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修葺

作品:《侯爷别虐了,夫人已改嫁摄政王

    江甜回了住处,她虽然是从江州过来,外祖母家却是在京都。


    她的外祖父是京都崇礼书院的夫子,虽无官职在身,但桃李满天下。


    这次来京城小住半年,江巡抚在给岳父的信中,也隐隐有让帮忙在优秀学子中,帮女儿寻觅个好夫君的想法。


    江巡抚的长子已经中举,目前也在崇礼书院学习,就等着中了进士,在京城谋个差事。


    如果女儿也在京城嫁人,兄妹两边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局势。


    加上岳父大人在京城的人脉,不比让儿女在江州发展差。


    何况,还有小儿子在身边。


    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江巡抚能有今天,也是凭借这股子精神,闯出来的天下。


    江甜来京都三个月了,这里的山水景致、人文建筑、饮食糕点都与江州不同。


    她喜欢往外跑。


    对一切都很感兴趣。


    只不过她的外祖母丁氏有点刻板固执,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呆在家里,学习女工,料理家务,以后出嫁了,就能相夫教子,成为管家的一把好手。


    外祖母还安排她相看了一个外祖父的得意门生,可是她不喜欢。祖父说他学问好,人也可靠。


    可她见了,觉得太木纳,看了一眼自己就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她也不知道自己相要什么样的,反正不是这样的。


    等他见了郭茂,她觉得这样的也行,能仗义直言,还能三两句话把对方气得吐血。


    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对所以人都是这样,如果这样跟自己讲话,自己岂不是也要被气死。


    不过,看他对他妹妹就很好的。


    他妹妹人长得极其好看,又和善,还邀请她过去府上做客。


    她不经意的跟外祖母说了几句,说结识了郭御史府上的小姐。


    结果平时比较挑剔的外祖母,难得的说:“郭御史是当朝有铮铮铁骨的铮臣,要青史留名的。可惜啊……”


    “外祖母,可惜什么?”江甜不解的问。


    “可惜他的幺女郭蓉,与侯府和离了。那以前也是一个好女子,可惜和离了。”


    说着,她摇摇头。


    江甜哑然。


    那么漂亮的姐姐,谁舍得与她和离?这后面又是一个怎样悲伤的故事呢!


    “她一个和离的女子,你不要跟她走得过近。女子要谨守妇德,不能和离。”外祖母丁氏叮嘱道。


    江甜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悔不该告诉外祖母。


    看来,就算是郭蓉相邀,外祖母也未必会放自己出去。


    她闷闷的点了点头,回房去了。


    从寺庙回来了两天,郭御史突然把大家都叫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道:


    “我兄长从南庆来信,他的家人下个月要来京。如果南庆那边一切如期发展,半年到一年的样子,我兄长也要回京述职,很有可能就在京都任职。”


    父亲的兄长,那不就是大伯父郭从雄么?大伯娘要带着一家老小进京?


    郭从镒等他们消化一下,接着道:


    “你大伯有一个正妻尤氏,三个姨娘。四姨娘跟着去南庆了。二姨娘要留守当地,只有大伯母尤氏和三姨娘过来。”


    “大伯母膝下二子一女,长子在当地出仕,这次过来的就是次子郭杨、女儿郭楠,还有三姨娘的淑女郭杳。”


    “你大伯外出致仕之前,就跟我们一起住在郭府。他和二哥都走了,我就看管着这里。现在大伯回来了,咱们就把府里的西院收拾出来,供他们居住。”


    郭府宅子占地很大,平时西院就一直锁起来封着,郭御史一家住在东院。只定时让丫鬟婆子过去打扫、修剪植物。


    所以虽然无人居住,但倒也并不荒凉。只要加以修葺,就可以住人。


    只不过这些年,郭御史兄弟三个都开枝散叶,有了正妻,又都娶了姨娘,大家再剩下孩子,人口不少。


    好在郭家二哥在也在外面任职不回来,大哥虽然回来,但也没把人都带回来。所以安排起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看起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真要把西院都翻修一番,这时间却还是很仓促的。


    郭御史说完之后,郭母便道:


    “那今天就把人员找齐,把任务分派下去,明天就开始动工。”


    “蓉儿,你帮帮你母亲。”郭御史道。


    郭蓉点头道:


    “父亲放心,蓉儿定然不让母亲太过劳累。”


    郭茂和郭御史平时要上值,所以这些事情只能由郭蓉和郭母来具体操办。


    经过在武定侯府的几年主母生涯,郭蓉也不范犯怵。


    她自从和离回府,还没去过西院,便对郭母道:


    “母亲,我先去西院走一趟,看看那边的情况,心里才好有数。”


    郭母欣慰的点头。


    便有丫鬟嬷嬷带着郭蓉过去,一一介绍,郭蓉默默记在心里。


    与


    回来与郭母细细拟各项事物和负责人名单时,郭母道:


    “要将主院和几位主子的住处都重新上漆、补修,这个要花费的功夫最多。这个明天就开始动手”


    郭蓉点头。道:“母亲,我看毓秀阁很新的。”


    郭母道:“前年的时候,毓秀阁的窗户和门都破损了,当时就找人做了修葺,并上了漆。这里就让人仔细擦拭,不用重新上漆了。”


    郭母对埋头写字的郭蓉道。


    郭蓉也是这个意思。


    “那边下人住的屋子,破损得比较严重,这些年没顾上,倒是要好好修补修补。”


    郭母一向对下人仁慈,郭蓉是知道的,也赶紧记了下来。


    “母亲,我看花园草木都有打理,但是都只是一些寻常花草。要不从东院搬一些过去,再从外面买一些好的品种。”


    郭母连连点头。


    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把东院和西院弄成同一个水平,但总归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就尽力先做到。


    等大伯母她们住进去了,再慢慢收拾、添置。


    母女两人忙得不亦乐乎,连晚饭都是在丫鬟婆子们的催促下匆匆吃了一点,终于赶在落灯之前,将细目了。


    教给管事的婆子一看,那婆子连连称赞,这细目做得十分细致,每个人的工作都仔细分派到位,连蚊帐要去哪里买,买什么质地的都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