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第六十章 她给三大豪族的两月时限已到……

作品:《我在乱世当“奸雄”

    又过一天,梁阑玉收到潘晟送来的消息。说是梁家已把强占的船给他送回了淮河的港口,并且按照承诺多赔了他一船蔗糖。潘家的商队接手后就把船开回去了。


    事情圆满解决,潘晟也该回徐州了。


    他走的当天,梁阑玉亲自给他送行,顺便把宋闻等人交给他,让他带回徐州去引荐给铁官。


    和上次潘晟送梁阑玉出建康一样,这次也是两人走在最前面,车马和随从的队伍在后面慢慢跟着。


    潘晟明明有马,但他却故意不骑,只说出来前吃得太撑,想自己走走。毕竟他自己的两条腿,怎么也比四条腿的马走得慢多了。


    “阿玉,等过段时间不忙了,我再来看你。”潘晟依依不舍地说。


    梁阑玉点了点头。没了婚约,她就再没必要说伤人的话了。


    “好好经营吧。”梁阑玉说,“感觉比做官适合你。”


    “可能吧。不过……”潘晟本想说他还是比较喜欢前几年在建康的日子。但想了想,还是不说了。


    梁阑玉送出了三里地后停下了,道:“我还有公务在身,就不送了。”


    “好吧……”潘晟嘴唇扯了几下,最后还是没忍住,哼哼道,“我给你写的信,你得看呐!就算你不回……你也得看!”


    梁阑玉被他心虚又想装出有气势的样子逗笑,道:“看了。”


    其实她刚出京的那个月潘晟来信最多,恨不能一天给她写一封。大概一个月后潘晟就不怎么来信了,她以为是草市行刺案的事已传回京城,潘晟也觉得尴尬。


    尴尬确实有,不过也是那时候他正忙着交接差事、卖房卖地来徐州,就没空写信。来了徐州后他也忙,而且他想着从徐州到郁州骑快马只要一天的时间,随时能来看梁阑玉,就筹划着给个“惊喜”,没再写信了。


    潘晟惊讶道:“你看了?看了你怎么不回?”


    梁阑玉睨他:“你刚不还说不用回吗?”


    “……”潘晟语塞,像只刚鼓起来的河豚,慢慢又泄气瘪下去了。


    “我该走了。”梁阑玉说。赵九已经把她的马牵过来了。


    潘晟只得道:“你走吧,我看着你回去。”


    梁阑玉也不知道他怎么把气氛弄得跟他要送她似的。眼下时辰确实不早,她翻身上马,跟着她出来的赵九等人也骑到马上。


    上马后,她的目光在随从的队伍里找了找,找到了宋闻。宋闻与她对上视线,忙朝她低头示意,意思是请她放心,他会完成她嘱咐的任务的。


    梁阑玉抖开马缰,又看了潘晟一眼。潘晟正仰脸望着她,见她看过来,就朝她绽开笑脸。


    “路上小心。我走了!”梁阑玉踢了踢马腹,纵马回城去了。


    ……


    ……


    回去之后,梁阑玉继续解决关税的问题。


    军队那里她规矩已经定好了,剩下的她就不操心了。她甚至希望有那么一两个不开眼的把她的话不当回事,好让她来个杀鸡儆猴。让她在民间除了善名外,也扬扬威名。


    清水县府衙那里,她派去的人也很快回来了。据阿夏阿秋说,她们带去的四个人里有两个叫贾术与程贺表现得还不错。有一个叫张露的性子太躁,险些与人打起来。另一个叫陈禾的则暂时无功无过。


    对于梁阑玉提出的要求,清水县的官员一开始是想敷衍推诿的。毕竟梁阑玉跟他们都不是一个系统的,凭啥来管他们?但磨了一阵后,他们还是答应了。


    一来这事儿本就是他们理亏;二来梁阑玉手里有兵,最近还刚刚杀了两名军主,风头正盛。得罪谁也不敢得罪她啊!


    既然清水县的任务顺利完成,梁阑玉把那个暴躁的张露撤下来,让剩下五个人继续去通知其他县的县衙,并且去吩咐郁州军:之后对官府设的路障与刁民匪霸设的路障一视同仁。第一次拆,第二次抓,第三次杀!她倒要看看有没有贪官小吏敢对她阳奉阴违。


    之所以要整顿关税的乱象,倒不是她想把更多的关税分到自己口袋里,而是她想把郁州的营商情况搞好,这样才会有更多商品及更多商队到郁州来。来的人多了,无论她想招揽人才还是培养自己的团队,都会更容易些。


    这边清除路障的事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梁阑玉也没忘记一件更重要的事。


    ——她给三大豪族的两月时限已到,他们该交还土地了。


    她派人去三家催促后,三家都交来了地契。


    按说这些地契是不合法的,毕竟这些本就是军田,任何私人都无权买卖、霸占。但把地契交出来,至少说明他们已经完成了对这些土地的腾清工作,放弃了对这些土地的所有权。


    梁阑玉把地契一清点,发现三家里没有一家是完全按照她提的要求交的地。


    她问梁家要了三千亩,梁家实际上交了两千五百亩。估计是觉得自己能做个表率就不错了,也没必要那么精准。


    她问张家要了五千亩地,张家实际交还三千八百亩。其实他们本来想交的更少,但梁阑玉斩杀两名军主的事把他们胆子都吓破了。他们发现梁阑玉是真的敢砍人,在最后关头紧急又赶走一批佃户,召回来一批族人,甚至已经翻了一半的地也不管了。尽量多还一点免得梁阑玉拿他们开刀。


    崔家是最过分的。梁阑玉问他们要下鹿、四辖口两处共三千亩地,最后他们只交出了下鹿的一千两百亩。就这还是在看到梁阑玉杀何田苗猛之后比较配合的结果了。若不然,他们本想另外找几处杂田,把梁阑玉打发了算了。


    总而言之,梁氏和张氏都算比较配合的。虽缺斤少两,但暂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崔家这种,就真是没把梁阑玉放眼里了。要是不收拾,以后就难服众了!


    蔡帔和韩卫两人跪在下方待命,心里都有点忐忑。


    老实说,他们挺害怕梁阑玉一怒之下给他们下一道指令,让他们去强攻崔氏庄园、捉拿崔氏夫妇来问罪的。郁州军虽然人多,但战斗力他们自己心里有数,还真是不怎么拿得出手。豪族的庄园都修了大量的防御设施,且豪族的部曲们也更装备齐全、训练有素。对这种硬岔子,就算军官们有心立功,底下的士卒们却不肯去拼啊!


    这个情况梁阑玉也清楚,她问两人:“我之前让你们新垦的田,垦出多少了?”


    两人道:“有好几百亩了。”


    梁阑玉通过修水车加上用化肥改良土质,把附近很多原本没法种的荒地都开辟成了能进行农耕的土地。其实郁州的荒地有很多,水车能使用的范围毕竟还是有限,如果多给她点时间修缮水利工程,她在郁州至少能辟出几万亩新田来。


    她非要从豪族手里收田,并不是怕土地不够会把军队饿死。她就是为了打压这些豪族,别以为几年前吃进去的东西就不用吐出来了!


    她吩咐道:“你们现在马上回营,各点出最精锐的五百人,去把四辖口那块地围了。不准任何人进。通知那里的百姓,让他们去陆街亭,说这里是朝廷划拨的军田,不许他们耕种。但都督有新的土地分配给他们,绝不会让他们饿肚子。有敢闹的,全部抓起来!如果带头闹的是崔氏的族人,不用留手,先打一顿再抓!”


    她之所以给豪族两个月时间,把收地的时候定到现在,就是因为这个时间夏、秋的作物都已经收完了,冬大豆又还没播种,被迫交出土地的佃户们损失不会太严重。但冬天也不代表农民就不下地了,种稻的要提前翻地,种豆的也要准备播种了。她不怕佃户都躲着不出来。


    她的这个命令也让蔡帔、韩卫松了口气。四辖口并不在庄园里,只是挂在崔家名下的一块土地而去。去占领那里,比直接去对付崔氏容易多了!


    “是!”两位军主领命,立刻回营点兵去了。


    ……


    ……


    四辖口。


    “来了,军队真来了!”一名年轻人慌慌张张地冲进村子。一名老者就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晒着太阳。


    那老者闻言连忙起身,问道:“来了多少人?”


    “黑压压的,好多人,该有上千!”


    “这么多!”老者吃了一惊,赶紧道,“快把村里的人都叫到祠堂,让大家都先别出去了。”


    不多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陆陆续续都来到祠堂,把祠堂给挤满了。人们脸上写着忐忑与焦虑,叽叽喳喳,很是吵闹。


    “都别说话了!”老者敲了两下铜锣,哐哐的声响成功让人群安静下来。


    “军队来了,大家都先别出去了。照我们之前商量好的,等他们走了再说。”


    底下有人不安道:“可我家地还没翻完。倘或他们一直不走,耽误了耕种,我们明年吃什么啊?”


    不少人纷纷附和:“是啊,冬天不翻地,春天可不好种啊!”


    “我家两块地是种豆的,月底前就得下种了!”


    见众人又喧哗起来,老者瞪着眼道:“不都跟你说了么?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儿的,难道他们自己的军田不耕了?守不了两天就得走!何况他们白天守,晚上也不可能留下。你们晚上出去耕便是了!”


    有人抱怨:“晚上也看不清啊,何况还容易遇上豺狼……”


    老者怒道:“崔公连租都不收你们的了,地让你们白耕,还待如何?若不愿意,自行离开便是,不留你们!”


    底下的人不敢出声了。


    老者这才满意,一甩袖子,哼道:“像崔公这样心善的,上哪儿找去?知足吧你们!”


    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崔家的佃户。崔氏也料到倘或不配合交地,梁阑玉会对他们采取强硬的手段。但他们同样不想跟郁州军产生正面冲突,损失自家的精锐力量。所以他们的策略是煽动佃户们自行去与军队抗争。


    当然,正常情况下佃户们肯定是不愿意这么干的。他们交租种地,凭什么承担这种风险?为了稳住他们,崔氏便给他们提供了一项优惠的政策:只要他们继续耕种现在的土地,就可以免除三年内全部租税。


    这项优惠对佃户们的诱惑可太大了!他们本就是没有田产的人,就算不种崔家的地,去找别家地种,也得交三成的租,这还不算赋税徭役。何况外面还有没有地给他们种都不好说。活着再怎么都比饿死好吧?


    而且谁知道军队到底会不会找他们的麻烦,说不定军队就这么算了呢?就算军队来了……可能吓唬吓唬他们就走了呢?一切的都是未知嘛。


    毕竟是三年免租,怎么着都得试试吧……


    所以佃户们最后大多都接受了崔家的条件。


    而这条件对崔家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损失。虽然要免三年租,但只要把地给保住了。以后还有三十年、三百年呢,少这三年又如何?这些佃户是死是活他们才不关心,就算出什么事,把一切推到佃户头上就行了,谁又敢把他们怎么着?


    站在祠堂中间的老者,就是崔氏的族人,也是被崔起夫妇派来监督这件事儿的。他看到这些佃户们目前还比较犹豫,似乎不愿跟郁州军对抗,心里也不慌:毕竟现在种子还没下地,这些人犹豫也是正常的。


    一旦播种完成后,这些佃户也就跟种子一样深深扎在地里了。那时候如果郁州军还敢来,都不用他煽动,这些农民自己就会去跟军队拼命!


    他只要坐山观虎斗,等着收渔翁之利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