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高锋:你也说相声?

作品:《相声:我!搭档教习,德云逍遥候

    许清一只手搭在桌子边上。


    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暗合心中节拍。


    而后缓缓开口。


    “那石崇豪富范丹穷,甘罗运早晚太公。


    那彭祖爷寿高颜回命短,六个人俱在这五行中。


    在那西岐山住着一位姜吕望,那买卖行内做过了经营……”


    这是太平歌词里的一首《太公卖面》。


    许清这些年跟着师父南下北上,也练就了一副好唱功。


    气息沉稳,吐字清晰。


    看似随意吟唱,却又韵味十足。


    犹如闲庭信步,实是信手拈来。


    而且他的嗓子也是极好的,前些年系统奖励的一副宝嗓。


    唱出来那味道简直绝了。


    食客们一个个都听得呆了,忘记了眼前嘴里的面食。


    就连厨房里的老板都听到了。


    拎着勺走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跟谁干架似的。


    许清简单唱了几句。


    然后就停下了。


    点到为止。


    “叔叔,你唱的真好,有点像我爷爷听得戏,你还会别的吗?”


    看着俩孩子忽闪忽闪的眼睛。


    许清有点莞尔。


    孩子们显然是没有听明白的。


    但却没有直说,反而懂得先捧一句。


    不愧是生在做生意家庭的孩子,打小就会说话。


    许清想了想,又说:“我还会一种京城的小曲儿,请你俩尝尝吧。”


    这话一说。


    小孩子顿时眼前一亮:“小曲儿是什么,好吃吗?”


    哈哈……


    周围的客人们立刻笑了起来。


    却是把小孩子笑的一脸莫名其妙。


    许清也笑了几声,解释道:“我说的尝尝,是听一听的意思。”


    “哦。”小孩子颇显失望。


    许清摸了摸他的头。


    打眼一瞧。


    不光是孩子。


    屋里的所有人都盯着他,等着听他唱呢。


    于是他也不再多言。


    手指敲着桌面,又唱了起来。


    “桃叶那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


    “此事儿诶,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


    “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宋老三……”


    “……”


    这首《探清水河》用的本就是京城曲儿的时令调。


    有点俏皮,却又朗朗上口。


    很符合大众口味。


    即使没有三弦配乐,也没有玉子儿打拍。


    许清依旧唱的十分动听。


    再加上里头故事很真实,也就更让人沉浸其中。


    与前世张芸雷的唱法不同,张芸雷的版本更像是流行歌曲。


    而许清的调门,更偏向传统曲艺。


    或者说,他的唱法更偏向老郭的路子,只是稍稍婉转一些罢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许清和老郭一样,学的都是传统的老唱腔。


    属于刻在了骨子里的那种。


    不是轻易能做出改变的。


    ……


    这一曲还没唱完。


    面馆里的人就纷纷惊讶起来。


    “这人唱的是什么啊?感觉有点好听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他刚才说是京城小曲,我就是京城人啊,可我从没听过……”


    “我也没听过,不过他唱的那个,京西蓝靛厂的宋老三卖大烟的事情,我好像听老人说过。”


    “我也知道卖大烟的宋老三,好像是一句俗语什么的吧?”


    “没想到这种曲儿也能这么好听,跟听歌似的……”


    “这人唱的真好……”


    《探清水河》本就是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卖大烟的宋老三,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女儿和一个小伙子好上了。


    但因为家里人忙着卖大烟,所以也不管她的婚事。


    于是这闺女就自己和小伙子私下相会。


    后来被宋老三察觉之后,觉得十分丢人。


    一气之下,就将自己的亲生闺女丢进清水河,淹死了。


    然后小伙子悲痛欲绝,也跳进了清水河,双双殒命。


    整个一悲情。


    这边,许清还在娓娓唱来。


    “秋雨下连绵,霜降清水河,好一对钟情的人儿,双双就跳下了河哟。”


    “鸳鸯诶戏水心里话呀,编成了曲儿来探清水河,编成了曲儿来探清水河啊。”


    随着最后一个字音落下。


    屋子里的众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也不知是沉浸于曲子的美妙,还是在感叹故事的凄惨。


    几秒钟之后。


    两个小孩子率先拍起了巴掌。


    而后。


    所有人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啪啪啪……”


    “好。”


    “唱的好……”


    一时间,叫好声不断。


    外面风雪肆虐,屋内热情高涨。


    任谁也没想到。


    在一个普通的炸酱面馆里吃顿饭。


    竟能听到如此优美的小曲儿。


    也不知是不是该感叹不虚此行了。


    这时。


    忽然有一个声音问了一声。


    “你是说相声的?”


    许清愣了一愣,扭头看去。


    只见不远处的桌子旁,坐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


    个子挺高,身材也有些纤瘦。


    倒是那张脸,有点圆脸盘的意思。


    只需稍稍增点肥,就能把球画出来。


    不过现在嘛,还是挺帅气的。


    最关键的是。


    这人的嘴角有一颗很明显的痦子。


    就凭着这颗痦子,许清就能猜出他是谁。


    未来德芸社的总教习:高锋。


    可他现在不是应该在大剧场里吗?


    怎么在这面馆吃面呢?


    是出了什么岔子了吗?


    许清一边想,一边说:“我是说相声的,不知道您是……”


    高锋笑了一下,很温和的说了一句:“巧了,我也是说相声的,咱俩同行。”


    许清当然知道他是说相声的。


    不过现在还是要装作很惊讶的样子。


    “您也是说相声的?在哪高就?”


    高锋拱了拱手:“我刚毕业,没正经工作,您呢?”


    “我就是一民间艺人,前些年跟着师父去走穴,哪儿都去过,就今年才回了家。”许清回道。


    这个回答让高锋很惊讶,立马问道:“您是在民间说?这可不容易啊,现在相声这行不景气,除了京城的德芸社……”


    “对,今天德芸社在大剧场演出,您不去看看吗?”


    许清微微摆手,玩笑道:“本来也有这个想法,可是今天去大剧场没买到票,哈哈。”


    高锋也笑了。


    “您今天才去买票,可不就买不到嘛,呵呵,对了,还没请教?”


    “我叫许清,您是?”


    “我叫高锋,高是高山的高,峰是高山的……峰。”


    许清哈哈一笑:“这会儿工夫您还抖包袱呢?”


    “哈哈。”


    这时候的高锋,非常的有书卷气。


    浑身上下、从里到外的透着一股儒雅气息。


    一看就是文化人,但也不失幽默。


    俩人年龄相仿,都是年轻人,又同样有着相声艺人的身份。


    共同话题很多。


    说了几句之后,就越说越投机。


    最后直接坐到了一张桌子上。


    打趣逗闷,笑声阵阵。


    他们说的高兴了,却把周围的客人们眼馋坏了。


    这会儿外面的风雪正大呢,大家都被困在面馆里。


    正是无聊焦急的时候。


    于是。


    就有闲的屁嗝嗓子的人出了主意。


    “您两位都是相声演员,赶早不如赶巧,要不趁这个机会,给大伙儿来一段呗,反正这会儿也没事,大家伙想不想听啊?”


    “想听啊,说一个吧。”


    “同意,来一个。”


    这号召声很及时,起哄的人立刻多了起来。


    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


    连面馆的老板也发了声:“要不您二位给大伙儿来一段吧,也算是给我这小店添人气儿了,这样,今天这顿饭我请了,您看成不?”


    得,这演出费都给了。


    许清和高锋相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


    ——


    ps: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多谢您诸位捧场,小弟斗胆讨个彩头,每一点鲜花、打赏、评价、评价票、月票都是宝贵的支持,小弟也努力让诸位看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