曲弓就有希望了。


    接下来就是细活了,一片一片的木片被他削好打磨。


    再烤成弯曲的模样,然后再开始刷胶,将七八层厚度一毫米左右的木片先粘在了一起。


    又用绳子一圈一圈将受力的主要部分,就是弓身的中间大部分,缠了个结结实实。


    等胶干了之后,他将弓身一头压在地上,按住另一头开始往中间用力弯曲。


    嘎吱吱一阵牙酸的声音响起,刚刚到达预定的弧度,弓身咔嚓一声,折了。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弄出来弓身,就这么折的毫不留情,不禁让他有点沮丧,问题出在哪里呢?


    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他根本就不知道,只是按照猜想来做,能成功才奇怪了。


    难道弓片太薄了?或者太厚了?要不要再尝试呢?


    想到还要制作难搞的弓弦,完事之后还要做扦插实验,将来还要考虑圈养食草恐龙,这么多事还在等他去做。


    特别是圈养食草恐龙的问题比较紧迫,他不再浪费时间,就英格兰长弓吧。


    他找了根比较干净的桑木枝,没有枝杈,树结子什么的。


    剥去树皮之后,粗细打磨匀称,慢慢烤干。


    中间部分还是烤了个稍微弯曲的反向弧度,再用绳子缠紧,这次顺利地将弓身弯曲到了预定弧度。


    接下来就是制作金属弓弦了,他把上次百鸟朝凤枪截下来的材料熔了一节。


    又把狗头金加了进去,好像在哪看过,说黄金的延展性很不错。


    咱也不知道啥叫延展性,按照字面的意思应该很适合做弓弦吧?


    他先是找了根细藤,比设想的弓弦要稍微粗那么一点,大概四米多长,一头固定在地上,然后开始往上糊稠一点的泥巴。


    再用两片竹片绑在泥巴外边,固定好泥巴。


    最后将泥巴裹了四米多,砍断下边的固定虅结,捆在一个横杆上,不让细藤溜进竹竿内。


    趁着泥巴没干,站在一块巨石上,将竹棍往下墩,把泥巴墩瓷实。


    再将顶端空出来部分填满,拉紧细藤,再墩了几下。


    直到再也墩不下去了,才将竹竿放在火上,迅速烤干里边的泥土。


    然后抽出细藤,这样就做成了弓弦的模具。


    然而这还不算完,还得制作拉丝用的铁板。


    先是做模具,弄出一个扁平的泥槽,中间夹了一根打磨圆润的细石棍。


    粗细跟弓弦一个尺寸,然后往里边灌铁水,等凝固之后,敲掉石棍,一个细细的小孔出现在铁板上。


    然后他将冷却完毕的初制弓弦,从模具中取了出来,先用磨石打磨了一番。


    直至一头能穿过小孔几十公分,才将这段细的部分卷在斧柄上,开始用力拉拽。


    然并卵,拉不动。


    没办法,他只好用粗藤将斧柄捆好,套在傻狗脖子上。


    又将铁板卡在两块巨石之间,让傻狗拉动弓弦终于第一次通过了铁板上的细孔。


    第一次艰难通过之后,后边就好弄多了。


    他将另一头塞过小孔,用钳子夹着一直拉到斧柄贴到铁板上,再拉着斧柄将弓弦拉过小孔。


    如此往复几次,弓弦就算弄成了。


    他取下来之后,放到眼前一点点仔细打量,很光滑,一点毛刺都没有,甚至都不用再打磨了。


    总长四米多,做两根弓弦都够了。


    他拿着弓比划了一下,绰绰有余,就将弓弦从中间一斧子劈成两段,然后开始上弦。


    之前他还在考虑要不要在弓身两端弄两个小孔,用来固定弓弦,可想想没有合适的工具,只能作罢。


    只是在缠弓弦的地方刻了一道浅槽,然后就用钳子将弓弦一头捆好,再将弓身弯曲,将另一头弓弦也固定好,这张弓就算完成了。


    王宇拿着弓比划了比划,拉开后又慢慢放了回去。


    据说放空弦伤弓,咱也不知道为啥,遵守前辈经验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浇铸箭头,安装箭杆了。


    对了,有点勒手指,还得做个皮质扳指,左手小臂还得做个护臂,也得用皮子,不然伤弓弦。


    箭头的模具上次已经做了十几个,这次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模具的箭头和箭杆衔接处,比箭杆要粗一些。


    当铁水浇灌进去之后,王宇将一些备用箭杆插了进去,刮掉溢出的铁水。


    将箭杆绑在上方的的横杆上,不时调整一下个别有点歪的箭杆。


    直到铁水凝固,这才将备用箭杆从衔接处折断,扣出箭头内的碳化箭杆。


    再将新的箭杆抹了点树胶塞了进去,然后用锤子稍微砸了两下衔接处。


    让箭头的铁筒部位微微变形,卡紧箭杆,这就完事了。


    他一共制作了五十根羽箭,忙活了一星期,才将这些工作全部做完。


    看着摞成一摞的羽箭,已经打磨好的箭头闪着寒光。


    他忍不住拿起一支,搭在弓弦上,慢慢将弓拉满,瞄准四十米左右的一棵大树,屏住呼吸,松开左手四指。


    嗖的一声,羽箭破空而去,擦着腰围粗的大树边飞了过去,带起几根毛刺。


    没有脱靶,已经很不错了,以后稍稍练习下,这么远的距离只要能上靶就行。


    毕竟他的猎物绝大部分体型都不小,他只需能在五十米内命中目标就行。


    这次制作弓箭的过程,再次让他体验了理论和实践结合,是何等不易。


    明明设计好的,偏偏在制作的时候就会蹦出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其实也是现代交于下,大多数网民宅男的通病,知识面挺广,但都是杂而不精。


    谈到啥都能哔哔的头头是道,里面真正的东西却不是很懂,能上手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