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朱元璋:“知我者,莫过我五儿!”

作品:《大明:戏言国策,老朱赐婚徐妙云

    朱元璋原本在谨身殿坐着,刚平复了下自己被太子闹腾的心情。


    但内心实在放心不下自己这个大儿子。


    思绪纠结半天,又叹了一口气。


    起身换了一身常服,避着其他人,偷偷摸摸的来到了五皇子朱橚的行宫外侧。


    仔细观瞧了,周围没人。


    朱元璋附耳贴窗,还是听听自己这个傻大儿怎么和老五这个懒麒麟聊天的。


    自己这个天子,趴在窗户上偷听儿子谈话,也算是离谱了。


    刚刚就听到了太子几乎把和自己说的话,原封不动的同朱橚说了一遍。


    这两声笑声,就是朱橚和朱元璋两人同时发出。


    朱元璋的低声苦笑是无奈太子到现在还没想清楚事情。


    朱橚的放声大笑则是嘲笑自己这个大哥。


    “五弟,何故发笑?”


    朱标不解,难道五弟也不理解这个道理吗。


    “我笑那周瑜无谋,诸葛少不好意思串台了。”


    朱橚清了清嗓子,望着天真的太子朱标。


    不由得感叹,自己这父皇对于自己这大哥的教育,还真不算是成功。


    “太子爱民,世人皆知,我有一问,请太子作答。”


    朱标听到自己五弟对于自己的称呼换了。


    知道朱橚是认真了,他也坐直了身子。


    “太子忧于漠北战事一旦持久,便会消耗大量财力、劳力对否?”


    朱标点头:“咱,就是如此想的。”


    “太子可知,漠北元廷还残余多少兵马?”


    朱标虽不知五弟深意,仍旧答道:“据摊子来报,莫约还有六十万兵马。”


    朱橚摆手:“吹牛逼谁不会,如果元廷真有六十万兵马,咱这仗也真别打了。按照实际情况,元廷在草原上还听从孛儿只斤话的,大概还有三百万人左右。”


    “这三百万人,除去老弱妇孺,除去后勤保障,除去王公贵族,能够打仗的实际兵力在十万人左右。”


    看似三百万人中只有十万人能打仗,是不是很少?


    但是这个比例已经相当不低了,这十万人的兵力,就得要数倍于士兵人数的后勤供养。


    “咱们大明,现在除去镇压各地的兵力之外,能够调动的兵马在二十万左右。”


    “以二十万对十万的兵力优势,再加上徐叔叔的带兵本事,这仗能不能打?”


    殿外朱元璋听得是点头赞许,当初咱连兵少于敌众的时候都敢跟人干,现在人多了,还怕个啥!


    朱标摇头:“元人在草原深耕千年,占尽地利优势,徐叔叔不一定能够短时间灭元。”


    朱橚笑着摇头:“那我问太子殿下,草原之上地广物稀,元人是不是比我大明更缺少粮食?我大明有南北直隶,一十三道做供应粮草。相比之下,这仗能不能打?”


    偷听的朱元璋又是点头,没错。咱们可能会缺粮食,但是元人是一定缺少粮食!


    要是草原富足,元人也不会屡犯中原了。


    朱标迟疑道:“这风险是不是有些大了,如果到最后我大明和元廷相互消耗,就算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前两天河南受灾,难民还在逃荒。


    太子担忧,这仗打赢了,十余年攒下的家底也要没了。


    朱橚知晓,太子并不是担心这仗打不胜。


    他只是担心这仗打胜,也只是惨胜,所以不如不打。


    并非真是昏庸无知。


    “太子担忧万一、万一。你可知,如若此战不打,元廷得以喘息苟活,万一重整旗鼓,反攻中原!再造杀戮,这又要死多少人!”


    你不是喜欢万一吗,面对这种万一。


    太子你该何如?


    朱标皱眉,不确信道:“咱们都把元人打的躲回草原了,相比不会再轻易”


    啪!


    朱橚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讥笑道:“太子万事都喜欢自家万一!怎么到了现在,就不怕别人万一了!”


    “万一!万一!表哥朱文正守城洪都八十五日,两万拦住六十万人,怎么没有万一!”


    “之后父皇与陈友谅鄱阳湖一战!我二十万对敌六十万,大破陈友谅!为何没有万一!”


    “要是万事都怕万一!畏首畏尾!那么这个天下就不该是我朱家的天下!这天下也不该叫大明!”


    朱橚说道后面也带上了几分火气。


    理解归理解,但是真碰到太子朱标这个软脾气的好好先生。


    并不是会让人生气,而是会让人有种憋屈的火气,你想发泄,再看到他那张无辜的脸,泥人也得到带上三分火气!


    太子朱标被朱橚这一番话,震撼的脑子有些发懵。


    他都不知道自己五弟这番话算是大逆不道,还是刚正直言。


    但是方才朱橚的神态,让他想到了一个人。


    想到了让他来找五弟的那个人,那个手握天下生杀大权,处万万人之上。


    而现在,那个人正趴在殿外的窗户上手舞足蹈,恨不得放声大笑!


    朱元璋心里这个高兴啊!


    这个老五。


    句句都说到咱心里去了。


    也能明白咱的苦心!


    叫老大这个榆木脑袋来找老五简直就是太对了。


    不过老是趴在这窗户边上有些不太舒服。


    下次得要让工部的人在这行宫后面开个后门,方便咱过来看望老五。


    殿内。


    看到自己大哥朱标有些发懵。


    朱橚又道:“大哥,我最后再告诉你一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多说无益,来人,送客!”


    这普天之下,敢主动赶太子走的这件事,还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太子朱标走出行宫,回到东宫之后,才恍若初醒,大彻大悟一般。


    “明白了,我明白了!是我错了!是我错了!”


    东宫内,太子喜极而泣,如同癫狂一般。


    这边总算明白过来的朱标不提。


    回到谨身殿内的朱元璋激动地来回的走动,不时还放声大笑:“好啊!好啊!好句!好诗!好气魄!”


    端坐在椅子之上,朱元璋屏气凝神,挥毫泼墨。


    停笔之后,老朱再次放声大笑!


    “知我者,莫过我五儿啊!”


    洁白如雪的宣纸之上,赫然写着刚才朱橚念出的诗词。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ventent")st()addcss("halfhidden");settiout(function(){("tips")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