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石祖师的醒木
作品:《相声:我!搭档教习,德云逍遥候》 三言两语的。
许清和高锋搭档的关系就此定下。
成了自己人之后。
几人说话的方式也更加放得开了。
不过章文詹毕竟上了年岁,聊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住。
准备回里屋休息了。
临进门前,又交代了许清一件事情。
“回来这么久了,你也没去看看你的评书师父,刚才他也托人捎了信,让你明天去京城一趟。”
章文詹说的师父,是评书大师陶阔洲。
许清曾经在‘陶老师’身边学过。
其实,在早年间传统艺人的行当里,一般没有‘老师’这个称呼的。
要么就喊师父,要么就喊先生。
真正有‘老师’这个称谓,也就是在近几年。
因为传统艺术的没落,许多稀罕玩意儿濒临失传。
一些老艺术家为了留传薪火,就走进了校园里,开展艺术讲座。
甚至有些院校,还专门设立了某些艺术课程。
所以老师这个称呼,也就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许清可不是这样。
陶阔洲的的确确算是他的授艺师父。
要不是当年章文詹带着许清走江湖。
说不定他就真的正经拜了师了。
现在这个年代,相声师父和评书师父,并不冲突,如果两位师父都不介意的话,是可以分别摆知拜师的。
现在听到章文詹说起陶阔洲,许清也忍不住有些怀念。
同时也有些犯难。
他何尝不想去拜访陶阔洲呢?
只是章文詹的身子不好,身边离不开人。
他没办法,所以才一直拖着。
可现在陶阔洲都派人来叫了,他再拒绝也实在说不过去。
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
看着徒弟紧蹙的眉头,章文詹也明白他的心思。
“放心吧,我还没到离不开人的地步,再说,你就是过去一趟而已,又不是不回来了,没事的,啊。”
其实章文詹说的也的确是实情。
虽然他现在身子骨很弱,并且得了一身的病。
但确实没到那种缺人不行的地步。
一切都是许清自己关心则乱。
许清看了看师父,犹豫着问道:“要不,师父您跟我一起去吧,反正京城也不远,当天去当天回也轻松。”
章文詹却是大摆其手。
“得了吧,你就别折腾我了……我才不去看那姓陶的,见他一面我能少吃三顿饭。”
听了这话,许清也是哭笑不得。
两位老人家并没有什么仇恨,只是一直不对脾气。
再加上当初章文詹非要带走许清,导致陶阔洲没有收许清为徒。
所以陶阔洲的气性更大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只派了个人来递信,而不是亲自过来。
许清正想着怎么劝解呢。
旁边的高锋出了主意。
“你有事就放心去吧,师叔这我来照顾就行。”
许清微微一愣,说:“这……合适吗?”
虽然两人定好了搭班的身份,以后也绝对会成为关系最好的朋友。
但现在毕竟只是刚刚认识。
上来就让人家照顾老人,好说也不好听啊。
高锋笑道:“你别跟我客气了,咱们这关系,你也少不了去见我师父,以后家里有点什么事情的话,你不也得费心吗。”
这么一说。
许清再一换位思考。
立刻就想通了。
“行,那就麻烦你了,我尽量早去早回。”
“还是客气……”高锋假装生气。
章文詹在旁边听,也没拦着。
他也是喜欢高锋这个年轻人,心里想跟高锋多接触,亲近亲近。
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了解高锋,看看他的能耐是否配得上自己的徒弟。
章文詹又说:“你明天去的话,记得带上那块醒木。”
“醒木?呃,好。”
许清稍稍一愣,然后就回想起来。
当初他学评书时。
陶阔洲曾送给他一件宝贝。
一块醒木。
那块醒木可不是一般的物件。
它曾是评书门祖师之一石玉昆的所用之物。
外界对石玉昆了解的不多,但他的作品却是广为流传,著名的《三侠五义》就是石祖师所创。
石玉昆生于清朝乾隆末年,在同治年间去世,足足跨越了五个清朝年号。
而这块醒木,也是在清朝年间就有了。
是实打实的宝贝。
就算刨去它的文艺价值,那也是一块值钱的文物。
其实陶阔洲手里不仅有醒木。
还有一把折扇,也是石祖师的遗物。
一开始,陶阔洲想传给许清的是那把折扇。
后来得知章文詹要带着他走江湖,陶阔洲怕折扇禁不住折腾,所以就改成了醒木。
陶阔洲当年还放话了。
等许清再回来学评书时,就将折扇也传给他。
也不知这话还作不作数。
……
见许清陷入思考。
章文詹主动解释了:“我估摸着,那老家伙还是贼心不死,想着收你当徒弟呢。
当初他送你那块醒木,就是用来当拜师礼的,却没想到我把你带走了,要不然也不能气我半辈子,哈哈。”
章文詹说完,自己先乐了起来。
许清和高锋也不禁有些莞尔。
陶阔洲之所以那么执着的想要收许清为徒。
除了许清天赋极佳之外。
还是因为评书一门的没落。
现在这门艺术可是比相声还难以生存。
一方面它和相声一样受到了限制,有很多段子不允许说了。
另一方面,是它并不像相声那样重视欢乐。
属于正经通过嘴巴将故事的艺术。
喜欢它的人当然也有,但却是越来越少。
相对应的,学习评书的人也越来越少。
“这些年,陶师父没有再收徒弟吗?”
章文詹摇头:“好像没有,评书这一行太念啃,谁还愿意学啊。”
念啃,就是说没人捧场没观众,没饭吃的意思。
“不过,老家伙这几年去了大学办讲座,现在好像是京电的专业课老师了。”
“大学教授?教评书吗?”
许清一听,顿时乐了。
他还真没想到,竟然有大学愿意教评书这种传统艺术。
而且还是鼎鼎大名的京城电影学院。
如果真能在那里开设评书课。
那还用得着担心这门艺术会失传吗?
章文詹却笑着摆手:“他是去教京剧的,不是教评书的。”
“京剧?”
“对,姓陶的也会唱京剧。”
“哦,我还以为是教评书呢。”
“评书也教,不过我觉着是他上赶着教人家,算是附赠的。”
附赠的……
老人家一生引以为傲的技艺。
到头来只沦落到附赠。
其中的心情,可想而知。
ps: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多谢您诸位捧场,期待大伙儿的点评交流,每一点鲜花、打赏、评价、评价票、月票都是宝贵的支持,小弟也努力让诸位看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