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 收购

作品:《古代难民穿到现代后

    王支书离开前又问起云知药材的事,前段时间门他们带着药材去检测,得到的结果非常好。


    检测机构那边甚至还问他们在哪里弄到那么好的药材,有药商得到消息,还联系他们想买一批。


    药厂的人怎么可能会答应?他们连对方请客吃饭都没去,直接拒绝了。


    后来那些人发现他们也是经营药厂的才作罢。


    “药材已经全部晒干,你们现在就要用,还是等开工仪式的时候我再让人拉过去?”云知其实想等开工仪式那天再拉过去。


    王支书问:“药材就是神秘大礼?”


    云知道:“当然不是,我刚刚说不会提前告诉你,怎么可能会说漏嘴。”


    提前拉过去厂里可以先做一部分出来,在开工仪式当天拿出几盒充作礼物给邀请来的嘉宾带走,当天拉的话,能给开工仪式增添多一些热闹:“要不改天先把一半拉过去,剩下的一半当天再拉?”


    “也可以,”云知完全不介意,“你回去跟负责人说一下,准备一个好一点的仓库。”


    “你放心,我等会儿就去跟负责这方面的人说。”药材检测结果出来后,王支书最好奇这些药材做出来的药效果如何,跟云知说完,他就马不停蹄地去找人说这件事,让他们赶紧准备好接收药材。


    接下来都是晴天,早晚温差很大,清晨跟晚上得穿外套,中午就热得不穿短袖就出汗。


    王支书回去跟厂里负责人说完没两天,那边就来车拉药材了。


    来拉药材的时候正巧被农场干活的大娘们看到,等拉药材的车一走,那些大娘们不好意思直接找云知问,就找了邓大娘:“邓姐,你能不能帮我们去问个事?”


    邓大娘家也种了点药材,不过她儿子要开店,她自己跟邓大爷都在云知这里有活要干,儿媳在家带孩子,全家都没多少时间门侍弄药材,所以种的不多。


    药材苗也是从云知这里拿的,当初云知种完剩余的药材,有些只有半亩,还跟另一种药材一起拼着种在同一块地里。


    她也看到药厂的车来云知这里拉药材,这些老街坊一开口,她就知道她们要说什么,其实她也想问问,虽然自家种的药材不多,也是想尽早卖出去的。


    毕竟自家不会保存,短时间门还好,时间门长了,怕药性减退。


    “知道你们想问啥,我收工的时候会去问问云知,晚点吃过晚饭再去找你们说话。”


    邓大娘找云知的时候,云知正在准备送给厂里的神秘大礼。


    看到她来云知一点也没感觉到意外:“放心,药厂过几天就会发收药材的通知了,十一月二十五号药厂举行开工仪式,当天就要启动机器生产,不可能不多准备些药材。”


    听到云知这么说邓大娘就放心了,晚上吃过晚饭跟街坊唠嗑的时候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她们。


    几个人还约好到时候厂里要是不上门收,她们一起去厂里卖药材,虽说药厂是本地开的,大概率不敢欺负本地人,可大部分人还是会认为,只有一起去的人多才不容易被坑。


    这个周星期五的早上,药厂果然让村委帮忙发通知,这周六开始收药材。


    周六这天邓大娘夫妻俩都忙,他儿子的店更是在节假日人更多,腾不出时间门去卖,她的小电驴也带不了那么多药材。


    直到周一,邓大娘的儿子回来,她才让儿子用小车装着药材跟其他老街坊一起去厂里的收购处卖。


    邓家的药材比较少,就先去称了,走进收购处,里面的工作人员没有马上让她把药材上称,而是随机在每种药材种抽出一点进行检查。


    邓大娘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检查的,检查好之后就给她报价,结果一个刚卖了药材还没离开收购处的人不乐意了:“凭啥她的药材比我贵将近一半?”


    工作人员很淡定:“因为人家的药材品质好,我们都是检查过才给定价,不是盲目出价。”


    他说着拿出一张表格来:“定价标准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外面也贴着一张,你们进来的时候没看?”


    那人出去看一眼,还真有,可是很多人包括他甚至邓大娘在内,光顾着要进来卖药材拿钱,哪管外面贴的什么纸?还以为是工作人员贴的什么值班表之类的,跟他们没关系呢。


    那人看完进来嘟嘟囔囔怪他们贴的纸太小:“你们应该做一张跟咱们镇上宣传栏那种海报才对,就一张打印出来的纸,谁能注意到……”


    工作人员:“没注意到我也有跟你说过的,抽检的时候是不是也提醒过?要不我们干嘛费那个劲抽检?还给你看过检查出来的结果。”


    “你们那个什么检查结果我们也看不懂,我家的地就在老邓家隔壁,他们家侍候的还没我家勤快,怎么就比我家的质量好?”


    工作人员道:“这我们就不知道了,检查结果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童叟无欺。”


    其他人听到里面人说的话,也挤进来看,让工作人员都轰出去了:“排队一个个来,别全挤进来,闹哄哄的速度太慢了!”


    有人出去前问:“要是我们家的药材比老邓家的好,是不是能卖得比他们家还贵?”


    工作人员回道:“那肯定啊,大部分人的药材是四级药材,邓家的是三级,往上还有二级、一级跟特级,我们厂里镇厂之宝用的就是特级药材,别看都是同样的药,但不同品质的药材做出来的药,那效果可是天差地别。”


    邓大娘数了数钱,确认数额没错后,高高兴兴地拿着钱准备走到门口去等其他跟自己一起来的老街坊,在门口站了一会儿。


    里面又闹出动静。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闹得那么激烈?”她把钱交给儿子带去存,自己挤到窗口往里看。


    只见里面一个人拍着桌子跟工作人员吼:“凭什么不收我们的药材!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你们说不收就不收?凭什么!”


    第一年被派来干收购工作的都是心里比较强大的人,在就职之前厂里是专门培训过的,对于各种各样的情况早有预料。


    被人拍着桌子吼也一点不慌:“我跟你说过,我们这儿收药材是有要求的,刚刚有人说不注意看门口贴的表,我抽查你的药材前,也特地拿出来给你看过,检查结果标明,你的药材属于第五级药材,甚至连最差的第四级都达不到,收回来根本没法用,我们怎么能收?”


    工作人员指着检查结果给那人看:“你看看这一项,农药超标,有一点农药残留都会被评到第四级,第五级的药材哪怕看起来品相再好,也不如品相不好但没有农药残留的药材。


    如果不相信我们检查出的结果,你们可以自己去找第三方机构检测。”


    那人又猛拍一下桌子大吼:“去就去!我还要去找王支书评评理,我还不信了,村委跟镇上领导会让你们这样欺负人!”


    工作人员道:“我们按照规定办事,随便你找谁,以前村委也提过,让大家最好别用农药,哪怕侍弄药田辛苦点,但药材等级高,能挣得更多,你们自己不往心里去,能怪谁?下一个!”


    有人家的药材因为农药超标药厂不收这事很快传出去了,由于第一次辟谣大会的效果还在,很多人都认为是造谣,纷纷去找自己相熟的领导干部问情况。


    有些找药厂领导、负责人的,有些找镇上的领导,但找王支书的人最多,去得巧的,还看到被药厂收购处拒收的那家人在王支书办公室哭诉,这下事实摆在眼前,问都不用问了。


    弄清楚怎么回事后,给药材用过农药的人家都很担心,赶紧拿出一些药材先去收购处让工作人员检查,检查出只有一点农药残留的就庆幸不已,查出农药超标的急忙去找第一家,几家一起去找第三方机构检测。


    检测出来的结果无一例外,显示农药超标,这下可真是傻眼了,一年全都白忙活。


    这个情况大部分领导都预料到了,所以在镇上人种植药材期间门,不止一次说不要用农药,然而总有那么几个反骨不听劝。


    好在被查出农药超标的不多,也就是几家,还闹不起来,要不然药厂也很难办。


    其他人看到第一年的这些教训,明年就算领导们不再一遍一遍地说,肯定也能把这一条记在心里。


    随着这件事传出去的还有邓家药材卖出高价的事。


    这些天邓家的门槛几乎都要被踏平了,不管镇上的镇外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熟的不熟的全都要么自己带着一点礼品上门问,要么托人帮忙问邓家的药材是怎么能达到三级的。


    别人家不是没有达到三级的药材,比如范叔家,他家甚至还种出二级药材,另外还有一些以前也种药材卖的人家也出过三级跟二级药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家以前就种药材,能种出好药材很正常。


    也有两三户以前没种过药材的人家种出三级,可那两三户人家花费的时间门精力可比邓家多很多,就连那些以前种过药材的人家在药田上花的时间门精力也比邓家多。


    邓家自己都很懵:“不是我们不说,我们真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邓大娘的儿子帮着说道:“药厂那里收购药材都规定好等级价格,不可能说种出的好药材多就随随便便降价,我们又不怕大家都会了自家药材卖不出去,真知道怎么回事的话,肯定不会藏着掖着。”


    大家看邓家不像装出来的样子,纷纷让邓家从头开始说他们家是怎么做的:“你们说一说,大家一起分析。”


    药材是邓大娘两口子种的,连她儿子都跟着一起看向他们老两口。


    邓大娘皱着眉回忆:“我家去年忙得很,家里人都没啥空闲,本来我跟老邓想着跟着种药材万一没时间门打理,还白瞎自家地,干脆不种算了。


    后来看到农场那儿种完药材还剩一点儿苗,云知说不种也是随手扔掉,我觉得一棵药材苗得几块钱,扔掉浪费,就让老邓带回来,我俩抽时间门一起整了整地就种下去了……”


    后面种药材的过程大家都觉得跟自家没啥不一样,区别就是药材苗的来源以及农场老板特地叮嘱过千万别给药材用农药,没时间门打理的话,情愿不要管它们,让那些药材在地里自生自灭都不要管。


    “云知当时是这么说来着:那些野外的药材没用农药也能长,没道理地里的长不了,最多长得不够大品相不够好,反正年份足的都能用,没时间门干脆不要管,有时间门看到有虫就去捉捉虫。”


    她说完屋里静了好一会儿,有个大爷突然一拍大腿:“农场的小云老板说得有道理啊!你们想想市面上同样的药材,是不是野生的更贵?”


    “对对对,是这么个行情!”


    “没错没错!野生的药材哪儿有人管?”


    众人纷纷附和。


    又有人说:“我看药材苗也有门道,邓大姐家的药材苗是从农场那边拿的,老范家的药材苗也是在农场那边买的,老范家还种出二级药材了,他那天数钱乐得嘴巴差点咧到耳根!”


    “老范家跟邓大姐家都从农场拿药材苗,老范家伺候得精细,就种出了二级药材,邓大姐家侍候得粗糙,药材种得不太好,就只有三级。”


    另一个人补充:“小云老板卖药材苗给老范的时候,肯定也跟他强调过,让他别用农药。”


    旁边的人听着忍不住激动:“也就是说农场那儿的药材苗,就算没好好侍候,种出来的最低也是三级药材!跟会种的人取取经,多花些心思好好侍弄,没准也能种出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