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还活在吏部的名册上

作品:《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乾清宫一间空闲的宫殿。


    这里已被太监打扫干净。


    一张张摆放好的桌椅和文房四宝,被杂乱的放在一起。


    与之相应的,是一大堆从兵部,吏部书库,调来的资料。


    这些全都是军中将领和中底层军官,以及各地县令级别以上官员的资料。


    即便是太师汤和和大将军蓝玉,也有些看不懂这些东西。


    写资料的人别有用心啊!


    气愤之下。


    众人只能把小皇帝前段时间,从兵部,礼部抽调的内阁成员,叫了过来。


    他们的品级不高,都是六七品的小官。


    但年纪都四五十岁了。


    背后也没有朝堂大佬。


    这也是小皇帝朱允熥当时决定允许他们加入内阁这个大家庭的原因之一。


    他们本就出身兵部,吏部,负责的也是又累又苦的实务,这些资料他们熟悉的很。


    有了他们的指导,方才步入正轨。


    ……


    事情繁琐,事关大明所有七品以上,每一个人员,未来的前途。


    所有的决策,都必须由他们六个掌权者分析之后,再经过其他内阁成员,分析利弊。


    最后由小皇帝朱允熥拍板决定。


    这意味着,朱允熥这段时间,必须抽出大量时间,留在这里。


    跟其他五人,一起制定和监督所有关于封疆大吏和军中安排。


    很累!


    跟难!


    也很痛苦!


    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眼睛也疼,喉咙也疼。


    想躺在床上让小宫女捏背,捏脚,不想动弹。


    想放弃!


    也想跟其他皇帝一样,朱允熥直接把政策实施的方向,跟下面的大臣说一声。


    然后看着他们起早贪黑的努力奋斗。


    自己却喝着枸杞茶。


    喜滋滋的享受生活。


    光明正大的偷懒。


    美其名曰:能者多劳,劳力者治于人!


    但现实不是游戏!


    权力是会转移的。


    小皇帝偷懒的时候,权力就会被人悄悄的,取而代之。


    失去的权力再想夺回来,就要为此付出百十倍的代价。


    朱允熥不想未来有一天,他坐在龙椅,被人拿剑指着,冷冷的对他说:


    “下去吧,你已经不是皇帝了!”


    这会让小皇帝崩溃的!


    刚刚享受过权力的滋味,如果失去权力,比让他死了都难受!


    ……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外,又让人气愤,也让人无语的事情。


    因为朱元璋掀起的三大案,导致数以万计的官员,被处死,被流放,被关押,被消失……


    很多人已经死了,但他们还活在吏部,兵部的名册上面。


    每月都领着工资!


    照常与朝廷沟通!


    他们的官职,也还正常存在,朝廷既没有派遣新官员,也没有让副手,副副手,暂代他们的官职,地方官员也没有及时通报上级部门。


    “好啊,欺上瞒下,欺君罔上,我大明真是人才济济啊!”


    朱允熥怒了!


    可笑至极。


    简直就是大明版本的电影“驴得水”。


    如果出现一次,两次。


    也就罢了。


    可在北方,在南方,甚至就在京城附近的一些府县,都发现了不下数十例。


    “触目惊心!让朕胆寒!”


    朱允熥面无表情坐着。


    吏部出身的内阁成员被小皇帝吓得缩着脑袋不说话,兵部的那位,却一点也不担心。


    这种事,不就是另类的吃空饷吗?


    老皇帝又不是不知道!


    但那又能怎样呢。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能杜绝,杀之不尽。


    ……


    事实也不出他所料。


    小皇帝很快消气了。


    但事情并没有解决。


    光把它压下去,不让别人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官吏们笑笑就过去了。


    但小皇帝没有!


    他牢牢的记在心里,因为这是有些人,躲在暗处,在挖他的根基。


    ……


    因为文官有品级的数量不算多,所以,这次军改,并不是单独调动军队的将领。


    其中,还包含了全国范围内,九十六位封疆大吏,和一千两百多位府县级别的官员。


    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这就是这一次政策实施的大方向。


    也代表着,年内,小皇帝朱允熥是不可能动他们的。


    ……


    匆匆监察出疏漏。


    波及两三百个,死无对证的官员,朱允熥必须要找同样多的官吏,把他们补上。


    大明的人才库就是国子监。


    “曹忠,明天,不,后天吧,让国子监的祭酒:胡季,推荐五百个人才,到时候,出几道题,考考他们,看看他们能不能担起重任。”


    随侍一旁的大太监曹忠,连忙答应了下来。


    曹忠这段时间也很忙。


    甚至比朱允熥还要忙。


    小皇帝朱允熥前段时间,让他负责“东宫印刷厂”办理报纸。


    同时,要他借此机会,打造带有东厂特色的特务机构。


    曹忠第一次干这种事,经验不多,特意搜集了很多关于锦衣卫的情报。


    无奈发现。


    锦衣卫都成立二十多年,加上前身机构,成立的时间更长。


    在业务上。


    搞文武百官的小报告去抄家,他们搞得带劲。


    让他们监察大明天下,搜集内外消息的时候。


    缩的比谁都快!


    因此,曹忠这个东厂,堪称白手起家,但仗着小皇帝的龙威,宫里的很多太监,都加入了东厂这个温馨的家。


    ……


    趁着空闲的时候,朱允熥询问了一下曹忠创立东厂的进度:


    “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赶紧说,南厂都在努力了,你们东厂,还是个花架子!”


    曹忠无奈,只能连连告罪,并且告诉小皇帝,东厂已经有三百多名成员了!


    都是皇城里各处宫殿,单位的负责人和二把手,三把手。


    地位如果再低,是没资格,进入东厂大家庭的。


    而且。


    这些东厂头目,也一层又一层的。


    层层监管,他们自己手底下的小太监,小宫女,和没用的老太监,老宫女。


    就这,还面临着跟皇后徐妙锦的南厂,抢夺成员的危机。


    朱允熥听了,哈哈大笑:“明天,抽个时间,你带几个东厂主要的负责人过来。


    我跟他们见一面,到时候,咱们一起讨论一下东厂日后建设的问题。”


    小皇帝日常情况下,都是自称“我”。


    说“咱们”,“我们”。


    只有一些必要的时候,才会自称“朕”。


    听到朱允熥的吩咐,曹忠连忙回复道:“好,明天我就把他们带过来。”


    他也明白。


    特务机构,事关机密,重要的程度,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怎么可能把东厂这个特务成员包含宫内太监的特务机构。


    交给大太监曹忠独自负责呢!


    多给东厂找几个头领。


    这即能让东厂更好的为小皇帝服务,也是给曹忠未来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