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见胡亥,杀赵高。

作品:《小白长生穿越

    今天一大早,李圣贤入宫见秦始皇嬴政。


    他们商讨出了具体的行军路线和各地的人口调动问题以及粮食储备。


    之所以选择立即出发!是因为到印度时最适合秦军作战。


    在这两个月内,李圣贤会收集到了巨额的财富,以及数不清的粮食。(两个月调集人口和军队,应该可以到达百越,还可以在百越休整几天。)


    (作者我仔细算了一下,秦军平均每天大约可以行军40里,从陕西到广西,算直线距离的话,最多有1600里,再加上其他因素,最多需要45天吧,确实,还可多几天的休整时间。)


    (休整的目的是适应风土)


    这个商议决定抽调陕西郡10万老秦人,汉中郡和蜀郡各5万人口。其余贵族和地主可以随行。


    还是搬出了军功制,奖励变成了孔雀王朝的土地以及黄金,并允许在攻打成功后战士们的家属可以前往。


    之所以这样子,一是因为老秦人战斗力强,二是因为汉中郡和蜀郡物产丰富,是产粮大省,并且还与他的行进路线接近。


    李圣贤决定去见公子胡亥,再去汉中郡和蜀郡收集粮食,同时陕西方面派出10万老秦人由大将王贲带领在两个月内集合到百越。先行到达,并加快南征百越。


    途中粮食消耗,路途上的各郡县负责。


    李圣贤收完粮食后,带领汉中郡和蜀郡的军队,与大将王贲汇合直接经百越,翻山越岭,渡河,来到孔雀王朝的最东端,途中还可以覆灭几支弱小的民族,以充军备。


    当这个消息传达到陕西郡,陕西郡的老秦人都兴奋了,更何况他们收到消息称,孔雀王朝非常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时,他们都踊跃报名。


    陕西——秦之根本。


    其他两个郡同样如此,但很明显积极性跟陕西没法比。


    李圣贤要求士兵们必须是自愿的,如果不是自愿的话,谁招的这个士兵,谁就去死。


    秦法严苛,便是如此。


    这是为了防止士兵出现叛徒,杜绝因小而失大。


    秦始皇一一采纳了李圣贤的想法,命人去传达了。


    李圣贤看着眼前的秦始皇嬴政,发现秦始皇嬴政仿佛一夜间白了头,身材也瘦了,精神上显得有点颓废。


    秦始皇嬴政明白并相信了李圣贤说的话,他要求李圣贤把所有的他知道的有关现代的事全部的告诉他。


    李圣贤照做了,反正已经说了最重要的,再说一些又何妨呢?


    当秦始皇嬴政听到孔雀王朝的未来——印度居然敢侵扰华夏边疆,挑衅华夏军队时,当即就怒了,这更加坚定了他殖民印度的决心。


    朕未来竟被儒家宣传成一个暴君?!秦始皇嬴政非常愤怒。


    始皇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始皇嬴政当即下令,要求各地的郡县捆绑反对他的无所事事的儒家学子,送到百越去为国家做贡献。


    李圣贤没有阻止,在这时期的儒家就是个政治武器,多少很不利民。李圣贤认秦始皇嬴政做的好!!


    秦始皇嬴政知道,公子胡亥和赵高是大秦的祸害时,虽然内心挣扎,矛盾。但还是下令处死赵高。软禁胡亥。


    对于赵高来说,他死得轻松了。


    从此朝廷一心,公子扶苏为主。不会再有皇位之争。也加深确立了立长不立幼的皇位传承制度。


    就算有,其他公子怎么比得上公子扶苏?


    “你没什么可说的吧?”秦始皇嬴政询问道。


    秦始皇嬴政现在是完全信任李圣贤,只要不是危害国家的事,他基本上都会同意。


    “没有了,陛下。″说罢,李圣贤离开了,


    李圣贤原本想开口再说些什么,但见秦始皇嬴政这个样子,还是没有说出口。


    现在还处于计划的两个月中,各地的基层官员抽调人口,转移粮食,移动军队。需要这两个月的时间。


    但对李圣贤来说,他的空余时间还挺多。因为他只需要收收粮食,然后带领军队就行了。


    李圣贤出了宫,到了公子胡亥的府邸。


    公子胡亥,此时年纪是约11岁。(史料难查,恐有不准。大家谅解。)


    (查不到,此时,赵高是不是公子胡亥的老师,全当是吧。)


    门卫没有阻拦,想来是因为早有通报。


    虎父无犬子,更何况还有奸臣赵高对公子胡亥的教导。


    李圣贤到了议事厅,见到了公子胡亥。公子胡亥坐在次坐,想让李圣贤坐在主坐。


    李圣贤却坐在了公子胡亥对面。


    李圣贤正仔仔细细的打量公子胡亥,在心中感叹:怪不得秦始皇嬴政会偏爱他。


    一张胖乎乎的脸蛋上嵌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塌塌的,红红的小嘴一张一合,可爱极了。


    无论是神情还是外表,都有秦始皇嬴政的影子。


    总的来说,公子扶苏给李圣贤的印象是一个圣人,贤才,是一个有道德,有善心的高阶级人士。


    而公子胡亥给李圣贤的印象是一个人畜无害,可爱无比的美男子。


    公子胡亥心中无比紧张,浑身都在冒汗。


    他不明白一向宠爱他的父皇,竟然杀了父皇他亲自选出来给他的老师,公子胡亥十分聪明。


    其他的门客作鸟兽散,墙倒众人推。


    就只剩下几个老奴没有跑,因为秦始皇嬴政杀人杀全,连带着莫名其妙的自己就会死。


    公子胡亥是想用尊严来拉拢李圣贤的,但没想到李圣贤根本不吃这一套。


    这下该怎么办?公子胡亥擦了擦从自己的头上流下来的汗水,脸色要绷不住了。


    他觉得李圣贤此次前来,是要带着杀他的心,当作投靠公子扶苏的投名状。


    其实他想多了,李圣贤只忠心于国家和人民。


    对于秦始皇嬴政,李圣贤更多的是把他当做政治工具。或许还有点崇拜与信任吧。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公子胡亥声音颤抖地问道。


    李圣贤就像传说中的祖龙一样威严,神圣而不可侵犯。


    长生者的气场不只有圣意和鼓励,更有你死了我还活着的压力。


    “我想干什么,取决于公子想干什么。”李圣贤顿了顿,又说道:“安分守己就好。″


    说罢,李圣贤就回家了。


    公子胡亥闻言长舒一口气,葛优躺在椅子上,心想,这是要警告我吗?


    公子胡亥现在无依无靠,只能去投靠公子扶苏了。公子胡亥独自前往公子扶苏的府邸,还带了他最珍爱的礼物。


    自此,公子扶苏真正意义上的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李圣贤回到家,想了想,目前自己应该做的。


    首先攻取印度,以求获得大量的土地和粮食作物,开辟新的战场支援地。以方便未来的打算。


    然后还得加强秦朝与世界的经济贸易联系,经济是可以控制世界的。


    经济可以控制爱钱的人民。


    李圣贤想了很多,想了很久,简单的敲定了华夏统一世界计划。


    李圣贤的追随者们来了,他们要求李圣贤走的时候,带上他们。


    李圣贤没有同意,而是要求他们守好家。追随者们同意了这个意见。


    李圣贤之所以没有带上追随者,不仅仅是因为觉得麻烦,害怕家被偷。


    还是因为降低自己对其他人的威胁感,尽管其他的资本家阶级已经认为他是自己人的。更是为了让皇帝放心。


    毕竟,一个长生又强大的人无论怎么做,都绝对不会让统治者放心。但会使其他的地主贵族想要拉拢他。


    李圣贤现在卡在中间,一个处理不好,便会受到所有人的攻击。


    在这两个月内,陆陆续续的钱财和粮食都到了,有的粮食太远,李圣贤就亲自前去收取。


    平民百姓见了李圣贤,都会行礼。


    因为土地紧张,打下来的土地越多,他们的生活会相应的有一丢丢的改善。


    与孔雀王朝友好往来,此举大善!!!


    在这两个月的最后时间里,李圣贤又联络了贵族与朝廷重臣,加深关系。


    同样的,李圣贤的样貌被各个阶层的人熟知,他的画像价格昂贵。


    皇帝要动他,就是动朝廷。


    没办法,李圣贤只能这样做,谁叫秦始皇嬴政威名远扬,让李圣贤感到非常危险。


    李圣贤在平民百姓之中,有着极高的名望,不仅仅是因为有地主和贵族为他造势,还是因为他长得帅。


    没错,古代也是看脸的。早在中国古代,颜值高的人就处处受到优待。


    寻常如你我,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才是出路。(大家绝对不要被美貌所吸引,因为尘归尘,土归土。自己开心最重要)


    由于有李圣贤的出现,就在平民和地主贵族阶级中有了这样一个赞美对方好看的词,“貌若圣贤”


    终于两个月到了,万事俱备,只差出发了。约25万强悍无比的老秦人集结在百越,决定西进,入主印度半岛。


    战力超强,作风优良,绝对服从长官命令。


    他们都有必胜的信念,以及对明天会更好的坚信。


    与孔雀王朝友好往来计划,点燃了秦朝百姓对生活的积极性,加重了尚武情节。


    为了防止人民叛乱,李圣贤建议秦始皇嬴政轻摇薄赋,秦始皇嬴政采纳了。


    反正还有点小金库,地主家余粮还是有的,尽管大部分给李圣贤的了。(你怎么能确定是不是大部分呢?)


    至此秦始皇嬴政举全国之力与孔雀王朝友好往来。


    ----------------------------------------------------------------


    做到公平,而不是做到公正。


    公平是对所有的人的,而公正却使本应的公平得不到实现。


    一个人的不满和所有人的不满要分清楚。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追求者,控制大方向,把控新格局。


    ————领导人,统治者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