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焚书与梦中同

作品:《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诸位臣工,与朕共饮一爵!”


    待众朝臣品尝过美食后,秦始皇方才拿起一旁的酒爵,道。


    众人纷纷举起酒爵一饮而尽。


    秦始皇饮完酒后,对身边的赵高道:


    “朕曾闻,殷纣王刚即位,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象牙做的筷子。


    其叔父箕子道: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食器,而要做犀玉之杯。


    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后,必不会再吃野菜、穿粗服、住草屋,而是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


    果然,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


    赵高知道秦始皇这是在说“纣为象箸”之事,心道:


    人纣王造鹿台,你也不建阿房宫吗?


    当然,这句话是万万不可说出来的。


    秦始皇不知道赵高的腹诽,继续道:


    “朕现在始有这种感觉,在吃了你做的美食后,朕感觉这爵中黄酒,都有些难以下咽了。”


    黄酒不好喝?


    赵高的第一反应便是:又是一个获取好感度的机会。


    大秦现在所有的酒,都是酿造酒,因此度数都比较低。


    何为酿造酒?


    酿造酒是指以谷物、水果等原料直接发酵,酿造而成的酒。


    因为酒的发酵是由酵母来完成的。


    当发酵持续进行,酒精度数达到十五度左右时,酵母菌就会被杀死,从而使发酵停止。


    所以,酿造酒的度数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度。


    古人常说自己千杯不醉,其实喝的就是酿造酒。


    这么看起来,千杯不醉好像很简单。


    其实不然。


    因为就是喝一千杯水,你也受不了啊。


    而赵高准备制作的酒可不是什么酿造酒,而是蒸馏酒。


    蒸馏酒是可以通过提纯达到很高的酒精度数的。


    而且,不仅酒精度数高,味道也无比醇香。


    这样的美酒,秦始皇定会喜欢。


    赵高甚至都已经开始幻想,他再次收割一波好感度的场景了。


    若是此次能突破-∞就好了,哪怕变成-999999999也行啊!


    赵高将这个想法记在心中,准备等宴会结束后,立刻回去酿造。


    赵高本以为此次宴会,会在所有人语笑晏晏中顺利结束。


    但奈何,这次宴会终究不可能平静。


    在其他人都在吃着美食,喝着酒时,有一人站起来,大声道:


    “以前,秦国的领土不超过千里,全仰赖陛下一统六国,驱赶蛮夷,平定天下。


    凡日月所照临的地方,就没有不称臣顺服的。


    把诸侯国改成郡县,不在有战争的祸患,这伟大的功业,可流传万代。


    自上古以来,便是尧舜也赶不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周青臣一脸慷慨激昂地诉说着。


    赵高还以为此人站起来,是有什么大事要禀报,没想到就是拍马屁。


    他心中立即对此人下了定义:不输夏无且,乃己大敌。


    秦始皇见周青臣说的都是实话,正欲勉励几句,又有一人的声音缓缓响起:


    “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冀。


    如今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


    万一出现田常、六卿一类的乱臣,没有辅翼,怎么挽救局面呢?


    事不师古而长久者,未闻也!


    刚才,周青臣又当面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的行径。”


    此又是一位博士,乃齐人淳于越。


    淳于越此话一出,许多大臣脸色微变。


    废分封,行郡县,是陛下统一六国时,与左丞相李斯一起制定的。


    据今,已有六年之久。


    没想到现在淳于越竟还拿出来批评。


    这不是故意触秦始皇霉头吗?


    果然,有大臣已经发现秦始皇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然而,这些大臣想错了。


    而且是大错特错!


    秦始皇之所以脸色难看,并非是因为淳于越反对郡县制。


    而是,不论是周青臣的吹捧,还是淳于越的批判,竟都与他梦中“焚书”一事,一模一样。


    秦始皇陡然看向赵高,目光噬人。


    赵高都麻了。


    本来因美食而小幅上涨的好感度,突然莫名其妙的刷刷往下降。


    谁能告诉我,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为何周青臣和淳于越这两人说一番话后,秦始皇对他的好感度反而降低了?


    你们两人是对秦始皇下降头了吗?


    赵高正无能狂怒时,却又发现了新变化。


    咦?


    好感度怎么又开始往上涨了?


    赵高不解的看了一眼秦始皇,却又找不出任何端倪,只得感概:


    这秦始皇的心思,真就跟恋爱中的女子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啊。


    而赵高的好感度之所以又莫名上涨,是因为秦始皇突然发现了一个矛盾点:


    不对。


    这与朕前五年的“梦”,并不相同。


    虽然周青臣与淳于越的话一样。


    但时间对不上。


    在梦中,“焚书”一事,是发生在始皇三十四年。


    也就是两年后。


    而现在,却整整提前了两年。


    所以说,梦中之事并非完全准确。


    因此,赵高的好感度才又开始小幅回升。


    然而,秦始皇的思想又变:难道说,朕的梦,其实是对未来之事的一个“预兆”?


    好吧,赵高的好感度再次下降。


    还是不对,朕在梦中,可并不记得赵高能做出这般惊人美食。


    这就意味着“预兆”一说,也有待商榷。


    赵高的好感度又开始回升。


    但是总体来说,好感度还是偏下降趋势的。


    毕竟,在梦中赵高的行径,实在太过恶劣。


    而赵高已经木了。


    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好感度一会降,一会涨,一会降,一会涨,跟坐过山车一样。


    秦始皇眼神微冷地看着赵高道:


    “赵高,你以为博士淳于越所言何如?而我大秦又该如何施为?”


    秦始皇对赵高称呼的改变,同时也代表着对其好感度的降低。


    李斯闻言皱了皱眉。


    这“行郡县”一事,是他与陛下商讨而成,乃国家之大事,为何要问赵高?


    即便赵高做的菜肴在如何美味,终究也只是小道啊。


    说到底,赵高他就是个驾车的,做菜的啊。


    好吧,其实李斯是有些吃味了。


    李斯拱手呈言,发表自己的看法,道:


    “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举措,不相因袭。


    各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并不是有意和前代相反,而是时代变化了。


    现在这批读书人不学当今而效法古人,以此否定当今,惑乱民众听闻。


    私人讲学结成群党反对法令教化,一听到朝廷举措,就各以所学进行评议。


    入朝心不在焉,出朝街谈巷议。


    用大言欺君来博取声誉,以奇异行为来赢得高名,还率领臣民制造谤语。


    像这样,如果不禁止,那么君威会从上往下降,朋党会在下边形成,要禁止才好。”


    李斯慷慨直言道:


    “臣请求陛下下令,让史官把不是记载秦朝的典籍一律烧毁。


    不是博士官职务,而天下敢有收藏《诗》、《书》等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搜出,送到官府烧毁。


    有敢二人谈论《诗》、《书》的处死。


    推崇古代、诽谤当今史记的灭族。


    官吏知情而不举报的同罪。


    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书的,处以墨刑,发配边关,夜筑长城,昼侦敌情。


    所不烧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植一类的书。


    如果有想学法令的,便以官吏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