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长安(3)

作品:《封唐传

    李成沣的心中犹如翻起了滔天巨浪,从这另外的一道气息中,他的脑中出现了一些面面,思路渐渐清晰了起来,虽然是已经猜到了这道气息是谁人的了,但心中也不敢骤然下定论。


    当日发现道正被刺,而小刀刚好是唐海之物,李成沣于是匆匆带着十二棍僧和杨凤仪,沿着唐海的气息追寻,现在细心回想,方发现当初的漏洞百出。


    他长叹了一口气,回身去到昙宗的前面,拉着他行到一边,低声道:“师兄,请你和众师兄弟回寺,面呈方丈………”他的声音越来越低,除了昙宗,谁也不知他后来再说了什么。


    昙宗的神色凝重,双手合十,回到桌前,对着一众少林武僧道:“各位师兄弟,收拾行装起程,我们要回寺里了。”


    这时李成沣又拉起慧清,低声细细地叮嘱了一番,最后道:“师兄,既然你已准备回去少林寺,希望你能放下以往的一切,真心为少林寺做点事。”


    慧清的脸上还是笑容可掬,但眼中却是怒火欲燃,他对着李成沣说道:“李公子,请放心,回到寺后,小僧定会揪出凶手,还道正大师一个公道。”说完,和少林寺的众僧一起告辞李成沣,齐齐出了庙门,迎着风雪消失在众人的眼中。


    李成沣待少林寺武僧走远,再回到张仲坚面前坐下,径自倒了一碗酒,对着张仲坚道:“为人不识虬髯客,敢称英雄也枉然,今日李成沣有幸结识张兄,就算不是英雄也心足了。”


    张仲坚哈哈大笑,朗声道:“李公子,你太过谦虚了,切莫要取笑老夫,能结识到你,才是老夫的庆幸,来,再干一碗,以后我们多点亲近!”


    李成沣和张仲坚干了这一碗后,将碗在桌上一顿,笑道:“天下无不散之诞席,李成沣就此别过,以后有机会再和张兄喝个痛快。”他转过头来,对着杨凤仪笑道:“凤仪,宇文化及这奸贼还走不远,我们找他去。”


    “宇文化及?他在这附近?”张仲坚和窦建德齐声问道。


    杨凤仪说道:“他也曾在这庙中的呀,刚才才从庙后出来逃走的。”


    窦建德等人这才留意到那个张仲阳已经踪影全无,他恍然大悟,口中骂道:“原来张仲阳便是宇文化及,这弑君的奸贼,原来竟然就在老夫的眼前。”


    这个朝代,你要造反没人骂你,你夺了杨广的江山,最多留下骂名,但如果弑君,那可是挑战人的底线了,特别是在世家的眼中,耶可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因缘一直都不敢公开黄雀的真正意图,也是顾虑到天下人的反应,所以也只敢在暗中行事。


    而宇文化及刺杀杨广,已是天下皆知,自有不少人欲杀之而后快。


    知道张仲阳就是宇文化及后,窦建德叹了一口气,自嘲笑道:“其实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也只不过是一名乱臣贼子。”


    张仲坚哈哈大笑,朗声道:“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谁的江山不是从做乱臣贼子开始。”他转过头来,对着李成沣正色道“实不相瞒,仲坚诚意邀请夏王来长安,是要商议大事的,以夏王的兵力再加上敞人的财力,未尝不可在这天下占有一席之地。”


    李成沣不置可否,淡淡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争来争去伤害的都是百姓,这天下最后都是靠人命争来的,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各位自问可得了多少的民心。”


    李成沣一番话说完,自觉已是话不投机于是也不再停留,对着张仲坚和窦建德各行了一个礼,也不再理会低头寻思的两人,牵着杨凤仪的手,招呼过旺财,自行出庙远去。


    张仲坚和窦建德望着远去的李成沣,不禁相视苦笑。


    这些道理谁人都知道,但在这乱世中,本身又手握重兵,且为一方诸侯,二人自不会因为李成沣的几句话便会放弃争霸天下的念头,至于怎样合作,也不是一个照面便可定下,当下张仲坚招呼着窦建德一行起程自去长安细议。


    李成沣出了破庙,长长的吸了口气,很快便已找到了宇文化及的气息,杨凤仪誓要找到宇文化及报仇雪恨,李成沣自是不会推搪,于是他俩放下他念,沿着宇文化及的气息追寻了下去。


    长安的早晨,飘雪已停止,天清气朗,晨晞阳光明媚,街道上早已是热闹非凡。在大明宫门外,上千名的士兵列队站在门外,在门口处,李世民和李元吉相拥而别,李世民遇刺的伤势已痊愈,今早便准备回东校场,李元吉一众人在大明宫的门口送他,李元吉摸着李世民背后因伤而留下的伤疤,笑道:“二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父皇已下旨今春出兵洛阳,真的想和二哥一起出兵去擒了王世充。”


    李世民的背后被天机子的一剑刺穿,虽已痊愈,但却留下了一个凸了起来的伤疤,就算是隔着衣服,李元吉也可清楚地摸得到。


    李世民听到李元吉这样说,伸手拍了拍李元吉的头顶,笑道:“元吉,不要以为王世充这么容易对付,这天下更是不会这么快就可平定的,你想要领兵出战,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的,待你再大点,我亲自帮你挑选一支人马,到时你可不能推搪。”


    此时他的脑中现出一张面孔来,心道:“天鹏,没有你就没有我李世民,想不到你竟上了瓦岗寨,何不来找我呢?我们两兄弟征战天下,岂不乐哉!”


    瓦岗寨上的主要人物,早有情报放在李渊的桌前,李世民也已经看到,而当看到杨天鹏的名字时,他虽然是震惊,但也是不动声色,毕竟当初他答应了杨天鹏,在人前就当不认识这么一个人似的。


    李世民这一年来经历了种种,早已不再是毛燥的毛头小子,城府更是变得深沉,经过领兵征战,他的军事才能渐露头角,已隐有大家风范。


    对于杨天鹏,李世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趋于亦师亦友,心底中对他更是佩服万分,现在知道杨天鹏就在瓦岗寨上,真恨不得立刻就上去找他。


    别过李元吉等人,李世民带着一千多人的护卫直回东校场,经过了上次的刺杀,李世民出入都要带着大队的人马,不会再孤身犯险。他的怀中揣着一份圣旨,圣旨上李渊要求李世民修整兵马,为出兵洛阳作准备,他已执掌着长安的几十万人马,身上渐带霸气。


    回到营房中军帐坐定,李世民翻开桌上的文件阅读,忽然听到门外声响,一道瘦小的身影行了入来,李世民也不抬头,笑道:“玄霸,你来了,快快请坐。”除了李玄霸,李世民的中军帐却从来没谁敢如此随意地进入。


    李玄霸就在桌边坐下,见桌上有茶水,倒了一杯干了,此时李世民已放下了文件,对着他笑道:“玄霸,查得怎么样?”


    李玄霸脸色更加赤黄,他轻声道:“二哥,这三个月来我已挑了黄雀的十七个据点,击杀了六十四人,想不到只长安一地,黄雀的势力便已如此历害,至于还没找到的据点只怕更多。”


    他接着道:“二哥,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军中,应该也会藏了不少黄雀中人。”


    李世民的眼中露出一股冷峻之色,他沉声道:“我们出兵在即,想要潇清军中的奸细是不可能的,不如这样,玄霸,你挑选人马自成一队,出兵之时负责外围的戒备,专门击杀脱离军中去报信之人,平时就负责军中明查暗访,找出可疑的人员。”


    李玄霸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转身便出了李世民的中军帐,自去挑选人员。


    李世民待李玄霸走远,他也再没心思看文件了,心中暗道:“那几名道士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在这长安城中再无踪迹,他们难道已逃离长安了。”


    上次遇刺之后,李渊命令李玄霸在长安城中仔细地搜查了一番,又暗中发散人手在城中各处蹲守,但都也找不到那几名的道士。


    天机子等师兄弟六人确实是离开了长安,但他们也没走远,此时在长安西面十多里处,道路旁有一间小店,这店是早几个月由几名老者盘下的,经营着做着水酒的生意,此店虽然是在道旁,但店中客人稀疏,生意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