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贬官

作品:《侯爷别虐了,夫人已改嫁摄政王

    梁允琏被封为新太子,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毕竟在玉贵妃被封为皇后的那一刻起,太子之位就已经没有悬念。


    只不过那时候,大部分的人以为会是三皇子梁允宁。


    之后,皇帝连下了几道圣旨,一是将前太子封往凉州,在那里做个清闲王爷,即日出发。


    二是下旨徐太傅为太子师,徐太傅是当朝德高望重的夫子,桃李满天下。有他的辅助,太子之位自然稳固。


    魏贵妃不满,找皇帝要求换个江南富庶之地。凉州凉州,顾名思义,比较荒凉。


    皇帝没有搭理他,斥责道:“若真为你儿子着想,就应该高高兴兴谢主隆恩。若还想着富贵荣华,小心日后有性命之忧。”


    魏贵妃一惊,心里回过味来。


    没有哪个新皇登基,会让前太子还活得舒舒服服的,何况,这次废太子,除了免掉几个牵扯较深的朝臣之外,并没有打击太广。


    在这种局势下,若太子还想去个好地方,日后,新皇只怕难以容下他。


    魏贵妃知道大势已去,能保住一个王爷的身份,好好的活着,在这种皇权之争失败的情况瞎,已经是最好的宿命。


    她也不再提条件了,跪谢过后,便退了出去。


    也许是魏贵妃是前太子说了什么,前太子低调的收拾人马,前往凉州当王爷去了。


    出了城门二十多里,已有几辆马车在路边等候。


    见前太子梁允弘的人马到了,领头的一个赶紧跑过来躬身道:


    “二王爷,您点名的几个美妾都带过来了。”


    因为在所有的皇子中,梁允弘排名第二,所以被成为二王爷。


    梁允弘显然心情不佳,放下撩开的帘子,命令道:“在后面跟着。”


    士兵退到一边,让梁允弘的队伍先过去,才带着三架马车在后面跟着。


    三架马车里坐着的,正是几位从花明楼带过来的美妾。


    梁允弘对里面几个还恋恋不忘,便索性带走。谁知道凉州那种地方,还没有好看的女人。


    花明楼其他的事情,便委托魏策代为处理,该收归的收归,该发卖的发卖。


    魏策在这场变故中,并没有收到牵连。


    一是皇帝并不想牵连太广。二是魏策已经够惨了,不过一个钦天监的小官而已。以前还寻思着要给他调整一下岗位,现在看来,倒是十分合适。


    也就剩下个武安侯府的爵位了。


    与郭蓉已经和离,也没有了助力。


    倒好,这也保住了侯府平安,谁也不会忌惮一个没有势力的人。


    他也没脸继续上苏府去继续谈婚事了,不过苏府也不见来退亲,事情暂时搁置下来。


    皇帝的身体越发疲倦,整日有一半的时间在打盹,意识也经常含糊不清。


    奏折送过来,就由梁允宁处理,等皇帝清醒的时候,捡其中重要的奏请皇帝裁夺。


    由于梁允宁的处置深得朕意,渐渐的,皇帝就不让他汇报那么久了,每天选择一两件事听几耳朵而已。


    太子还小,正是学习的时候,梁允宁便成了事实上的摄政王。


    有几个不长眼的跑到皇帝跟前告状,说梁允宁擅自独裁,被皇帝一通斥责,并道梁允宁代表朕。


    吓得几人连滚带爬的走了,再无人敢对梁允宁语出不恭。


    这日,南庆那边又送来奏报,未过多提及战事,倒花了大笔墨在历数当地官员的荒唐。


    若无当地官员行事乖戾,民众暴乱断无可能。


    并道,臣虽然今日可以荡平叛军,然而,若不从根上疏离,只怕日后仍回发生。


    皇帝让梁允宁拿主意,便放手不管了。


    梁允宁雷厉风行,一道命令就将南庆知府刘军容宣回朝廷。


    又旧事重谈,寻了苏尚书一个罪名,无非是当日南庆军队吃空饷之事,他作为兵部尚书,负有监管不力的罪责,将他革职在家。


    尚书府三个大字也被摘了。


    就在苏府众人以为大难临头之际,却并没有进一步处置。一时之间,倒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就在大家惴惴不安之时,太监阿福来到苏府宣皇帝口谕,大意是:兵部苏尚书在南庆一事上,疏忽大意,酌情削去尚书一职,念在其勤勤恳恳数十年,拟任南庆知府一职。


    苏尚书一听,内心天人交加,不及多想,只能先跪谢皇恩。


    其实,自太子被贬,玉贵妃册封皇后,他便有一些不好的预感。


    但他始终抱着一丝期待,他在位期间,并未被人揪出打错,南庆的事情,是太子的在背后搞的。


    他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有莫大的责任,但是……皇帝也会斥责几句吧。


    没想到被贬斥到南庆边陲之地。那里还在打仗呢!


    自己这么大年纪了,搞不好就交代在那里了。


    不过,好歹没有没有牵连其它,自己只要去了,也就代表所有的事情一笔勾销了。


    在宦海臣服多年,这种昨日人上人,今日阶下囚的事情见多了,苏忠礼对被派去南庆的事情也没那么反感。


    只是,他自从夫人去世之后,便没有续弦,后院如今仅有两个姨娘。一个嫡子一个嫡女,两个庶子一个庶女。


    其他尚且年幼,只有苏映雪已经及笄,亲事也初定。


    苏尚书苏忠礼本来在苏映雪的婚事上十分犹豫,如今,他倒是愿意把女儿嫁过去了。


    苏映雪却有些不满,道:“以前侯府是依靠这太子,现在太子到了,侯府还有什么未来。”


    苏忠礼斥道:“你懂什么,自古富贵如烈火烹油,如今,你爹我被贬斥,日后能不能回京尚不可知。难道你想跟着我去南庆?在那里你又能寻得什么良人?侯府虽然衰落,但是,好歹躲过了风雨,只要侯府谨小慎微,保持本分,便可以安然无恙。”


    苏映雪这些天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父亲被朝廷定罪,刚才的话不过是犟嘴而已。


    苏尚书继续道:“我虽然去了南庆,但在京城的产业却全都保留了下来,你若能嫁入侯府,便可以帮着管理。日后,你弟弟若能科考入仕,你在京城,互相也能有所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