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你也会评书吗?
作品:《相声:我!搭档教习,德云逍遥候》 一场别开生面的相声说完。
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散。
许清站在人群中,跟大家伙打趣逗乐。
即使闲聊天,也觉得十分乐呵。
还是小园子有感觉。
说真的。
之前在津城大剧场表演的时候。
虽然地方够大,人也够多,但他总觉得少点儿什么。
这会儿来到德芸社的小园子里。
才发现。
原来是少了这种仿若亲密无间的距离。
就像是前世的春晚一样。
舞台是一年比一年大,装饰也一年比一年豪华。
不管演员还是观众,都有了足够宽敞的空间。
甚至敞开了撒欢都可以。
但就是少了一种感觉。
没有了最初的那种欢乐。
可能是节目质量的原因,但也有演员和观众产生了极大距离感的因素。
所以再想想。
老郭这一手,让相声回到剧场的操作,真的是很明智。
……
天桥剧场里。
许清就这么站在人群之中。
跟台上台下互动。
老郭他们很想让许清休息休息,可观众们却不放过他。
热情的说起来没完。
许清又唱了几嗓子,表演了几段。
终于。
又半个多小时之后。
今天的演出才算是结束了。
许清也终于能从椅子上下来。
像门童一样送走观众,挨个的跟大家握手告别。
直到观众完全离场。
他才抬脚往里走,擦着汗对老郭他们说了一句。
“您几位辛苦。”
“您也辛苦。”
老郭哈哈一笑,走几步来到台边儿。
一屁股坐了下来。
于慊也拿了个观众坐的马扎坐下。
高锋就直接蹲着了。
一个站地上、一个坐台上、一个坐马扎、一个蹲着……
四个人就这么毫无形象的聊起了天。
后台老郭的徒弟们也开始忙碌了。
扫地的,收拾桌椅板凳的都有。
岳芸鹏忙的最是欢快。
但最能露脸的,却是曹芸金和郭骐麟俩人。
拿着茶杯给台子边儿上的几人送过来。
何芸伟是看不到的,毕竟是老郭最宠爱的徒弟。
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哪用干这种粗活呢?
地位高的跟老先生们有一拼。
“许师叔,您辛苦,喝口茶润润嗓子。”
这会儿的曹芸金还很瘦。
整个儿人看起来跟个麻杆儿似的。
不过人很精神,从头儿到脚透着一股子骄傲自信。
许清接过茶杯,点头道了声谢。
又瞅瞅旁边的郭骐麟,笑道:“郭老师,您这儿的伙食可以啊,除了这位瘦点儿,其他的都养成大胖小子了。”
老郭也笑道:“以前园子里不景气,什么也给不了孩子们,要是吃的再不下点儿工夫,那还能有人愿意来吗?哈哈。”
说完。
老郭就让俩孩子去帮忙干活儿去了。
与何芸伟不同,老郭对其他孩子都挺严的。
“许清兄弟,感觉怎么样?我们这个小园子还可以吧?”
许清看了两眼,想了想说:“环境还可以,也够热闹了,就是有一点,地儿小,太累。
观众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连上厕所都费劲,早晚得出问题。”
这话一说。
老郭顿时乐了。
“你说的对,我们正商量再找个地儿呢,我计划把咱们分成两队,一边儿开一场,这样应该能解决一下问题。”
“有地儿吗?”
“有啊,以前我们相声大会时,去过很多茶馆剧场,虽然很多都不干了,不过咱们现在有人气儿,可以再去找他们谈谈。”
许清点头:“有目标就行,明天就去谈吧,尽快提上日程。”
老郭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明天不行,明天有事。”
许清一怔:“什么事?”
后边高锋插了一句:“明天有一个评书切磋,我和郭老师都得去一趟。”
“评书?”
许清惊讶了。
这……
该不会跟陶师父说的,是同一个吧?
于慊也说了:“正好,你俩去说评书,我跟许清兄弟在剧场盯着,你们仨可是都合作过了,就我俩还没搭过活儿呢。”
老郭也说:“行啊,那开场你们就先来,我们那边估计也用不了很久,说不定还能赶下半场。”
俩人你一嘴我一嘴的说着明天的计划。
末了,才问了许清的意见。
他们倒不是不尊重许清,而是下意识的觉得他不会反对。
毕竟这后台里,除了老郭和高锋,他也就跟慊哥熟悉了。
正好俩人还是一逗一捧。
他还能有别的不同意见?
不过,许清还真就拒绝了。
“抱歉,慊哥,明天咱哥儿俩恐怕说不了活儿?”
几人都是一怔。
“怎么了?你也有事?”
许清点点头:“你们说的那个评书,我可能也得去。”
嘶……
老郭三人立时惊住了。
“你也会评书?”
他们惊讶的,倒不是许清会不会评书。
而是想问问,许清有没有正经的评书师父。
虽然说单口相声和说评书极为相近,但这里面涉及到的并不只是能力问题。
还有人脉关系的因素。
明天的评书切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可如果没有评书前辈带着的话。
一般人是没办法参与的。
现在许清说他也会去。
这直接就表示了,他也是有评书前辈罩着的。
许清也没瞒着,直接说:“我是跟陶阔洲先生学的评书。”
“陶阔洲?铁嘴铜牙的陶前辈?”
“不是说,陶前辈没有徒弟吗?”
“你上次来京城,就是去找陶先生的吗?”
三个人瞪大了眼睛。
一脸的不可置信。
不说他们,就连许清也很纳闷。
“什么铁嘴铜牙,那不是纪晓岚吗?”
三人顿时无语了。
“你连陶师父的称号都不知道,还说是他的徒弟?”
“呃,我是小时候跟陶师父学的,后来一直在外面……而且我没正经拜师。”
这样啊……
这样就能说的通了。
老郭解释道:“陶阔洲先生在评书界的名声很高,真要排位的话,那可是属于顶尖的行列。
不过,陶先生的眼光更高,据说他一直想找徒弟继承衣钵,但挑来挑去到现在,一个徒弟也没收……
没想到,你竟然是陶先生的徒弟。”
眼光高?
许清疑惑道:“可我听说,是没人愿意学,陶师父才没机会收徒弟的……”
老郭笑了一下:“是陶先生跟你说的?”
“是。”许清点头。
“哈哈……”
三个人忽然笑起来。
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陶先生是骗你呢,他对外面一直都这么说,哈哈。”
看他们笑的前仰后合的。
这回,轮到许清无语了。
到底是咋个回事?老头儿真这么顽皮吗?
说完陶阔洲,许清又问了他们一句。
“你们是跟那位先生学的评书?得了师承没有?”
郭德刚苦笑一声:“我们就没你这么好运了,要不是辗转找了关系,这次比试想进去都难。”
没师父?
他们的师父不是金文生先生吗?
难道记错了?
许清微微一愣,随后才回想起来。
对,他们拜师是在几年之后。
现在的时间线还没到那一天呢。
……
四个人拉了会儿闲话。
等到剧场收拾差不多的时候。
大家就各自分别。
本来想约着明天一起去说评书。
后来一想,大家领头的前辈都不一样,没法聚在一块。
也就作罢了。
评书聚会的地点,是在前门大街上的广庆楼。
现在叫广庆剧场。
许清还记得,前世这个地方早就不经营了,成了一处古老观光景地。
可在这个世界里,它还依旧开门营业。
只不过生意很惨淡。
对于这种与记忆里有差别的事物。
许清总是抱着某种好奇与向往。
仿佛它们与自己有什么神奇的联系一般。
就比如现在。
虽然还没见到广和楼的样子。
但许清已经升起了把它租下来当相声剧场的心思了。
——
ps: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多谢您诸位捧场,期待大伙儿的点评交流,每一点鲜花、打赏、评价、评价票、月票都是宝贵的支持,愿诸位看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