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我有两件宝贝,一把折扇,一块醒木
作品:《相声:我!搭档教习,德云逍遥候》 郭德刚和体制相声界矛盾由来已久。
一开始是因为对相声理念不同,新相声和传统相声的碰撞,才导致他们互相看不顺眼。
后来,当郭德刚打出‘让相声回归小剧场’的旗帜,并且做出了很多成绩时。
这个矛盾一下子就大了。
这么多年来。
体制相声界好不容易将相声从地面儿搬上了大舞台。
让相声成为了‘高端’艺术。
现在福还没享受够呢,郭德刚竟然又想将相声拉回去。
还把传统相声里那些,他们摒弃掉的‘糟粕’重新拾了起来。
这不直接戳人家肺管子上了嘛。
于是,很多‘高端’演员开始了一系列的抵制。
当然,也不全是抵制的。
也有支持他的。
甚至在德芸社爆火之后。
有很多体制内的演员,尝试模仿德芸社的模式。
纷纷想要下海闯一闯。
在这一年里,京城的相声民间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但这也更加的冲击了体制相声的根基。
毕竟,敢去开小园子的演员,都是有真本事的。
那些没本事的家伙,可不敢扔掉体制的铁饭碗。
于是,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钱途,也不得不继续坚持‘发扬’和‘抵抗’。
所以。
柳诗诗说相声界争的厉害,也对也不对。
因为争来争去的,也就这么两帮人。
并不像娱乐圈里那么鱼龙混杂。
至少现在是如此的。
……
当陶阔洲和袁阔城发现自己的徒弟‘不见了’时。
已经是两个多小时之后了。
倒不是说他们老糊涂。
而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徒弟辈儿的人另有安排。
所以他们才一直没有发现。
后来还是陶阔洲察觉到了不对劲。
抽空出来猫了一眼。
这才知道,许清他们已经在这站了俩小时了。
老爷子瞬间就怒了。
转头问看门的人员。
“是你说,没有评书师承就不让进去的?”
看门的人也是认识陶阔洲的。
听到他老人家质问。
也不敢担责任。
赶紧推脱:“是我说的,不过陶先生,规矩不是我定的,我只是执行。”
“规矩?呵呵,行……”
陶阔洲真的是怒极了。
一边大笑一边进了后台。
没一会儿,就带着袁阔城和另外两位评书界的老人走了出来。
朝许清一招手。
“徒弟,过来。”
“哎。”
许清赶紧答应一声。
小跑着跟了上去。
就这么。
陶阔洲和袁阔城两位老先生,一言不发的领着几人朝台上走去。
另外一边。
以江姓为首的几个主办人员。
也发现了这里的情况。
他们顿时意识到,怕是有什么不妙的事情要发生。
赶紧上前拦住。
“陶先生、袁先生,还没到您二老上台的环节呢,您这是……”
陶阔洲大手一挥。
冷笑着说:“你们不是想让我们两个老家伙宣传吗?我这就上去宣传宣传。”
这阴阳怪气的样子。
江老师一群人可不敢相信,他是真的上去宣传的。
“您别这么说……咱们都是为了评书艺术的发展,您要是想上台,也给我们点准备的时间啊,咱们按照规矩来。”
“规矩?又是规矩。”陶阔洲反问道:“我倒是好奇了,这规矩是谁定的,是你吗?”
江老师赶紧摆手:“不不不,哪能呢,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这是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商议的……”
陶阔洲深吸一口气,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体制人员。
有评书的,也有相声的,甚至还有曲艺的。
不过人数最多的,还是相声界。
陶阔洲寒声问了一句:“这些规矩,是你们一起定的吗?”
迎着陶先生的目光。
大部分人都闭嘴不谈。
只有一小撮名望比较高的,敢于应承。
“没错,陶老,是我们商量后的决定。”
陶阔洲看了一眼。
却没搭理他们。
继续问那些评书界的人。
“你们也参与了?”
这么拿眼一扫。
大部分评书人立刻低下了脑袋,移开了视线。
唯有那些懵懂的年轻人,不知内情,还在傻傻的看着前辈。
“行。”
陶阔洲不再多问,转而对江老师说道:“既然是大家的意见,那我这个老家伙也不能没规矩。”
“今天好歹是为评书而展开的切磋会,我虽然老眼昏花了,但也说了一辈子的评书。”
“现在,我上去说两句话,然后我就走,好不好?”
看着陶阔洲笑眯眯的样子。
一脸的和蔼可亲。
要不是刚才那股子冲劲儿,谁也不会认为老爷子此时心有怒意。
可面前的这群人却心知肚明。
一时也不敢答应。
“陶先生,您这话说的,您怎么能走呢,待会儿我们这些小辈儿,还盼望着您教诲呢。”
“是啊,陶先生,见您一面可不容易,您不能就这么走了。”
“……”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开始恭维。
却绝口不提上台的事情。
陶阔洲看到明白,听得清楚。
也不跟他们拉扯。
转身就继续往台上走。
“哎,陶先生……”
后面一群人紧紧跟随。
一边走,还不忘了交代:“赶紧叫人去通知那些媒体,把镜头关了去。”
“好……”
眼瞅着自己人跑到媒体旁边,一一嘱咐之后。
他们才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
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会真正的关掉镜头。
或者说,他们还有其他的拍摄手段。
记者的鼻子多尖啊。
你越是遮遮掩掩,他们越能嗅到新闻的味道。
想让他们放弃到手的热度。
那简直如痴人说梦。
这时,陶阔洲和袁阔城几人,已经走上了正台。
朝工作人员要了个话筒。
然后面相台下的观众。
观众们对台上的几位老评书也都熟识。
一见他们上台,顿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陶阔洲上前一步,双手稍稍一压。
等掌声稍稍消退后,才发了言。
“很多人都知道,我有两件宝贝,一把折扇,一块醒目,是评书祖师石玉昆先生传下来的。”
这话一说。
底下的观众纷纷好奇起来。
折扇?醒木?
这不就是说评书用的东西吗?
怎么还成了宝贝了?
石玉昆又是谁?
唯有那些知道其中价值的人,才打起了精神。
尤其是那些评书门和相声门的艺人。
只是,他们也有点奇怪。
陶先生说这两样东西干什么?
难道是年纪大了,准备送出去了吗?
哇靠,这可是大好事啊。
也不知道哪个家伙运气这么好……
想到这里,他们顿时瞪大了眼睛,简直都要放光了。
——
ps: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多谢您诸位捧场,期待大伙儿的点评交流,每一点鲜花、打赏、评价、评价票、月票都是宝贵的支持,愿诸位看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