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章 写春联的人情世故

作品:《重生1956从厂医开始

    张平很快就拿着笔墨回来了,和他一块回来的还有一个人。


    村里的老中医张福通。


    “通三大爷,您怎么过来了?”张衍有些意外的看着来人。


    “呵呵,我正好遇到小平子,说是你要写春联,就跟着过来,找你蹭套春联。”张福通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准备好的红纸。


    “行,只要通三大爷不嫌弃我的字丑就行。”张衍爽快的答应下来。


    这个年代,没有印刷的春联,大多数都是自己买了红纸,找会写大字的人写春联。


    当然了,集市上也有人卖写好的春联。


    一般村里人写春联都是不收费的,乡里乡亲的,没有收费这一说。


    也不用像四合院里的老闫,借着写春联收人家的瓜子花生。


    农村人,写春联从来都是免费的,这属于人情份子。


    就像盖房子一样,村里人去帮忙建房子,是不能要钱的,管顿饭吃就行。


    这也属于人情份子,将来别人建房子的时候,也需要去帮忙,算是偿还人情份子。


    当然了,写春联这种,只能算是很小的人情份子,基本上不需要偿还,也就是在村里混个好人缘。


    别小看这个好人缘,在农村好人缘有时候作用还是很大的。


    “你的字我可是知道,本来是打算找你梁叔写的,听说你要写,这么直接拐你这儿来了。”张福通笑着说道。


    梁叔是指张福梁,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原来村里的教书先生。


    “通三大爷,您这不是让我得罪人吗?梁叔要是知道了,还不得骂我啊?”张衍苦笑道。


    张福梁以前也教过张衍,算是他的启蒙老师。


    “不会,不会,你梁叔知道了,只会感谢你,要知道,往年的时候,你梁叔最怕过年,光是写春联,都累的手抽筋。”张福通笑呵呵的说道。


    这个倒是真的。


    张家屿虽然只有三百多户人家,可是人口足有一千多口人。


    一家,光是小门对,少的就得七八副,多得要十几幅,再加上大门对,还有福字


    ,加起来可是不少写。


    基本上一家的春联,没有半个多小时写不完。


    村里能写大字的,就七八个人,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要写几十套。


    农村人,自然不想花钱去买现成的,主要不是怕花钱,而是花钱买,总显得在村里没有人缘似的。


    还有一点,也是人的一种恶性,明明自己写大字累的手抽筋,可是街坊邻居要是花钱出去买春联,张福梁他们这些能写大字的人,又会感觉,这是看不起他们。


    你们是不是感觉我写的字不好啊?


    我又没说不给你们写,花钱去买?看不起谁啊?


    见面之后,说话的时候肯定会带上点语气什么的,比如阴阳怪气的刺挠几句。


    这人情事故,人情往来,真的是很玄妙,是门大学问。


    接下来,张衍真的体会到了张福梁的辛苦。


    本来他以为,就张福通一个人,出于客气,先把他的春联写了出来。


    结果,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张福通走后没多久,他家的春联还没写完,就来了四五个人,都是本家没出三服的大爷或堂哥们。


    都是看了张福通的春联,过来找张衍写春联的。


    张衍自然没办法拒绝。


    只能放下自己家的,开始给他们写。


    好不容易,把这五个人的春联写完,又来了七八个人。


    张衍终于体会到了,张福梁他们的心情,只要是找上门,你根本没办法拒绝。


    没办法,写吧。


    张衍一直写到晚上吃饭,不光没有写完,还越写越多。


    晚上张衍加班到十点多,才把所有的春联写完。


    第二天上午,已经年三十,倒是没有人再来找张衍写春联。


    年三十这天,上午贴春联,贴迎门钱。


    贴完春联和迎门钱之后,就是上坟,请祖宗回家吃饭。


    张家屿是聚族而居,全村人都是一个老祖宗,最远的关系也没有出五服。


    上坟自然都是一块去,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在五爷的带领下,前往祖坟。


    五爷带着大家一块给老祖宗


    上坟,供奉完老祖宗之后,大家各自给自己的祖宗上坟。


    “衍子,晚上到家里,咱们一家一块过年!”回家的路上张衍的爷爷和张衍商量道。


    “行啊!”张衍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你爹那边?”


    “没事,有我呢!”张衍暗自叹了口气,笑着说道。


    “好,好,好!”张衍的爷爷听了,高兴的连说了三个好字。


    “爷,您放心吧,我二大爷一家也回来了,以后咱们每年都在一块过年!”张衍安慰道。


    自己老爹,自从和爷爷分家之后就再也和爷爷家一块过年了。


    今年,也是看到张衍能当家了,张衍的爷爷才会想着把一家都叫到一块过年。


    老人,老了之后,就是希望儿女能够围在身边,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更是希望儿女能在一块,承欢膝下。


    可惜,这个想法,爷爷已经有十几年没能实行了。


    先是因为三儿子不争气,逼的没办法分家,后来老二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上海。


    这些年,张衍的爷爷一直盼着,一家人能够在一块过个年。


    回到家里,佟梅正和张母在家里准备年夜饭。


    “别准备了,晚上咱们一块去爷爷家过年!”张衍对张母和佟梅说道。


    “去什么去?”不等张母说话,张福生就率先开口说道。


    “爹,过年了,我二大爷也回来了,我爷爷也在,自然是要在一块过年。”


    “都分家了,在一块过什么年?各过各的就是了。”


    “爹,您自己琢磨琢磨,您现在也老了,老二老三,等翻过年来转正之后,马上就该结婚了。


    他们结完婚,是不是也要面临分家的问题?


    到时候,你是想他们自己过年,还是跟着你过年?”


    “当然是跟着我过年,他们是我儿子,我没死,就得围着我一块过年!”张福生瞪着眼睛嚎道。


    “是啊!您也是我爷爷的亲儿子!我爷爷还没死呢!


    咱们将心比心,你自己琢磨琢磨,是不是应该跟着我爷爷一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