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未开化的蛮夷

作品:《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苏牧冷声道:“哼!没想到乌桓人竟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汉之匈奴都比你们乌桓人强百倍,本使返回大魏必会将今夜之事公之于众,到时候看你们乌桓人还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


    汉之匈奴.。


    他说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


    苏牧这是用苏武牧羊的典故,挖苦乌桓人野蛮未开化。


    你们还不如千年前的匈奴人。


    匈奴人野蛮,不过让汉使苏武放了十九年羊,你们倒好直接杀使。


    乌宁闻言脸色瞬间涨得通红,张了张嘴,却是有口难言。


    乌桓人底蕴太浅,尤其是那些贵族子弟,很不注重邦交礼仪,此番做的确实有些过了。


    拓跋青筠抿了下唇,笑道:“魏使也累了,不如先下榻休息,今晚的事,待到了天湖行宫再说不迟。”


    眉眼间似是在提醒他,在这里多说无益。


    苏牧领会其意,也发现了,跟这个大皇子说毫无作用,于是点了下头。


    拓跋青筠对着苏牧微微颔首示了下意,而后迈步离开。


    刘吉上前两步忙道:“魏使请。”


    拓跋青筠带着苏牧一行人,到驿站后面的院子里安置下来,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她示意刘吉出去守着,反手关上门,望着苏牧道:“你在东京城伤的是桓氏和丸氏的子弟,今晚的事应该是他们派人对你下手,与乌昊和其他氏族关系不大。”


    乌昊真想对他动手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苏牧点点头:“我心中有数。”


    拓跋青筠又道:“大皇子乌宁明醉心汉文化,喜欢读书,是乌昊的儿子中,最知书达理的一个。”


    “哦。”苏牧好奇的哦了一声,略思忖,“看得出此人与那些乌桓人有些区别。”


    拓跋青筠抿着唇道:“乌宁明与乌昊格格不入,外人很难看出两人是父子。”


    苏牧闻言莞尔一笑,心道,这个女人很聪明,这样说是在提醒他,乌昊不会立乌宁明为太子。


    “乌宁明自己知道吗?”


    拓跋青筠望着苏牧,无语摇头,“他们是父子,多少应该知道一些。”


    “他会甘心?”


    “不清楚。”拓跋青筠又是摇头,“他一直都是这样斯斯文文,没有表现出不甘。”


    苏牧点了点头:“好吧!不说他了,说说你,你准备如何脱身?”


    拓跋青筠道:“等你离开时,我扮成男装跟你的队伍一起离开如何?”


    苏牧道:“不怕被乌昊发现?”


    拓跋青筠闻言微微一怔,咬唇深思起来。


    苏牧提议道:“我的建议是,你设法瞒过乌昊诈死,乌昊需要跟贺国交代,肯定会派人将你的遗体运回兴庆城,到时你再半路逃走。”


    拓跋青筠好奇的问:“如何才能瞒过他诈死呢?”


    苏牧招手示意她靠近点。


    拓跋青筠娇躯微微前倾,侧头将耳朵凑了过去。


    苏牧在她耳边小声说了一会儿,将昨晚的想法统统说了出来。


    拓跋青筠感觉耳畔一阵热风袭来,耳根泛红,有些发烫,却又不得不耐心听完,因为苏牧说的话很重要。


    “你是说利用乌宁明身边那个女人?”


    苏牧点点头,“你应该见过那个人女人,以你对乌昊的了解,觉得乌昊会不会看上她?”


    拓跋青筠皱眉思索片刻,望着苏牧道:“你的意思是,乌昊如果看上那个女人,可能会将其据为己有,甚至生出立其为皇后的想法,到时可能提前对我下手?”


    “据说那个女人比你还美上三分,乌昊没理由不动心。”


    拓跋青筠脸上一僵,眼神闪躲,极不自然的问:“是,是吗?”


    苏牧看到她的反应,摇头笑道:“这只是别人说的,我可没见过。”


    拓跋青筠瞥了他一眼,点头道:“那个女子是有几分美色,不排除这个可能。”


    “那就好,等到了天湖行宫,咱们再随机应变。”苏牧幽幽一叹,嘱咐道:“事成后到了大魏,你不可再提起自己的身份。”


    “哦。”拓跋青筠轻轻哦了一声,好奇的看向苏牧。


    苏牧无奈笑笑:“我可不想背上掳走乌桓王妃的坏名声。”


    拓跋青筠白皙的脸颊上泛起一抹红晕,粉嫩唇角露出一抹浅笑,“放心,你帮了我,我不会让你难做的。”


    她本就打算去大魏隐姓埋名生活,自是不会拒绝苏牧的要求。


    两人在房间里说着话,不知不觉间,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拓跋青筠疲倦的打了个哈欠,自觉失态,急忙一捂嘴,眼睛羞怯逃离苏牧的视线。


    苏牧站起身道:“时候不早,公主该回去了。”


    拓跋青筠点点头,起身往外走。


    两人打开屋门一前一后走出。


    刘吉从瞌睡中醒来,看了看天色,震惊的看着两人。


    “公主,你们......”


    拓跋青筠用眼角的余光扫了刘吉一眼,而后朝苏牧微微颔了下首,直接迈步离开。


    刘吉咬牙看了苏牧一眼,慌忙跟上。


    苏牧送走两人,正要回房,却见孙正从外面回来。


    “大人,乌桓人的军队已经开始渡河了。”


    苏牧点点头:“咱们也收拾一下,准备启程吧!”筷書閣


    一万骑兵渡过黄河最少也要小半日时间,乌桓人天未亮就渡河,显然是想天黑前赶到天湖。


    两刻钟后。


    苏牧一行人牵着马匹,再次踏上了浮桥。


    下了浮桥,等到午时,队伍才开始再次集结,而后向天湖行去。


    六十里地的距离,骑兵只是一阵冲锋便可到达。


    队伍离开黄河岸边,绕过一座叫磨盘山的山头,转向正南进入了葫芦河川,继续行了三十里地,便远远的望见了还未完全融化的天湖。


    天湖距离两国边境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且沿路只有两个乌桓人的军寨,割踏寨、赏移口。


    乌桓境内的这两座军寨是大魏从葫芦河川方位进攻的必经之地,乌昊将军队停在天湖边,就是为了随时狙击大魏的军队。


    到了天湖边,拓跋青筠、苏牧、乌宁明与大部队脱离,来到行宫外。


    苏牧、乌宁明等人在驿站下榻,等待乌昊召见。


    拓跋青筠则是带着刘吉等随行人员,直接去了乌昊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