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封后大典

作品:《清穿太子妃:和废太子互换身体

    封后大典?


    皇上已经封了太子妃为皇后,又不是侧妃为后,也不是重新娶妻。


    举办封后大典做什么?


    封后大典不需要花钱么?


    里里外外什么不花钱?


    石静娴看出朝臣满脸不情愿的表情,于是顿了顿:“皇后自嫁给朕之后,一直为朕操持内务,又连生两胎,胎胎祥瑞。”


    “朕自然是要给皇后一个隆重的封后大典,才不枉费皇后为朕诞育子嗣,保持内务。”


    “还是说,众卿家认为朕的三胞胎和龙凤胎不是吉兆?还是说朕的长子弘曌顽劣不堪,品行不良?”


    这话就有些严重了,谁能开口说这话,皇上长子搞不好可是太子,未来的皇帝。


    大家略一思索,算了,花钱就花钱了。


    这可是皇上登基之后,提出的第一个想法,而且用的还是商量的语气。婷阅小说网


    谁能驳了皇上的面子?


    于是朝臣们纷纷跪地,口称不敢,算是敲定了封后大典的事宜。


    户部尚书心都在流血啊。


    封后大典落实下来,就到了宣读开恩圣旨的时候了。


    石静娴已经成为皇帝,那老三老四他们,还有一些太子党,就需要往上提拔提拔了。


    这些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新帝,也到了如今收获战果的时刻。


    为什么大臣们都喜欢站队,是真的迫不得已么?


    不是,而是从龙之功实在是太诱人。


    何柱从御案拿起圣旨,当众朗读。


    先是例行尊康熙为太上皇,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赫舍里皇后追封为皇太后,钮祜禄氏皇后,佟皇后都一一追封。


    因为康熙还没殡天,所以其余活着的妃嫔,要先看看康熙的意思。


    这些后妃是进封还是维持原样。


    尊封完康熙后宫,才轮到石静娴的后宫。


    胤礽从太子妃封为皇后,三位侧福晋,因程佳氏侧福晋抚养弘皙。


    所以被封为妃,其余唐佳氏和刘氏封为嫔。


    听着石静娴后宫一共算皇后就四个人。大臣们都替她感到寒酸。


    接下来便是朝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上皇第三子,朕之三弟诚郡王胤祉,俊秀笃学,颖才具备……特封为诚亲王,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上皇第四子,朕之四弟慎贝勒胤禛,事国事,甚恭,事父母,甚孝,事兄弟,甚亲……特封为雍亲王,钦此~”


    ……


    一长串的加封圣旨下来,到老八便停住了。


    老八之前全部都封了亲王。


    老三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五恒亲王,老七淳亲王。


    甚至还追封了十一皇子为康郡王。


    你们不是说胤禛不孝,冷血毫无亲情么?


    石静娴偏偏在圣旨中称赞胤禛为人孝顺,对兄弟友爱。


    又将康熙敲打他,希望他慎行的慎字改成了雍容华贵中的雍字。


    就算到老八那里停住了,石静娴也解释了。


    剩下的皇子们还太小,等过几年再封赏。


    老九就差点没笑出声,到老八停了,但不管老九还是老十,都是郡王。


    就连已经病逝的十一阿哥,都被追封了郡王。


    相当于皇帝的兄弟们,十一之前,只有一个老八是光头阿哥。


    礼部尚书等圣旨宣读过后,便站出来,指正石静娴。


    “新皇登基需避讳皇帝讳,诚亲王,雍亲王等亲王名讳,还需避圣上讳才是。”


    石静娴看着礼部尚书:“朕名胤礽,从宗室到百姓,皆需避讳朕之名讳,显示朕之尊崇。”


    “然朕食五谷杂粮,为何宗室百姓,不避讳朕之所食,以示朕之独特?”


    看礼部尚书还想说什么,石静娴便摆摆手:“只需避名讳,无需避讳字。”


    只要别人起名不叫胤礽,那就可以了,再说了。


    她本来也不叫胤礽,一般的百姓家里,也不会给孩子起胤字,怕压不住。


    大臣们更不用说,溜须拍马还来不及,怎么会起这个名字。


    封赏过后,石静娴又看向老九。


    “瑞郡王,战舰现在是靠人力划行,到底还是速度有些慢,朕有个想法,等下了朝你留下,咱们再研究研究,顺便让人将戴梓也叫来。”


    说完了老九,石静娴看向工部:“朕已经同太上皇说过了,将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休整出来,用作为太上皇的宫室。”


    “还有畅春园那边,太上皇的嫔妃们,也是需要在畅春园居住,也是需要修葺一番。”


    “还有朕的陵寝……”


    (一般登基后,就开始选择地方开始修陵墓了。)


    户部尚书心中的小人,在石静娴每说出一句话便疯狂的拨弄算盘。


    这些亲王的俸禄,还有府邸的规格,都需要户部出钱整修。


    石静娴说到最后,户部尚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上,国库银两可能不足以支撑这些开销…”


    户部是有几千万两存银,可这钱不能动太多啊。


    军队饷银,朝廷大臣的俸禄,还有皇宫的开销…


    石静娴有些犹豫:“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朝廷还是节省下开支吧?”


    “将封后大典取消,直接让皇后在朕的登基大典上,随朕一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吧?”


    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口中大喊:“请皇上三思,收回成命,这于理不合。”


    这次的登基大典,乃授受大典。


    标志着旧统治者的结束和新统治者接管权力的开始。


    那种严肃庄重的场合,哪里能让女子和皇上一同接受朝拜?


    就算是皇后也不行!


    大殿中只有刚刚接了封赏的亲王们还站在原地。


    毕竟他们二哥是个妻管严,这个大家心里都清楚,再则,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刚刚升了亲王,他们也不好这时候反驳他们二哥不是?


    石静娴看着大臣们点点头,略有些为难道:“你们说的对,确实于理不合。”


    “那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