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魏与金

作品:《全民领主:我大唐天下无敌

    金海陵王完颜亮求见。


    使者高声喝道。


    北魏王宫之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警备森严。


    “金使,所求何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看着风尘仆仆的完颜亮,有些许好奇。


    完颜亮在金朝可是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篡位称帝,后又被谋害。


    为人暴虐、难堪,却有重视与汉族士大夫的交往,进行金朝的汉化改革。


    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且词曲豪迈,只是因为政治原因,他的词没有几首流传后世。


    “奉我大金可汗之命,前来面见陛下。”


    完颜亮对着远处的天空拱了拱手,说道。


    “冀州李世民尾大不掉,如今他一统冀州,陛下岂不是坐立难安,我此次前来,便是为陛下解决如此难事、”


    “你如何替我解决?”


    拓跋宏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小小社畜,从没有想到自己能当皇帝的一天,跟完颜阿骨打一样,从小就认为自己是汉族血脉,没想到,有一天竟然能成为鲜卑族的皇帝。


    拓跋宏来到这个世界,本以为靠着自己的知识,能在这里混得风生水起,没想到遇见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民族矛盾。


    他自己从小接触的是汉文化,也知道,想要定鼎中原,不汉化是不行的。


    当然也可以不选择汉化,那必须要用鲜卑族作为中间阶层,进行统治。


    看看自己手中的鲜卑族众,再想想汉地十八省,这种想法,还是扔进垃圾堆吧。


    “结盟。”


    拓跋宏眼神微眯,看向完颜亮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熟悉拓跋宏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他要生气的前奏了。


    “结盟?”


    “对,就是结盟,冀州富庶,天下没有几个地方能比得上,像是塞外和并州,都难以相提并论,李世民占据优势,岂能不渴望扩张领土?凭陛下一家,恐怕难以抵抗。”


    完颜亮颇为桀骜,此番话,像是打了北魏将士的脸,拓跋宏还没说话,大殿中的将士,便忍不住了。


    “既然你金国如此强大,又何必来求我们。”


    杨大眼怒目而视,眼睛瞪得如铜铃般大小,跟门外的狻猊有几分相似。


    “这位是?”


    “某家杨大眼,无名小卒而已,不值一提。”


    “杨将军,失敬失敬。”


    完颜亮博览群书,自然也不会不知道杨大眼的大名。


    《魏书》中曾说,关张弗之过矣。


    关张在那个时代就是万人敌的代名词,而魏书竟然认为关张也不如他勇猛,就可以看出他的勇力。


    “哼。”


    拓跋宏出面,制止了这场闹剧,冷冷的说道。


    “你家大汗真是好想法,我并州与冀州接壤,如果真按你们的计划,恐怕第一个死的就是我吧。”


    “陛下只需要牵制李世民即可,我金国已经与范阳卢氏、李氏朝鲜达成协议,三家共同进攻李世民,就算李世民真有史书上的本事,也含恨于此。”


    完颜亮颇为得意,史书中的皇帝楷模,就算是再强,也是肉体凡胎,抵挡不住百万强军。


    拓跋宏盯着完颜亮,思考其口中几分真实,几分虚假。


    “这样做,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李世民战败,最大的胜者,可是他们北魏和范阳卢氏,金国毕竟还隔了一个幽州,想抢夺战果,可比不上他们。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难道还有真的。


    “我方自然可以获利。”


    完颜亮神秘一笑。


    拓跋宏思索片刻,说道。


    “答应同盟可以,不过,你们要先答应我一个要求。”


    “陛下请讲?”


    犹豫再三,拓跋宏开口说道。


    “一定要你们先与唐国交战,我才发兵助你们一臂之力。”


    听到拓跋宏的要求,完颜亮脸上浮现出为难之色。


    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拓跋宏看着天人交战的完颜亮,静静地,不说话,等待完颜亮的答复。


    “陛下,这已经超出了我的权限,能否派一名使者,跟我前往金国,面见大汗,再给你们答复。”


    “好吧,髙允,你就陪他走一趟吧。”


    一名叫做髙允的大臣,从北魏队列里站了出来。


    “是,陛下。”


    髙允出身渤海高氏,曾经作为崔浩的下属,两人关系莫逆,后曾卷入国史之狱,被太子解救,才得以幸免。


    髙允性格忠厚,降生于世,廷尉魏主在并州,急匆匆地一人前往。


    其间,曾邀请同族和崔浩,再为大魏尽一份力,可惜被拒绝。


    可以说对北魏忠心耿耿,拓跋宏对他也十分放心,就算是渤海高氏投降李煜,拓跋宏也从未猜忌过髙允。


    。。。。。


    与此同时,唐国朝堂之上,来自徐州的使者宋濂,为李煜献上厚礼。


    “明使,所求为何?”


    只听宋濂两字,就让李煜肃然起敬。


    当年的课文中,曾经还学过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的名声,有明一代,大得惊人。


    【明初诗文三大家】


    【浙东四先生】


    【开国文臣之首】


    【一代之宗】


    光看看这些名头,其中每一个,都是一个人可以追逐一生的目标。


    看到李煜为自己搬来座位,宋濂连称“不敢,不敢。”


    “先生坐得。”


    宋濂坐下后,如坐针毡,只有一半坐在了椅子上,另一半悬空,没敢坐实。


    “我主遣我而来,希望两家守望相助,结成兄弟之国。”


    朱元璋这是找自己结盟,不过两人距离这么远,结盟有用吗?


    周边发生了战乱,李煜身处冀州,可帮不上一点忙,同理朱元璋对李煜也是如此。


    “好,我愿意与贵主结成盟友。”


    李煜想了想,还是先接下来,毕竟两方也没有利益冲突。


    “多谢陛下,除此之外,我主还想向陛下索要一批铁器,我们会支付钱财的。”


    宋濂看到李煜答应,顺势,对着李煜提出第二个要求。


    “欧?”


    李煜心中冷笑,现在铁器乃是有市无价,整个华夏,拥有铁器锻造技术的不超过五家。


    但是有产量能供给别人的,应该要就李煜了吧。


    曹操倒是有那个实力,不过锻造技术拿到的时间太短,很难供给自己的军队。


    不过,这也让李煜发现了一个挣钱的机会,将铁器卖给他们,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最晚,到下一次试炼,他们这些势力,也就会有铁的锻造技术,倒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


    “好,此事我也答应了,我会安排人,走海路,前往徐州的。”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