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都下寸土寸金

作品:《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苏牧摇摇头,背手站在船头,欣赏起了沿途风景。


    东京城内城的变化并不大,沿途还是当初那些豪宅。


    盖只因,内城里住的都是达官显贵,他们的宅子本就建造奢华,没有翻修的必要。


    出了内城水门,风景立刻发生了变化,外城沿河两侧几乎都是重新翻建的阁楼,阁楼都是三层相高,楼楼相望,与十年前有极大变化。


    乔装打扮成小老头的殷良,讪讪上前,小声道:“老爷在看什么?”


    “随便看看。”苏牧笑了笑,指着河道两侧成片的阁楼,问道:“回来时不曾注意到,河道两侧竟然都建起了阁楼。”


    “嘿嘿——”殷良嘿嘿一笑,“陛下有所不知,都下寸土寸金,每户宅地本就有限,主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专门建的阁楼,若非怕违制说不定会将楼建的更高。”


    “是啊!寸土寸金!”苏牧微微一叹,东京城这些年发展巨大的同时,房价也迎来的新高,内城豪宅已经有人炒到了十万贯,而且还供不应求。


    相比内城的高房价,外城要便宜很多,但即便如此,外城三分地的宅子也达到了八千贯。


    几年前,人们凭借几十年努力或许可以在外城买处宅子,如今却是不行了。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东京城里的坊郭户对于自有房屋非常惜售。


    任凭旁人出多少钱,他们都不肯卖。


    殷良小声问道:“陛下也知道了?百姓们外城的宅子只租不售。”


    “知道。”苏牧点点头,他租甜水巷那处破宅子的时候就知道了,东京城的房价已经上了天,他看向殷良,问道:“殷良,京城房价如此高,百姓如何能有希望?”


    殷良点了点头,回道:“皇后年前便下了旨意,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不得在京师置屋,并禁止内外臣购买朝廷出让的房屋。”


    大魏境内的百姓可以随意迁徙,任何人都可以来东京城定居,只要你在东京城居住满八年,子孙便可以在东京城参加科举。


    故此,东京城的人口每年都在暴增。


    有钱人还好大不了花巨资在城里买处宅子居住,普通人就难了,他们只能在城里租房居住。


    以前一家人努努力还可以有些盼头,现在却只能望房兴叹,想都不敢想。


    沈云初得知后,下了这么道旨意,为得便是将购买平价房屋的机会留给一般平民。


    苏牧摇了摇头,“这份旨意能起到的效果聊胜于无。”


    殷良无奈一叹:“天下之费,莫大于土木之功,陛下两度扩建东京城,做的已经足够多了啊!”


    说话间,船只穿过外城区域,穿过外城水门,来到了城外区域。


    这里的房屋更高了,达到了五层高,都是苏牧命人扩建的,一多半给了河北路逃难来的百姓,少部分卖给了各地富人,如今已然住满了人。


    苏牧望着这些得意之作,想到了前些天跟段樱儿的一次交谈。


    当初段樱儿的母亲嫁给了李夫杰,跟朝廷贷款买了一处房子。


    几年时间过去,这家人经过努力,在城外也算站稳了脚跟。


    苏牧询问得知,李夫杰如今还在码头做力工,每月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二十贯,如今一家人正在攒钱,给即将成年的孩子置办新婚房屋。


    但李家所承受的压力依旧很大,段樱儿不得不小小年纪就出来做工补贴家用。


    二十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大魏知县的月俸刚好就是二十贯。


    也就是说,一个在码头做力工的普通百姓的收入,抵得上一个知县的收入。


    思及此,苏牧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体力劳动者本就应该多拿,这倒是与他的价值观相吻合。


    船只驶过城外五里,来到了更偏僻的城郊区域,城郊往外十里,到处都是兴建房屋的工地,无数民工正在工地上忙碌。


    人们见蒸汽船在河道是驶过,也不似之前那么惊讶了,只是抬头望望,便又继续忙碌起来。kuAiδugg


    苏牧好奇道:“这些力工收入如何?”


    殷良如实回道:“据说每月只要做足天数,就可以拿到十五贯的月薪,或许有出入,具体要问过工部才知道。”


    苏牧点点头,对于京城的高房价,他也没有办法抑制。


    民间将东京城称作都下城,都下也就是京都的意思,京都本就唯一,人人对这里趋之若鹜,房价又怎么可能不高?


    大魏其他地方都还好,而东京城已经在严重内卷了,这似乎印证了苏牧心里的担忧。


    在古代,十二三岁的孩子,便已经可以称之为成年人了。


    而第一批因为朝廷刺激生育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六七岁。


    不出五年,这些人都会进入社会。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严重的内卷。


    苏牧很想将多出来的人口送去海外,让他们成为第一批开荒者,如此才不枉费他多年布局。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苏牧作为一个两世为人的穿越者,心中非常清楚,如非逼不得已,没有人会自愿离开家乡,去海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开荒。


    但这不是为了他这个皇帝,而是为了造福后世子孙。


    有些人注定要为此做出牺牲。


    他必须狠下心,坚决执行心中的计划。


    苏牧在甲板上待了少许,转身回到了船舱里。


    殷良望了望站在二楼平台的关雄,迈步进入船舱,回了自己的房间。


    蒸汽船以每日两百里的速度向南航行,除去中途进行补给,不过七天时间便抵达了临湖码头。


    苏牧要去睦州,王滔滔和许晴却想去临湖城游玩。


    陈灵雁随陈启方在临湖待过两年,对这里比较熟悉,在征求过苏牧的意见后,三人一起去了临湖城。


    睦州位于群山之间,距离临湖城约有两百里地,富春江便是连接两地的交通要道。


    苏牧则换乘了船只,沿着富春江继续南下。


    就在苏牧换乘船只后,一条条消息经由殷良送到了苏牧手中。


    苏持、方氏、苏小妹三人于两日前在临湖码头换乘船只,推算得知他们已然进入睦州地界,或许已经到了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