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立国

作品:《横刀十六国

    既然向前一步能凝聚人心,何乐而不为?


    江东的正统性早就被踩在了脚底。


    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当然,称帝有些过了,中原的豪强跟江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冒然称帝,风险颇大。


    别看江东烂,但仍有相当厚实的人心基础。


    就像苻健一样,火急火燎的称帝,导致关中豪强纷纷起兵反叛,到现在没平定。


    就连当年手握大权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也都小心翼翼。


    这时代最不能小觑的就是豪强们的力量,他们或许成事不足,但败事绰绰有余。


    中原好不容易迎来和平,绝不能被内乱打破发展的黄金机遇。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以自己现在的威势,称个王问题应该不大,境内对江东还充满幻想的百姓、豪强们应该也能接受。


    大军向北。


    黄河之南已经开始收割,一望无际的麦浪让人赏心悦目。


    几年前还残破不堪的城池村落如今焕然一新,半大孩子漫山遍野的奔跑,村里的黄狗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来到这世上五六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安详的画面。


    就连黑云军的煞气也消退了不少。


    不过渡河之后,河北却还是一片荒凉,从枋头到邺城,还是那副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惨象。


    一场旱灾连着一场蝗灾,摧毁了河北大半生机。


    “恭迎梁公还朝!”刘群、崔瑾、申钟、條攸等人领着一大群邺城将吏出城迎接。


    “诸位免礼!”若是以前,李跃会下马以示谦逊之意。


    但现在需要给他们释放一个信号。


    能站在这里的人,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就能从其中揣测出其他意思。


    果然,申钟与條攸互相传递眼色,刘群眼神一闪,崔瑾则面有喜色。


    李跃不理会他们,带着黑云将策马从人群中穿过,进入朱明门。


    朱明长街上早已人山人海,一见到李跃仪仗,顿时山呼海啸起来,“梁公威武!梁公威武!”


    他们当年有多支持冉闵,如今就有多支持李跃。


    虽然入主邺城时间不长,但种种措施下来,堪称力挽狂澜,不仅稳住了河北形势,也将他们从饥饿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李跃骑在马上,朝着人群挥手。


    这小小的举动,如同烈火浇油一般。


    “万岁!万岁!”


    声音更加洪亮,仿佛整个邺城在这一刻沸腾起来。


    黑云将士们一个个高昂起头颅,迎接周围无比崇敬的目光。


    即便回到铜雀台,也依旧能听到城中的欢呼声。


    第二日朝会,太尉申钟、中书令刘群、领军将军崔瑾联名劝进。


    魏国夫人也上表劝进,言辞异常恳切,直接让李跃称帝。


    这种事情自然是退一步,进两步。


    李跃严词拒绝,百官继续上表,连邺城中的耆老都联名上书,请求李跃登基。


    反复三次之后,李跃才“不情不愿”的昭告天下,进梁王,去大魏国号,改称大梁,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庙合而为五,追封李矩为大梁昭王,追尊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


    随后在邺城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崔、郑、刘、卢四家嫡女。


    婚礼当日,立崔言思为王妃,其他女眷皆封侧妃。


    按照惯例,还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虽说南征张遇发了一笔横财,但大河两岸连续的天灾人祸,百废俱兴,实在没有免赋的底气。


    境内的罪人多是贬为奴隶的罪人,没有必要赦免他们。


    新朝新气象。


    虽然河北遭受天灾,但青兖二州未受影响,全都是丰收。


    徐、扬、豫三州不是丰收,但也没有歉收,仅张遇的许下大屯田,就收了一百三十多万石粟。


    吞并豫扬、立国、丰收一气呵成。


    国中人心安定。


    刘群上表梳理羯赵冉魏以来混乱的官制。


    恢复魏晋以来尚书台、中书台、侍中寺三台旧制,尚书令为、中书令、侍中共参朝政,其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辅助。


    尚书台下设吏部、兵部、客曹、驾部、屯田、度支等六大曹,小曹三十余。


    还有御史台、校事府等监察机构。


    这些东西全都大同小异,李跃扫了一眼,便扔给崔瑾、崔宏去琢磨,给郓城的刘启,许昌的常炜各送了一份,征询他们的意见。


    刘群准备多时,自然不全是这些按部就班的东西。


    其中划大为小的建议,让李跃眼前一亮。


    言下之意,青、豫、兖、冀这些州动辄七八上十个郡国,很容易形成地方大势力,应该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每个州只领三四个郡,分化地方势力,也更利于地方发展。


    州郡划分的好,也是一种打压豪强的手段。


    李跃心领神会,与崔宏商议后,将兖州之东的济阳、任城、高平、泰山四郡析置为泰州。


    青州之东的广固、齐郡、北海、高密四郡析置为齐州。


    冀东章武、河间、渤海、平原划为沧州,横跨黄河两岸。


    魏郡、常山、安平、巨鹿、清河、上党五郡划为司州。


    豫州、徐州也根据山川河流,一分为二。


    小半个扬州则没有划分的必要。


    不过这种划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最近动静太大,李跃只是将兖州一分为二,看看地方上动静再做决断。


    立国之后,新旧交替,各种事情忙的脚不沾地。


    阵亡将士的抚恤,有功将士的封赏,李跃最不敢敷衍,事无巨细。


    大梁立国,周围势力也送来东西表示。


    还在围攻鲁口的慕容恪送来一把剑。


    慕容儁则昭告天下,代表江东晋室不承认梁国。


    并州张平明面上响应慕容儁,暗中却送来一百匹骏马。


    桓温则派人送来一封信,信里面却一个字都没写,有些故弄玄虚。


    苻健则遣使斥责李跃背信弃义。


    不过最出乎意料的是江东,居然承认李跃梁王的身份,还郑重其事的送来羽葆、麾盖等物,诏令中隐隐绰绰的劝李跃要尊重江东正统。


    站在江东角度,梁国已经成势,一时片刻灭不了,又不能视而不见,主动缓和关系,一来避免两边再度大战,二来,江东向梁国下诏,间接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江东不来找自己麻烦,李跃求之不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