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逃离皇宫

作品:《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苏牧返回寝宫,正好遇到沈静丹推门出来。


    沈静丹如今是宫里的大红人,同时管着苏牧和沈云初的寝宫。


    苏牧回来后,她一直苏牧寝宫里。


    她今日早早起床,推开门时,苏牧正好从门前经过。


    “陛下。”


    “嗯。”苏牧点了下头,“朕现在要沐浴,让人准备一下。”


    “是。”


    沈静丹急忙领命,出去吩咐宫女和太监,为苏牧准备热水。


    不多时。


    苏牧躺在浴桶里,深深舒了口气。


    守在一旁伺候的沈静丹望着沐桶,美眸一眨一眨,心中万分惊讶:几日不见,陛下为何变化如此大?


    苏牧回宫当天便与她亲热过,她自是不可能记错,但又想不通到底是为什么。


    沈静丹心中好奇,却没敢问。


    苏牧沐浴完毕,在殷良的陪同下出宫去了。


    沈静丹来到沈云初寝宫,此时沈云初刚刚起床,正在吃早饭。


    “臣妾见过皇后。”


    沈云初颔了下首,问道:“静丹,陛下可是回了寝宫?”


    她知道苏牧昨晚在林贞若那留的宿,此时询问也只是关心一下,并非是在嫉妒。


    “陛下回来后,沐完浴便出宫去了。”


    沈云初点了下头,继续用餐。


    “皇后,陛下,他......”


    沈静丹弯腰在沈云初耳边小声耳语几句,将她刚才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沈云初。


    “噗——”沈云初听完,差点将刚吃下去的东西喷出来,“为,为何?你不会是看错了吧?”


    沈静丹急忙摇了摇头。


    “陛下都成年多久了,身体怎么可能还在发育?”


    沈云初微微皱了下眉,突然俏脸一红,眼神变得有些迷离。


    “你,你没有问他吗?”


    沈静丹摇头:“这件事由皇后亲自过问才合适。臣妾没,没敢多嘴。”


    沈云初缓缓站起身,唇角微微颤抖了几下,却是没有再说什么。


    ......


    苏牧乔庄出宫,先是去了苏府拜见父母,午后去了苏府隔壁的慕容府,在慕容府待至黄昏,便回了皇宫。


    一连数日舟车劳顿,他终于将女人们安抚了一遍。


    然而,他竟发现,兜兜转转一圈,似乎最开始的女人又需要他陪了。


    不行,这样下去自己迟早被她们掏空身体。


    必须出去休养几天,才能有精力再战。


    苏牧拿定主意后,第二日清晨在后宫里转了一圈,乘坐玉辇直接出了东京城,去了城南皇庄。


    他准备在此休养几日,顺便指点农人种植玉米。


    在皇庄里住了一晚,他来到了田地里。


    农人们早已在地头上等待多时。


    见皇帝现身,他们一起迎上前,施礼道。


    “草民参见陛下。”


    “免了。”


    苏牧提着锄头,在地上每隔半尺刨出一个一指深的洞,埋下三粒玉米,对农人们说道:“玉米与高粱不同,株距不要少于半尺,行距不短于一尺半,每次种下三粒即可。”


    他前世在农村长大,对于玉米的种植方法非常清楚,但是前世的玉米种子与现在的种子有很大区别。


    前世的玉米种子在种子公司买来的改良品种,产量很高,而且无法留种。


    此时的种子属于自留种,产量会大打折扣。


    但即便如此玉米的产量也比高粱多得多。


    故此,他准备第一年种下去,待到顺利收成后,统一进行挑选,只留下优良种子进行培育。


    其余的分给东京城附近的百姓,让他们代为耕种,再统一收回,进行挑选。


    如此不出三年,他手里就会有极为优良的玉米种子了。


    “草民们都听陛下的。”


    此时周围站着几百农人,他们都是受雇于皇庄,领的是固定工钱,平时只负责打理农田里的庄稼,产出差不多就能交差。


    苏牧亲自来指导示范,他们自然不敢多嘴。


    况且,就算他们想多嘴,以他们对玉米的一无所知,也无法提出什么好意见。


    与其多嘴,不如听话,即便到时候庄稼收成不好,也怪不到他们身上。


    苏牧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摆摆手,笑道:“你们只需要按照朕说的去做便好。”


    “遵命。”


    农人们集体施礼道。


    殷良招手道:“开始吧!按照陛下教的做。”


    农人们闻言都行动起来。


    苏牧让身边的护卫用锄头在地头上画出行距,让农人按照行距,两人一组进行种植。


    农人以两人一组,分成一百多组,一组负责种一行。


    其中一人负责刨坑,一人负责种下种子,并且盖上土。


    见农人们一学便会,苏牧迈步走到一口水井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对陪同而来的皇庄管事,吩咐道:“玉米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如果天旱少雨,记得及时浇水。”


    上次旱灾时,苏牧让人研制了打井机,如今东京城附近的田间地头上修建了不少水井,完全可以解决干旱来临时的用水问题。


    管事忙施礼道:“小人遵旨。”筷書閣


    苏牧伸出手掌,“待到幼苗长到一掌高时,需要去除多余的苗,只留下一株便可。”


    “陛,陛下说的是,一,一株?”


    管事震惊的睁大眼睛。


    他根本没听说过半尺一株的农作物,怎能不吃惊。


    在此之前,这里种的都是高粱,高粱种的要密一些,产量才会高。


    苏牧点了下头,“不错,是一株,如果能达到亩产八百斤,朕给你们涨工钱。”


    “亩产八百斤?”


    管事再一次震惊了,要知道在犁地机和打井机问世之前,高粱的产量才不过每亩两百斤而已。


    自从有了犁地机和打井机,在精耕细作之下,高粱产量才勉强达到四百斤。


    这还是施了大量农肥的结果。


    在管事眼中,按照苏牧说的玉米种植方法,根本可能达到亩产八百斤。


    “及时浇水,施肥,捉虫。”苏牧点了点头,“只要做到这三样,亩产八百斤应该不是问题。”


    以目前大魏的农业产出情况来看,八百斤确实要求高了很多,但他认为这个目标并不高。


    因为他在前世见过亩产一千五百斤的玉米。


    定下一个高标准,为得是不让他们懈怠此事。


    理想状态下,能达到亩产五百斤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