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说好的电影道具呢?

作品:《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张炳坤院士对刘浪的重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作为‘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的提出者,刘浪仅凭这一项成果,就足以在科学院化学部高分子材料组立足。婷阅小说网


    到了科学院这种层面,学历什么的都是浮云了,能进去的都是国家层面上各个科研领域的尖端学者,足以影响国家某些科研领域进度的大佬级人物。


    这种时候,真正能让他们关注的,就只有那些科研价值极高的科研成果了。


    而刘浪提供的‘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毫无疑问得到了一众科学院院士们的肯定。


    光凭‘刘浪’二字,就足以让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亲自跑一趟了。


    涉及到‘重核聚变’这一项目技术,科学院的科研学者们比石磊预想的还要积极许多。


    以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为首的一行人很快准备完毕,在安全局的护送下,很快便来到了刘浪位于字节文娱大楼的工作室内。


    经过安全局的清场,相关楼层只剩下保密级别允许范围内的人员存在。


    在安全局主管石磊的介绍下,刘浪和科学院论证组互相寒暄了会。


    刘浪在这层办公楼中独占500平的超大型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屏幕。


    而在这些显示屏上,则清晰地显示着关于《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相关设备图纸。


    不少科学院论证组的成员都注意到了这些显示屏上的内容。


    略微查看后,便被上面各种硬核,严谨的科学参数震得面面相觑。


    “刘先生真是少年英才,我记得上次于泽华院士回来的时候,还跟我提过你。


    可惜当时我正忙着课题组内的研究,不然也跟着去看看了。”


    张炳坤的话倒也不完全是客套,当他亲眼看到刘浪时,心中也不由得为之一震。


    实在是太年轻了!


    能在科学院中工作的科研学者,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称得上普通人中万里挑一的天才。


    而能够取得院士称号的,又称得上天才中的天才。


    但即便是这样,在取得令人瞩目,足以匹配得上他们院士称号的科研成果时,很多人都已经到了中年。


    而像刘浪这样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够做出‘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的人,在国内乃至世界科学界上,都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重核聚变虽然没有氘-氚聚变面临的材料问题,但想要让它进行稳定可控的聚变,对反应堆的要求要比氘-氚聚变高得多。


    比如点燃反应堆时所需要的温度问题就很棘手。


    这个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张炳坤思考了会,选择了‘重核聚变’反应中最简单的问题来提问。


    “很简单,使用氢弹级别的核武器作为点火装置,这是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法。”


    听到‘氢弹’二字,张炳坤面色一凝,刚准备开口反驳,但仔细一想,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相比于其他费时费力的常规温度加热方式,直接采用核武级别的反应升温加热,确实要更加高效。


    不过点火加热只是重核聚变反应最简单的小问题。


    张炳坤接着又提出了‘重核聚变反应’在当前世界科技水平下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


    刘浪没有丝毫磕绊地一一做了解答。


    听着屋内众人不断来回的讨论解释,石磊第一次对普通话产生如此陌生的感觉。


    刘浪和科学院论证组成员们说的话,每个字石磊都认识,但当这些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大专学历的石磊只能感到大脑犹如一团浆糊。


    “按照你所介绍的内容来看,重核聚变反应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通对话后,张炳坤院士对刘浪所说的‘重核聚变’有了不少信心,至少在刘浪的解释下,所有涉及到‘重核聚变’反应的难题,他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而这些方案,在物理理论逻辑上都能说得通。


    在场的论证组成员,都是国家科学院内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尤其是身为论证组组长的张炳坤,更是能够影响龙国核物理研究方向的学术巨佬。


    听到对方的肯定,石磊松了口气,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些激动。


    难道自己有生之年真的能看见‘重核聚变’全面应用的画面了?


    “既然理论验证成功了,那距离进行大规模应用应该不算远了吧?”


    听到石磊的话,办公室内众人齐齐望向了他。


    “没那么简单,重核聚变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深入研究过。


    从理论可行,到实验论证,再到实际应用,每一步都是天堑般的距离。


    就拿相对简单的氘-氚聚变来说,全世界目前都被卡在了实验论证到实际应用这一阶段,这一卡,就是数十年。”


    听了张炳坤院士的话,石磊这才明白想要见证重核聚变的大规模运用到底有多么困难。


    “其实,没那么复杂的。。”


    然而刘浪的一句话再次将办公室内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我设计了一套重核聚变反应堆,相关的工程建筑图纸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按照图纸上规划的建造,乐观地估计,大概6-8个月,最多一年时间就能成功完成重核聚变,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刘浪边说边操纵着遥控器,将早就准备好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设计图纸】以拆解版ppt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重核聚变反应堆点火闸】


    【000度加热气体转换装置】


    【重核聚变反应堆散热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