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杨广的挫败!

作品:《隋唐:冷宫十年!杨广跪求我登基

    又是一日清晨。


    杨广散朝之后浑浑噩噩的回到大业殿,失魂落魄的往那宽阔的龙榻上一躺,双目无神的望着屋顶。


    他的耳边还回荡着上朝时,官员们所说的各地战况。


    冀州军,信都、清河、魏郡、汲郡、河内、长平、上党、河东、绛郡。


    荆州地,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武陵、清江、襄阳。


    青州军,齐郡、北海、东莱、高密……


    他们,全部都败了!


    禁军的一半兵力都败了!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杨广的预料之外!


    在他想来,民间起义军就算人数再多,肯定还是和禁军,在实力上有差距,局面不至于会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毕竟禁军是正规训练出来的,而各地起义军,他们只是野路子出身。


    但……现在看来,义军势大,已然不可阻挡!


    他们为何有如此强的作战能力?


    杨广想不通。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情况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的?


    是从上次他被围困雁门关?


    还是杨玄感的叛乱?


    又或者是,他第一次御驾亲征率兵征讨高句丽?


    那已经是数年之前的事了!


    眼看着大隋一步步变成今天这般模样,就算是杨广也没了从前的自信。


    明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当初他的父亲杨坚励精图治,创下了开皇盛世,大隋国泰民安。


    杨广原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上位之后一定能取得超越父亲杨坚的傲人成果。


    可如今的局面……让他不由得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真如民间所说,是一个昏君?


    忽然垂死病中惊坐起,杨广看向了一旁立着的曹正淳。


    那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曹公公,你说,朕真的是昏君吗?”


    曹正淳摆出一副诧异的表情:“陛下何出此言?”


    杨广一脸苦涩:


    “先皇创下开皇盛世,大隋一片繁荣,如今到了朕的手中,却成了这般模样。”


    曹正淳微微欠身:


    “奴婢不懂得太多,只知道为陛下做事,为陛下分忧。”


    “但奴婢觉得,陛下并没有做错什么事,陛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隋,只是这些刁民不知足,要祸乱天下。”


    “还有楚王杨玄感,唐国公李渊,陛下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却站出来反陛下。”


    “奴婢真是恨不得一刀把他们全都给宰了!”


    杨广面上又有了一丝光彩:“曹公公你说的可是真的?”


    曹正淳身子矮了矮:“这都是奴婢的肺腑之言。”


    杨广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出神的点点头:


    “对,都是他们的错,朕自上位以来,开运河,改科举,西攻吐谷浑,东征高句丽,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大隋?”


    “结果……”杨广狠狠咬起了牙!


    “杨玄感和李渊,这两个畜牲都是白眼狼!”


    “别人反朕也就算了,但他们是朕的臣子,他们竟敢反朕!”


    曹正淳心中不屑,建新都,开运河,攻打吐谷浑和高句丽哪一件事不是劳民伤财?


    滥用民力,穷奢极欲,亏他还堂而皇之的说出口,真是不知所谓!


    虽然心中对杨广鄙夷,但他面上没有露出丝毫端倪,依旧是毕恭毕敬。


    “这些乱臣贼子,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陛下大可不必为此介怀,陛下吉人天相,又有国运加身,最终必能荡平贼寇。”


    曹正淳的话,让杨广近几日烦躁的情绪缓和了许多。


    但接下来曹正淳的一句话,让杨广的情绪再次跌入谷底。


    “这些叛臣还好说,无非就是贪心而已,但是这些刁民为何要反陛下,奴婢就想不出来了。”


    杨广一颗心瞬间冰凉。


    是啊,杨玄感和李渊叛乱可以说他们贪心不足,可那些起义军,他们为何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


    杨广不想承认,但这个问题的根源一定是在他的身上!


    纵观历史,农民起义的原因不都在皇帝的身上?


    所以……他杨广究竟还是一个无道昏君?!


    杨广刚刚重拾的一点信心,转瞬间无影无踪,心中只剩下浓浓的挫败感!


    曹正淳见状,嘴角微不可查的勾了一下,随后出声:


    “陛下,到了用膳的时间,奴婢去让御膳房准备膳食。”


    杨广木然的点点头,曹正淳便出了大殿,独留杨广一个人面色阴晴不定。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ventent")st()addcss("halfhidden");settiout(function(){("tips")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