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陈抟传

作品:《家族修仙,从一枚铜钱开始说起

    屏幕接着演绎下一个故事。


    还是一个专门的名人传。


    陈抟,别号扶摇子,是毫洲真源人。


    他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人称“哑孩儿”。


    一天,他在水边游戏,遇到一个青衣妇人,自称毛女。


    毛女将陈传抱到山中,喂了几口琼浆玉液(一说乳汁),陈传从此心窍开爽,开口说话。


    毛女又将一本书投入他的怀内,并赠诗一首:“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本不会说话,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这四句诗来,父母大吃一惊,忙问从哪听来的,陈抟说是毛女所教,并取出书来,原来是本《周易》。


    陈抟好读易经,手不释卷。


    他一生修道,编写了导养、还丹为主要内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并致力于导养之道。


    他近一步发展了道教修炼之法,创作出《无极图》等一系列图式,以“顺以生人”,“逆以还丹”的理论体系来探究生命的起源,寻找延年益寿之方,因此被后世道教徒尊奉为“陈抟老祖”。


    陈抟通晓了八卦大意,从此无书不看,飘飘然有出世之志。


    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于是抛散家财隐居山中。


    后来梦见毛女传授他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返虚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陈抟却侧身而卧,不予理会。


    众人见他鼾声如雷,都纷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


    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


    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


    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


    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


    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惊动他,就回去了。


    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


    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


    “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


    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


    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


    明宗见了龙颜大润。


    第二天派冯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见陈抟踪影。


    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


    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提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


    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


    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


    陈抟离开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当山隐居下来。


    一天,有五位老叟来问他周易八卦大义,陈抟便传授他们听。


    因见他们颜面如玉,便求教导养之方。


    五位老叟把蛰伏法传给了他。


    原来蛰伏法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几个月不起。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天,五老对陈抟说:“我们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受先生讲诲之益,愿送先生一个好地方。”


    于是令陈传闭上眼睛,将他夹在翼下,飞升而行。


    陈抟只觉得两脚腾空,耳边风声呼呼,顷刻间脚跟着地,睁眼一看,不见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华山的九石岩上,陈抟就此隐居下来。


    华山道士见他的住处没有锅炉,非常奇怪,暗地里观察,见他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有一次,道士几个月没见着他,以为他搬到别处去了,来到柴房搬柴,却见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尘埃有一寸高。


    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个坑埋起来。


    拖起来时,却认得陈抟先生,樵夫说:“好个陈传先生,不知为什么死在这里?”


    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的快活,为什么把我搅醒了?”


    樵夫大笑不已。


    华阴县令王逵,亲自来到华山求见陈抟。


    到了九石岩,见光光的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舍。


    就问他:“先生的住处到底在什么地方?”


    陈抟大笑,随口吟道:“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虚跨晓风。因此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逵要为他伐木建庵,陈抟坚决推辞。


    后来这四句诗传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


    陈抟又吟出四句诗: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


    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


    世宗要将极品的爵位授给陈传,陈传不愿意接受,坚决请求回山。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


    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先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有一天,陈抟在长安酒店饮酒,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也在饮酒。


    陈抟见赵普坐在二赵的上方,就一把将他拉到下席说:“你不过是紫坛的一个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


    赵匡胤于是就问先生前程之事,陈传道:“你们兄弟俩的星比他大的多!”


    赵匡胤因此非常自负,后来平定了天下,屡次派人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于是赐号“希夷先生”。


    后来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陈传相间,并说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礼。


    陈抟才随使者进京。太宗向他求教修养之道,陈传说:“天子是一国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对百姓有什么益处?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给百姓,就会万世流芳的。”


    太宗点头称是,对他越加敬重。


    不久,陈抟就向太宗告辞,说二十年后再来见圣颜,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传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


    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


    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


    陈传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


    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


    陈抟说:“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


    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陈抟在京都,有住了一个月,依然回到九石岩。


    这时穆伯长,种放等一百多人门人,都筑室在华山之下,朝夕听他讲授《周易》。


    惟有五龙蛰法,陈传并未曾传授。


    一天,陈抟命门人在张超谷口的高岩上凿一间石室。


    石室凿好后,陈抟同门人一起前往观看,只见云烟如翠。


    陈抟心想:“这就是毛女所说的‘将相入翠烟”了。


    说完,屈膝盘坐在地上,右手支颐,闭目而逝。


    门人于是制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尸体,并用几丈长的铁索琐住,安放在石室内。


    门人刚一离开,那块岩石自己崩塌,立刻变成了绝壁,只见五色祥云,封住谷口,几十天后才渐渐散去,后人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做希夷峡。


    宋徽宗宣和年间,道士徐知常游华山,见峡上有铁索垂下,便攀缘而上,来到石室。


    见匣盖砌侧,打开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气逼人。


    徐知常整好石盖,攀缘而下,并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带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养在宫廷。


    盘桓数月,仙骨无觅,再无所见。


    至此故事结束。


    陈抟老祖,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的名字,就叫陈抟,是五代末宋初一位道家的隐士。


    他先是隐居在武当山,后来又隐居在华山二十多年,传说活了一百多岁。


    这位老先生,对道家的学问非常精通,尤其是对《易经》和相学研究得非常透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心相篇》,仅仅1304个字,但却把相学的纲要全部点出来了,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下面挑选其中的9句,与大家分享学习一下。


    一、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简评:如果一个人能够甘心忍受别人的欺辱,逆来顺受,那他将来的福报就大了,子孙会忽然之间就发达起来。


    二、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简评: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总是心浮气躁,做事慌慌张张、风风火火的,心里没有一点定力,那这个人就是薄福之相了。“光如闪电”,即使他偶然做出一点小成绩,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就像闪电一样,一瞬即逝。


    三、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简评:一个人如果喜欢积德行善,那他必然是后福无疆,即使是一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他的福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是这个道理。


    四、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简评:一个人如果很任性,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不分场合,不看都是什么人在场,口无遮拦,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随随便便就发怒、发脾气,那就会让在场的其他人接受不了,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了。这样的人,结果肯定是一事无成。


    五、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简评:一个人如果喜欢开玩笑,讲话随随便便,总是拿别人的事当笑料,没事就讥笑别人,拿别人开涮。那这种人,肯定不会有知心的朋友,因为知心朋友是重道义、重情义的,这种常常讥笑别人的人,心中根本没有道义可言,君子自然远离他。


    六、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简评:一个人如果喜欢责备别人,别人做错一点事,就严厉批评,而自己做错了事,就不会责备自己,或者责备自己很轻。那这种人,就不要和他同谋共事,因为这种人没有担当,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也不会与你共患难。


    七、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简评:如果一个人有了功劳就归给别人,有了过错,就自己担当,那这种人是非常厚道的,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可以堪当大任。


    八、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简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很镇静、沉着,从容淡定,不急不躁。那这种人往往是大器晚成,因为他有耐心,有毅力,能够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和余地,不会忙中出错。


    九、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简评:和人刚认识没多久,就称兄道弟,热情地不得了,好像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这种人即使和他深交下去,还是平平常常,因为这种人太轻佻,对谁都是自来熟,没有什么真情实意。


    陈抟老祖算是太极理念融入武术之中的第一人。


    非常精通各种技艺武术。


    武术除开力量分为技巧之后陈抟老祖的太极才开始发扬光大。


    被认为内家拳的第一人。


    这是人类修行之外的另一种杀人的技巧。


    受到了当时所有民众的喜欢。


    因为这是所有平民百姓除了读书之外,另一种光耀门门的手段。


    而印记居然只有陈抟的。


    那些各国的皇帝居然一个都没有。


    虽然都是相似的宇宙,后期的皇帝还是以平庸为主。


    也许这就是原因,他们才没有印记留下。


    而陈抟的印记,居然不是随便挑选一个精灵融合,而是自主选择他看上眼的精灵才能融合。


    陈抟的印记最后选了一个老一辈的松鼠精。


    互相融合之后,居然衍生出了太极武术。


    虽然还不全面,但已经有了雏形。


    似乎还缺少着什么东西!


    ……


    而在人间界的明州,战火在继续。


    现在明州只有翁山,不在混沌城后范围之内。


    其他的三郡都已经成为了混沌城的地盘。


    连唐国的驻守的军队,都被混沌城给消灭了。


    现在所有明州的希望只在翁山武家的身上。


    武家以武立族。


    这个家族就是靠着武者们建立起来的。


    在人间界的江湖有一号。


    曾经灵气还在的时候,武家还看不出来。


    如今没有了灵气,武家都有心想要统一明州了。


    如今,他们和混沌城是针尖对麦芒。


    硬碰硬!


    武家的儿女是个人都会功夫。


    而且每个人身手都不错。


    以武起家的家族岂会差了别人。


    这次对镇混沌城武家的人反而更有信心。


    每个武家的儿郎都是先天一流武者。


    有族人十万人。


    个个身怀绝技。


    于三月三日,双方在翁山路口相遇。


    翁山高耸入云的山峰。


    周边是宽阔的山间平坝中,一座细细的山峰孤傲地耸立,直指青天。


    它是雄奇的,直立的姿态展示着它的霸气。


    它又是不羁的,在周围连绵的群山都在向天低头的时候,它异军突起,仿佛在向苍天挑战。


    就如同武家的精神一样。


    翁山郡的翁山代表了整个武家的精气神。


    双方对峙半天之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几个州的目光。


    混沌城战神仲达率领手下百万迎战武家十万儿朗以及前来助拳的其他几个小的姓氏。


    作为诡异在没有灵气的人间界自然是首当其冲,当先一人就冲向武家的人群。


    仗着自己没有圣人有关的东西,根本杀不死他。


    在武家的家族人群中横冲直撞。


    而他身后的混沌城的那些手下也跟着冲向他们。


    将是兵的胆!


    哪怕明知是陷阱,也要一脚踩破。


    将是兵的魂!


    刀山火海,风里来雨里去,只为跟着将军的脚步纵横沙场!


    仲达直接和武家的族长武乾坤对了上去。


    武乾坤少年成名。


    从小以武入道,进入修行界。


    和人拼斗只讲究硬碰硬。


    今天,他却碰到了对手。


    对方居然也是一个硬碰硬的高手。


    武乾坤几招之后,已经试探出对方都是外家的好手。


    对方仗着身体坚硬无比,无惧刀枪。


    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武乾坤直接从怀中抽出了一把小剑。


    这把剑还是祖辈们传下来的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剑。


    但都知道他锋利无比!


    今天终于到了它出场的时候!


    看着仲达冲过来的身躯。


    武乾坤直接抽剑迎上!


    “噗呲”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