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随缘不强求

作品:《清穿太子妃:和废太子互换身体

    这一晚上,多少府里的灯彻夜亮着,毫无睡意。


    宫中多少宫室的主子们,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大年初一,大家仿佛昨日什么事情都没发生,都对昨日之事闭口不言。


    大臣们如索额图这般得到消息的,也都像对这件事丝毫不知情一样。


    该干什么干什么,见到人就笑呵呵的抱拳拜年。


    石静娴感叹,这春节过得真的是快,好像就过了一个晚上…这春节就过完了?


    (前面有个bug,查了一些资料,清朝从腊月23小年,开始过春节,陆陆续续进行各种仪式。)


    (但康熙腊月30封笔,封玺,大年初一开笔,开玺。)


    大年初一开笔仪式过后,就要开始上班了…


    石静娴即便来这过了这么久,还没适应。


    睡一觉,春节假期就过去了这样悲惨的事实。


    过了年,年前积压的公务都要开始着手。


    有了赵昌打头阵调查,石静娴只需要跟在后面捡漏就可以了。


    昨日八阿哥的事,虽然没传来,但最终是因为什么没了贝勒爵。


    大家都心知肚明,至少今日大朝会上,没有一个臣子叫错了八阿哥的称呼。


    本打算二月份的南巡,因着弘曌弘簪弘曥他们的抓周。(zhao\,zan-,/)


    康熙便打算提前去巡视淮,黄河流两岸。


    好能在三月赶回来参加三个孩子的抓周礼。


    “太子,朕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照例监国。”


    康熙看着下面站着的一溜皇子。


    “诚郡王,慎郡王,老七…”说到这,康熙看向胤禩,顿了顿。


    还是将老八带走,免得狗急跳墙,联合明朝余孽趁自己不在偷家就不好了。


    “老八老十十三十四,都跟着朕去南巡。”


    石静娴自然不会抢着去,如今宫里不太平,她不会冒进。


    不会将胤礽和孩子们丢在后宅。


    过了正月初五,康熙便带着人寒冬腊月的出发了。


    “太子妃还在后院?”


    最近胤礽不知道抽什么风,开始训练孩子们抓东西,尤其是各类的印章。


    “是。”


    石静娴点头,等到了后院。果然见碧云几个轮流守在房门外。


    石静娴看着她们脸冻得通红,便想着等明年开春,让宫里的人,给房门弄一个门斗出来。


    宫女太监守门也能暖和一点。


    “给太子爷请安。”


    碧云站在门口对着石静娴蹲了一礼。


    石静娴点头,看她冻得脸有些发红,便对何柱说道:“你在这替碧云守会门,让碧云去暖暖。”


    说完石静娴便推门进屋。


    看胤礽正坐在地上,教三个孩子抓东西。


    “看额娘,弘曌,弘曌,弘曌抓这个。”


    三个孩子对胤礽的声音已经很熟悉,对自己的名字也熟悉的很。


    但他们根本不理解胤礽说的话。


    “教会了吗?”


    “别和我提这个。”胤礽有些泄气。


    “我让弘簪抓书,弘簪抓宝剑,弘曌…”


    “弘曌就抓金元宝!”胤礽咬牙切齿:“那财迷的模样!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胤礽看着石静娴,明摆着就觉得弘曌定是随了石静娴。


    “抓周就是要看孩子的本能,你都教会了,那就没有惊喜了。”


    石静娴讪讪的摸了摸鼻子:“要不你换个金印章来?”


    她看着地上铺着红布,里面什么好寓意的东西都有。


    唯一一个不算好寓意的,也就是个算盘了。


    “为了孩子,你还真是煞费苦心。”


    石静娴看胤礽自从喝了药,又恢复了那个极有耐心的人。


    突然说道:“你想没想过,这些东西他们都玩腻了,见过了,没什么新鲜感,等抓周那天,见到没见过的东西,就抓了…”


    “胭脂盒,拨浪鼓之类的…”


    话还没说完,石静娴就收获胤礽白眼一枚。


    “阿哥和格格是分开抓的,皇家一向为了讨吉利,更何况,咱们孩子还是大清的吉兆,皇阿玛不会允许弘曌和弘曥抓错一点不吉利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辛辛苦苦教了弘曌一个月,弘曌还是什么金闪闪抓什么。


    这多多少少让胤礽心里有些挫败。


    教了一个多时辰,石静娴和胤礽嗓子都冒烟了,三个孩子都累的睡下了。


    “别着急,孩子以后是什么样的,也不是抓周抓到什么能决定的。”


    石静娴安慰道:“这就是讨个吉利。”


    看着在地上睡得东倒西歪的三个孩子。


    “我惟愿他们身体健康,平安长大就好。”


    她理解胤礽的焦虑,嫡长子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不想出一点差错。


    毕竟这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


    看着弘曥睡着了,石静娴才小声问道:“弘曌如果大了,不想…”


    “那就谁想当谁当,弘皙也行,弘曥也行,就是弘簪,我也赞同。”


    胤礽抬头看向石静娴:“你想效仿唐朝武皇?”


    “我只是想说,你不要太焦虑,我们现在有条件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路,不要强求,要随缘。”


    石静娴拉着胤礽的手安抚。


    生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孩子周岁才刚刚一岁,胤礽就已经想到未来皇位的事情了。


    康熙南巡河道二月末才回到京师。


    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内务府准备毓庆宫三个孩子的抓周礼。


    不知道是胤礽放弃了走捷径先透题,还是因为弘曌和弘簪,两个孩子。


    一个是变数太大,每次都选新花样。


    一个是亘古不变,只拿小宝剑不听劝。


    抓周礼前一天,石静娴和胤礽躺在毓庆宫的床上,双双失眠。


    “你不是说一切都随缘不要强求么?”胤礽看向身旁眼睛瞪得和铜铃似的石静娴揶揄道。


    “我只是白天茶喝多了。”石静娴回道。


    两人谁都没说话,但交握在一起的双手,却满是汗水。


    “你说,要是弘曌抓到了不吉利的东西该怎么办?”胤礽有些杞人忧天。


    “你不是说桌子上没有不吉利的么?”


    “……算了,睡觉吧,要不明天精神就不好了。”


    “……”


    “你睡了么?”


    “还没呢…”


    就这样,两人睁着眼睛到天明,恨不得夫妻双双撸起袖子,代替儿子女儿在文武百官面前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