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 106 章

作品:《旺家小娇妻

    在正式教学前,谢庭蕴询问赵雪窝,这两个孩子是像贵族子弟那般随便识几个字就行了,还是想让他们读出个样子来。


    赵雪窝当然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凭着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番天地来。


    谢庭蕴表示明白了。


    赵雪窝好奇这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不都是教两个孩子读书?


    谢庭蕴解释道:“如果只识几个字,两个孩子都聪明,只需随便教教就成了,如果想学出点成绩,肯定要下一番功夫,这中间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赵雪窝明白了:“外公你就放心去教,谁不听话只管教训,不要留情。”


    这话可是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说的,元宵很快明白了话里的意思,可粽棕还是糊涂的。


    反正外祖喜欢他,对他好,总比去学堂容易些。


    谁知道第二天粽棕就挨了打。


    原因很简单,谢庭蕴教了他三字经让他背下来,他还没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一转身就给忘了。


    第二天谢庭蕴体温听他吭吭哧哧背了半天也没背下来一句完整的句子。


    粽棕不过五岁半,年纪确实不大,可他聪明,谢庭蕴考察过元宵的功课,还以为粽棕就算差些也不至于连三字经都背不下来。


    偏生粽棕还梗着脖子跟他对着干。


    谢庭蕴也是有脾气的,第一次检查功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然要立威严,然后粽棕就挨了打。


    粽棕不服气,他长这么大,调皮的时候是多,可每次大家都是吓唬吓唬,没有人真正打过他。


    他哭着去找薛彩樱,薛彩樱看着他白润的小手被打的红彤彤的,比打在自己身上还疼。


    可她也知道,这孩子聪明,是块璞玉,可没人雕琢,那也就是块石头。


    她狠着心道:“外祖是为了你好,你不好好读书就该受点教训。”


    这话气到了粽棕,他从薛彩樱这找不到安慰,转身去找田氏。


    田氏心疼自己的孙子啊,看见宝贝孙子挨了打,拉着他的手就去找谢庭蕴。


    孩子这么小,怎么说打就打。


    就算孩子淘气了点,那总得给几次机会吧,口头教育不行?


    粽棕走后,薛彩樱赶紧把赵雪窝找回来让他跟着去看看,这孩子肯定去搬救兵了,别让外公以后不敢管了,这对孩子可不是好事。


    田氏拉着粽棕出来,正好看见赵雪窝,她不高兴,先把人数落了一顿,“你怎么回事,也不看着点,粽棕第一次提问就挨了打,这总得让他适应一下吧。”


    赵雪窝陪着笑解释道:“这孩子什么样您又不是不知道,先生留的功课他转头就忘了,一点都没背。”


    田氏还是不高兴:“那也不能打啊,提醒一下不行?”


    赵雪窝笑道:“这第一次就这样,以后还能管吗?这惯子如杀子,您是想让他以后整天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惹是生非?”


    田氏可不这么想,“粽棕知道是非,怎么会像你说的那样?”


    赵雪窝拿出了杀手锏:“您以后就不想看他中个状元什么的?”


    这话说动了田氏,雨生都中了殿试第四名,两个孙子就算不比雨生好,总不能太差吧。”


    想及此,她松开粽棕的手道:“我不管了,我又不是他父母。没的还要管出两三辈子。”


    “奶奶——”


    粽棕害怕了,有种被人抛弃的感觉,他眼巴巴的看着田氏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他小心翼翼的充满绝望的瞄了一眼赵雪窝,声音小小的喊了一声:“爹,我知道错了。”


    粽棕已经被打过书,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赵雪窝俯下身子,握着儿子的两只小手,认真道:“粽棕,先生打你不是因为他想打人,喜欢打人,他是觉得粽棕聪明,应该能完成先生留的功课,也希望粽棕以后成材,所以对粽棕才会严厉一些。”


    粽棕听得懵懵懂懂,不过奶奶都不帮他了,他是砧板上的鱼肉,爹爹怎么说,他就得怎么应着。


    老老实实的点头道:“我知道了。”


    之后粽棕果然表现好了很多,谢庭蕴留的功课他都能按时按点的完成。


    偶尔耍点小聪明,太过的谢庭蕴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来,一般情况下,他也不会太过苛责。


    而元宵一如既往的认真,专注,用功。


    每天上午吃过早饭,两个孩子跟着谢庭蕴读书,下午两个孩子跟着赵雪窝练武。


    搬进新宅第一个年后,月牙和小王爷抱着他们家的小世子住进了将军府,一直到元宵十岁。


    京城的国子监是全国最好的书院,教书先生最低都是两榜进士,朝廷派遣,所有学子都以国子监出身为荣。


    国子监的门槛可以想象得有多高。


    去国子监的路只有三条,一条是凭着祖辈的功劳皇上恩赐,不过名额有限。


    第二条,五品以上官员都有一个名额,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


    第三条就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进去。


    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考进国子监的学子,最低年龄也有十二三岁。


    不过国子监最小的学子还有七八岁的,当然都是勋贵子弟了。


    元宵已经通过了童生试,也是个正经八本的小秀才了。


    每年国子监都是三月报名,九月考试,通过后来年二月就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了。


    薛彩樱觉得元宵的年纪差不多了,可以独立照顾自己,便想着让元宵进国子监读书。


    他们侯府也有一个免试名额,但是薛彩樱不想让元宵用,他聪明,又读了这么多年书,薛彩樱相信他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考过。


    不过相信是一回事,考试哪那么容易,薛彩樱心里还是悬着,问过外公的意思,得到他的肯定,这才张罗起来。


    国子监报名并不是全国张贴告示,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报名资格。


    而是得有人推荐,这个推荐人的官职还不能太低,至少要五品以上。


    薛彩樱和赵雪窝商量好便由赵雪窝去京城给元宵报名。


    等考试通过,他们全家就得从赵家镇搬到京城居住了。


    正好老太太过世三周年,大孝期过。


    赵雪窝刚入京城的时候,大字不识这是全朝廷都知道的事。


    当时皇上让百官举荐,给他安排个什么职位合适,后来去了钦天监做了九品漏刻博士。


    之后他去边关带兵平乱,虽然自学成材,可给大家的印象还是那个糙的不成样子,让家丁拉着条幅去老亲王家要银子,把字写得横七竖八,给朝廷丢脸的农村泥腿子。


    就算如今封了侯,也还是一样粗糙。


    尤其是他班师回京后,皇上并没封他什么实权的官职,大家对他表面恭敬,背地里都充满了嫌弃,不愿与之为伍。


    特别是那些读书人,生怕他身上的糙气污染到他们。


    赵雪窝亲自走了一趟国子监,大家对他的身份地位都存了几分恭谨,毕竟是立过战功的人。


    可话里话外全是嫌弃。


    他们从祖上就是读书人,寒窗苦读几十载,才熬到如今这个地位。


    年纪最大的将近六十,最小的也过了不惑之年。


    而赵雪窝才三十几岁就已经是一品军侯,曾经执掌三十万大军,能不令人嫉妒吗!


    “赵侯爷,”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带着负责这次招生的从六品国子监主簿以及其他国子监负责人,恭迎平远候,言语间还算客气,“平远候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赵雪窝这次是来给儿子报名的,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进国子监的大门,心里充满了敬畏。


    对国子监的官员也充满了敬服。


    “谭大人客气了,你这山清水秀之地,可是难得的好地方,本侯是个糙人,没给你沾染了俗气就好。”


    赵雪窝不过是客气话,谭祭酒却当了真,还真怕赵雪窝的糙气污染了他这书院。


    “不知道赵侯爷来我这书院有何指教?”


    赵雪窝实话实说道:“犬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听闻国子监近日开始准备招生事宜了,我想给孩子报个名,还请谭大人行个方便。”


    谭祭酒知道赵雪窝有入学名额,接道:“小事,赵侯爷的公子想读书,直接送过来就成。”


    赵雪窝虽然提前打听过入学流程,还是有些诧异:“不用考试的吗?”


    谭祭酒一惊:“侯爷的公子不想免试吗?”


    赵雪窝笑道:“你也知道我家只有一个免试名额,长子还算聪明,让他考试吧。”


    其实赵雪窝也没打算让粽棕免试,只有一个名额多珍贵,得用到实处。


    粽棕也不笨,只要他不贪懒,肯定能凭自己的本事考进去。


    不过他没必要和祭酒说太多。


    谭祭酒知道赵雪窝的学识,很难想象他家的公子能有多聪明。


    估计也是个人高马大头脑简单一身俗气的人。


    因为国子监不缺生源,所以历代国子监祭酒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举荐考试的考生,只有三次机会,三次都通不过考试,就再也不能被推荐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了。


    当然了,还是可以用免试名额的。


    不过这对学子的打击很大,还会被同窗嘲笑,一般人家都不会这么操作。


    谭祭酒什么都没说,他身边的贺主簿却没忍住:“这考试可是很难的。”


    收到谭祭酒警告的眼神,赶紧闭上了嘴。


    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儿女聪明,这话怎么能当真。


    谭祭酒笑着解释道:“赵侯爷大概不知道,这推荐的考生只有三次机会,考不中还是要用免试名额,况且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第一次考不中就得等一年了,怕不是要耽误小公子的时间。”


    元宵才10岁,赵雪窝不急:“没事,第一次考不中就再考一次。”


    赵雪窝不过是顺着谭祭酒的话往下说,可听在谭祭酒耳朵里就成了赵雪窝也没底了。


    他劝道:“虽然考中三次还是可以用免试名额,不过我听说侯爷家里还有一子,如果名额给了次子用了,长子可就没机会了。”


    赵雪窝明白:“有劳谭祭酒了,什么时候考核,我一定带犬子按时到场。”


    赵雪窝走后,谭祭酒和几位同僚的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


    贺主簿干脆连遮掩都没了,“这位平远候可真够自大的,是不是等着咱们给他放水呢,他先把大儿子送进来,再给小儿子免试名额,这样两个儿子都能进国子监了,也不想想咱们这是什么地方,凭什么给他放水。”


    谭祭酒笑呵呵的说道:“没准人家公子真聪明呢。”


    贺主簿笑道:“从九品的漏刻博士吗?呵——”


    谭祭酒的话里分明也藏了几分讥讽,大家仿佛得到了鼓励一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这位平远候来。


    赵雪窝去而复返,却没想到竟然听到这么一出大戏。


    原来他们都觉得儿子不够聪明,肯定考不过,还嘲笑他没有学识,人糙品行也糙,很是看不上他这拼着性命换来的军功。


    赵雪窝知道自己什么德行,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谈论他,可连累着儿子也被人瞧不起。


    好在儿子是真聪明,谢庭蕴不止一次夸他前途不可限量。


    只是他还是忍不住担心,儿子就算通过了考核,这些人会不会也带着偏见看待他的孩子?


    怎么说儿子才10岁,明年入学也就11岁,万一被人针对……


    他总不能住进学院时刻守着儿子。


    赵雪窝今天去国子监报名,薛彩樱留在家里等他的好消息。


    虽然只是一个举荐,肯定没问题,可这是她第一次经历,心里难免悬着。


    田氏倒还算镇定:“咱家元宵,从小就聪明,还不得抢着要。”


    薛彩樱笑道:“元宵是聪明,可如今读书人多,国子监不愁生源,听说一年比一年题难,咱们还是要好好的准备。”


    薛彩樱的女儿不到两岁,正是满地跑,什么都不怕的年纪。


    谢庭蕴花了三天时间,终于给她起了个大家都能认可的名字,小名年年。


    大名顺着元宵,叫赵凝舒。


    粽棕大名叫赵凝柏。


    十五叫赵凝嵩。


    这都是通过家庭会议的,谁都没有异议。


    年年穿着小裙子,手里抓着粽棕刚刚帮她抓的蝴蝶,张开小胳膊跑到薛彩樱身边,给她显吧自己的蝴蝶:“娘,蝶。”


    薛彩樱笑着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年年好棒,自己抓到的?”


    年年可不敢鞠躬,她摇了摇小脑袋,指向粽棕:“二。”


    薛彩樱笑了:“原来是二哥哥呀。”


    粽棕黑着脸走到年年面前,纠正道:“是二哥哥,不是二。”


    年年懒出了名的,能说一个字绝对不会说两个字。


    所以他这个二哥哥就成了二。


    偏生年年一说二全家人都知道是他,这就尴尬了。


    按理他是二,元宵就该是大或者一什么的,可年年竟然喊他哥。


    粽棕不服气,不平衡,不停的纠正年年。


    可年年恍若未闻,一直都这么喊。


    无奈之下,粽棕只能换着花样的讨好她,只为了一句二哥哥。


    这不刚才给蝴蝶的时候,小妹妹喊二哥哥喊得可清晰了,谁知道一转身,他又成了二。


    粽棕心碎了。


    偏生年年还意识不到,看他过来紧紧抱住薛彩樱的大腿,做出一副特别害怕的表情,还将蝴蝶往他面前一送:“还。”


    要不是年年眨吧着漆黑透亮的大眼睛一点都没有恐惧的意思,粽棕都要怀疑他真欺负妹妹了。


    玩够了就想把蝴蝶还给他,他还不要了呢。


    “你留着吧,我去练功夫了。”


    年年松开了薛彩樱,屁颠颠的跟了过去:“练。”


    粽棕知道年年的脾气,娇气的很,他可不想惹这个麻烦,一会弄哭了,全家人都要责备他了。


    “不教,你找大哥玩去。”


    兄妹两个正玩闹着,赵雪窝回来了。


    粽棕知道他今天去国子监了,连忙迎上去询问,想起身后的小尾巴,嫌弃她走到慢,他返回去把小妹妹抱了起来。


    年年似乎还不太愿意,挣扎着要下地,粽棕没肯,一直把她抱到赵雪窝面前。


    “爹,你帮大哥报名了吗?”


    赵雪窝心情不好,勉强挤出一丝笑,“报了。”


    也没搭理他平时捧在心尖上的女儿,大步流星的回了书房。


    不就读书吗,他用起心做学问,肯定不比那些老家伙差。


    粽棕看出爹心情不好,将年年放到地上拉着她去找薛彩樱。


    “娘,我爹好像不太高兴,大概是报名没成功。”


    薛彩樱纳闷道:“不能吧,那报名又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人举荐就行,你爹是侯爷,是有资格举荐的,而且这个举荐不限数量,也不限制关系。”


    粽棕还是觉得奇怪:“那为什么爹不高兴?”


    “可能是累了,”薛彩樱端了盘点心去了书房,“我去看看,你照顾妹妹。”


    薛彩樱进书房的时候,赵雪窝正拿着一本《战国策》发呆。


    这本书他倒背如流,那些酸腐的文人凭什么说他不读书。


    薛彩樱看见他手里的书,奇怪道:“又有战事了?”


    赵雪窝收回思绪,摇了摇头:“那倒没有。”


    看见薛彩樱手里的点心,心不在焉的吃了一块。


    既然没有战事,怎么看起《战国策》了,要知道自从班师回朝后,赵雪窝已经很久没看过书了。


    薛彩樱问道:“那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不高兴?”


    赵雪窝含糊道:“没有。”


    薛彩樱一副你可别瞒我的表情道:“儿子都看出来了,还说你是不是报名没成功,错过日期了?”


    赵雪窝不想让薛彩樱担心,便把今天发生的事说了:“其实也没什么,咱家是有名额的,只是他们觉得我赵雪窝的儿子只有用名额才有机会进国子监。”


    薛彩樱笑了:“所以你是被人嫌弃了?”


    赵雪窝自觉丢人,转脸望向窗外道:“他们也就是嫉妒,觉得我这军功来的容易。”


    薛彩樱走到他身后,一边给他捏起肩膀,一边道:“放心吧,元宵肯定能过,到时候他们就知道什么叫虎父无犬子了。”


    赵雪窝想想和这些人置气确实没什么意思,还得是实力说话。


    到时候看他们怎么为有今天的想法而愧疚。


    粽棕拉着妹妹在园子里玩,看见元宵回来,远远的喊道:“大哥,你进国子监的事没戏了。”


    元宵不信他的话:“不可能吧,外祖说了,进国子监并不是多难的事。”


    粽棕耸了下肩膀,道:“那就不知道了,反正爹生气了,肯定是报名没成功。”


    赵雪窝很少生气,元宵知道爹的脾气,看起来确实发生了什么为难的事。


    反正进不进国子监的,他也不太在意。


    二叔在城里书院读的书一样中了二甲第一名,大不了他也去城里的书院。


    他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元宵敲门得到允许后进了书房,“爹,娘,我去城里的书院也是一样的。”


    薛彩樱不知道他怎么说出了这种话,奇怪道:“为什么这么说?城里的书院虽然也好,可和国子监还是不一样,再说以后咱家就去京城了,你去国子监隔三差五的就能回家,去了城里想回来一趟可就难了,你奶奶肯定不愿意。”


    元宵担心道:“不是说报名不顺利,我的意思是没必要勉强。”


    薛彩樱明白了,“是不是粽棕跟你说的?”


    元宵紧张的点了点头:“他是说报名不太顺利。”


    薛彩樱解释道:“那是你爹遇到了别的事,和报名没关系,你就好好读书,准备秋天参加考核吧,给你爹长长脸。”


    她冲赵雪窝眨了下眼睛。


    赵雪窝无奈的笑了起来。


    赵雪窝报名的时候只想到了元宵,粽棕比元宵小将近两岁,赵雪窝还想让他跟着谢庭蕴再学两年。


    不过谢庭蕴近来身体不好,教起两个孩子有心无力的。


    赵雪窝想着干脆把粽棕一起送国子监去。


    两兄弟还有个照顾。


    他把想法跟薛彩樱说了,薛彩樱虽然觉得有点早,但以粽棕的才智不至于跟不上国子监的进度,便同意了赵雪窝的提议。


    就这样,赵雪窝又走了一趟国子监。


    他打算让粽棕靠自己的本事考一次,如果过了最好,过不了就用他的免试名额。


    免试名额珍贵,能不用就不用。


    如果说赵雪窝第一次给十岁的元宵报名,大家觉得好笑,第二次给粽棕报名,就是挑战国子监这些管事的智商了。


    他们当面不敢说什么,背后都在议论,这平远候是不是过分了点,塞两个孩子还不想用名额,到时候别把责任赖在他们的考题上,仗着皇上宠爱他,找他们国子监的麻烦。


    就连国子监祭酒都没了好脸色:“赵侯爷,这事是不是有点难为我们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