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盖新屋

作品:《不当娇妻,勿扰[九零]

    白水镇,钟家村。施工队已经进了场,包工头黄师傅正领着工人在清理地基。


    乡下的温度要比市里低几度,早春寒意凛然。钟卉穿了一件厚厚的棉服,把屋前屋后逛了好几遍。前些日子刚下了一场雨,村里的土路有些泥泞,不一会儿鞋帮子四周就沾满了泥浆。


    这会她站在自家门口干爽的晒谷场上,才意识到自己脑海中关于老屋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


    钟卉离开钟家村的时候也就四五岁。那时候,赶上棉七厂大规模招工,钟向顺和虞桂枝两人都招到城里当工人。


    村里人参加招工的年轻人不少,夫妻双双都被招上的却只有他们这一对,一夜之间门全家人从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多少人眼红嫉妒。


    两口子咬紧牙关在城里立了足,千辛万苦地将两个女儿拉扯大,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钟家的日子直到钟卉高中毕业,进厂当了工人,才慢慢好了起来。


    这次回来,钟卉才知道为什么父亲看到钟木根翻盖的新屋会生气。前后左右邻居都是相同朝向,就他一家重建房子时改了朝向,这下将她家堂屋的光线挡得死死的。


    不光改朝向,钟木根家屋檐还伸进她家的宅地基里头……


    黄师傅拿着两张图纸过来,面色有些为难:“小钟,清理完就要开始打地基了,这两份图纸定了哪一份么?”


    自打知道钟卉跟自己老板离婚了,黄师傅不叫她“江太太”,也不叫她“钟太太”了,改叫她“小钟”。


    钟卉觉得挺好。她扫了一眼黄师傅手里的两张图纸,笑道:“不着急,今天我回城之前肯定会定下来。”


    这次翻盖老屋,她特意让黄师傅准备了两份图纸,就看钟木根那头什么个态度。


    他态度好,她自然会稍加配合。他态度要是不好,那她也绝不会留余地。


    ……


    钟向顺从里屋拿出两把竹椅,招呼女儿坐下:“站了大半天了,还不嫌累?坐在这儿看也是一样的。”


    钟卉原本想着自己一个人来就行了,父亲非要跟着一起来。不仅要跟着一起来,还打算在这盯工程进度。


    钟向顺不放心:“村里头盖屋可不是小事,你那么丁点大就去城里了,在村里认识几个人?还是我在这看着比较好。实在到时候有啥抹不开的,我再打电话给你。”


    上辈子,钟卉一直把自己当成外嫁女,嫁出去的女儿整日围着老公孩子转,打小生活的老家却渐渐淡漠了。


    久而久之,钟家的一些事父亲也就不跟她提了。后来父亲年纪越来越大,有些事他操持不过来,便由着它去了。


    直到父亲去世,到钟家村送葬的那天,看到山上叔公们破败的坟茔和山下倒塌了一半的老屋,钟卉心头像针扎般刺痛。


    后来,看到父亲的碑牌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眼泪便再也崩不住。


    那一刻,钟卉感到自己身后空荡荡的,是一种再无来处的悲凉。


    以前钟卉不理解父亲对老家的执念,总觉得花钱翻盖老屋不值当,现在却不会这么觉得了。


    这次父亲坚持要待在这盯工程,钟卉知道他不放心,又心疼钱,怕工人故意拖延,多贴进去工钱。


    她只得叮嘱父亲:“爸,你想待在这儿当监工,我不反对,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把年纪了,别跑上跑下。有什么事找黄师傅,或者打电话给我,都行。”


    钟向顺坐在竹椅上一边抽烟一边道:“我知道。有事我就到村头小卖部打电话给你。”


    父女俩坐在晒谷场上喝着热茶,钟卉下午就要回城了。


    “钟向顺,做人不能太缺德!”一个粗哑的声音从院墙外传了进来,下一秒钟一个干瘦的老头怒气冲冲地挥着铁锹进来了,指着钟卉父亲破口大骂道:“你这四层楼一盖,我家东边屋还能住人么?!想抢我家风水?!我让你这屋盖不起来!”


    钟向顺皱起眉头,仍然好声好气地解释:“木根,你这话说的就不公允了,明明是你家盖屋改了朝向,把我这堂屋的光线挡得死死的。我这新屋朝向跟前后邻居都是一样的,怎么叫我挡你风水呢!”


    钟木用力拄了拄手里的铁锹,眼里闪过一抹阴狠的光,威胁道:“你不改朝向别想起房子!就是盖起来了,我三个儿子都会给你推了!”


    钟卉在一旁安静听了几句,听到这忍不住冷笑一声:“木根叔,你占了我家的地盘我还没找你!你倒先找上门来了!”


    钟木根根本没把钟家这个女儿放在眼里,一双浑浊的眼睛死死瞪着钟卉:“诬陷人要坐牢的!我这院墙可是规规矩矩挨着宅基地盖的!你睁开狗眼好好看看,哪里占了你家的地盘?!”


    钟卉今天来,早已做好了跟他掰扯的心理准备。听他这么说,并不生气,拍了拍手站了起来,神态自若地开口道:“木根叔,你可别诓我。这乡下盖房子,谁都不想下雨天‘尿墙’!后墙七寸山墙三寸,要给滴水檐留空间门。盖一层楼,院墙要往宅地基里缩二十多公分,你这盖的是三层楼,院墙要往里头缩至少七十公分!你倒好,不仅没有缩,院墙还占了一半过道。屋檐直接伸到我家的宅基地上头!”


    说到最后,她神色已是一片冰冷。钟木根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完全没想到说起盖房子的事,钟向顺的大闺女头头是道。


    半晌,他眼角猛地一跳,梗着脖子粗声道:“我就是伸到你家宅地基又怎么样?你管得了地,还管得了天?!再说我老钟家的事,几时轮到你一个外嫁女说三道四?!一个断了根的绝户,有啥好得瑟的!”


    听到这钟向顺的面色已经变了,青着一张脸,手指着钟木根半天说不出话来。


    钟卉拍了拍父亲,走到钟木根面前,皱着眉头一字一句缓缓说道:“谁说我钟家是断了根的绝户……”


    “木根,有话好好说,你这是干什么!”村长听到动静,一路小跑走进来,沉着脸训斥道:“什么绝户不绝户的,向顺家如今可不是绝户了!钟卉生了个儿子,跟着咱屋场上姓钟,以后就是咱钟家村的子孙了,可不兴你再这么背后戳人脊梁骨!”


    钟木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飞快地看了钟卉一眼,面色阴沉站在那儿没说话,心里头却犯起嘀咕:向顺家大闺女前头不是生了个女儿么?好不容易生个儿子,竟然跟着女方姓?


    钟卉面无表情地坐在一旁,既然村长开了口,她便不说话了。


    一早来的时候,她就去村长家拜了年。村长看她手里拎的烟酒,笑容瞬间门亲切起来。又看到钟卉给他小孙子塞了个红包,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顺口恭维起钟卉父母养了个孝顺有出息的闺女,现在过起了享福的日子。


    钟卉便顺嘴把打算翻盖老屋的事跟村长说了。村长一拍大腿,这是好事啊,村里肯定支持。


    听到钟卉说已经让儿子姓钟,村长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之前一直听说钟向顺大女婿下海发了财,现在在城里干房地产。这种有钱男人竟然能同意让自己儿子跟老婆姓?


    村长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思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向顺这个闺女是个厉害的角色!


    想到这,他脸上笑容便攸的一收,沉声叹道:“你爹这辈子心满意足了。”


    ……


    钟木根没想到村长竟然帮着钟向顺家说话,神色更加激动,一屁股坐在宅基地边上,不让施工队施工。


    黄师傅也是头一回碰到这种满地撒泼打滚的老头子,只得让手下人停下来。


    最后村长把钟木根和钟向顺父女俩叫到村委会,面对面进行调节。两家人互不相让,一直从上午十点争执到下午三点。


    钟卉这边还好,钟木根全程扯着嗓子骂,听到后头村长脑门直突突,黑着脸一拍桌子:“钟木根,你家屋檐占了向顺家的地盘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不管谁来量都是这么个结果!我劝你还是让一步,不然直接上县法院,你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钟木根脸一黑,也不甘示弱:“老子三个儿子,怕他?!信不信我现在就打电话喊三个小子回来,直接让他这屋子盖不起来!”


    钟卉对他这副嘴脸唇角扯出一抹微笑:“木根叔,我没记错的话,你家老大在城里做水泥生意吧,刚扎稳脚跟,就把两个弟弟也带了去。恰好我在城里也认识几个干房地产的朋友。”


    说到这,她脸色陡变,语气冰冷至极:“惹急了我,我让他在清荔做不成水泥生意!”


    上辈子,很多年后她才知道钟木根儿子是做水泥生意的,规模做的不大,给几个小建筑公司供水泥。她和江晟分居后,钟木根儿子不知怎么找到江晟,想一起做点生意。江晟没搭理,看不上他那个水泥的质量。


    眼下她说这话,纯属吓唬对方。


    果然,钟木根怔愣地看着她,没想到她对自己三个儿子的底细这么了解。这么一想,便流露出几分犹豫之色,一双三角眼在她身上又觑了好几眼,心里头惦量她这话的真实性。


    村长还不知道钟卉跟她男人离婚了,看钟木根不说话,便劝道:“木根,向顺大姑爷就是干房地产的,都是一个屋场上的,和气生财,没准以后还能给你儿子介绍点生意。”


    钟卉刚撂完狠话,又开始放软语气:“木根叔,我要求不高,把你家院墙往里缩70公分,把过道留出来!只要你缩回去,我新屋就改朝向!以后咱两家谁也别挡谁的风水!”


    钟木根儿子就是干这一行的,材料现成的,院墙推了重建花不了几个钱。他垂着头没说话,最终长叹一声,松口答应了。


    从村委会出来,钟向顺一路都没说话,心里头既欣慰又有些许失落。自己老了不中用,大女儿如今实实在在的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回到老屋,钟卉就找黄师傅定了图纸。老黄一听最后定下来a图纸,冲她竖了个大拇指。


    钟卉嘴角微扯:“他让步,我自然也让一步。毕竟以后还是邻居。”


    钟向顺看女儿就要回去,赶紧给她煮了个挂面,卧了两个鸡蛋,“一整天都没咋吃东西,吃了再回去。这会也叫不到车子,你把那辆自行车骑到镇上,把车放到水金叔的店里,再搭班车回清荔。”


    这年月,乡下地方不好打车回去。从白水镇回清荔最后一班车是五点半,错过了就得第二天回去了。钟卉还得回家喂孩子,必须赶回去。


    钟家村到白水镇走路要四十分钟,时间门确实有些紧张。老屋里有辆自行车,骑到镇上再赶车,时间门就充裕多了。


    刚好村里水金叔在镇上开店,钟卉把车放到他那,钟向顺有空的话可以去骑回来。


    钟卉抬腕看了眼手表,点头道:“行!那我待会把那辆自行车骑走!”


    钟向顺叮嘱女儿:“刚下过雨,路上滑,骑车小心点。”


    钟卉端起碗喝汤:“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