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九节 回家 离家
作品:《人间四重奏》 第九节回家离家
八月份,丽英就请假回家了。儿子结婚,她心里高兴,只是不会表达而已。一回到家就开始忙,先把自己跟公公婆婆住的老房子打扫了一遍。又去县里给公公婆婆、二儿子、女儿、妹妹的孩子,还有自己一人买了一身衣服。
她回来的时候,东家给她包了一千块红包。丽英又拿了两万块钱给儿子说:“小东你还要买什么就去买”
“我的钱够了”
“你看看女孩子还要买什么?”
“她买的也差不多了,她不是那种不顾家、见东西就想买的人”
“这女孩子不错,我知道,一辈子结一次婚,不能亏待她”
“真的不用”
“放在你那里,到时候再说”
“到时候,不用了我再还给你”
“该通知的人,要通知到”
“我都写下来了,你看看还少谁?”
陈东将一张纸递给妈妈,看了一会,丽英说:“我脑子反应慢,放在我这里,我边看边想,你去忙吧”
等陈东走出房间,丽英拿着名单又在发呆。实际上根本没少请人,只是她看到了“宾客介绍”,看到新娘子的父亲,想起了自己儿子的父亲,自己曾经的丈夫陈明。
当时,他没有回来找自己办离婚证,她自己也没要离婚。现在,他们虽然多少年没有在一个家里过了,但是结婚证还在。丽英自己都觉得好笑,不知道这个结婚证,留不住人,还放在家里起什么作用?
家里人都很默契,没有人提起陈明的名字,更没有人提议要通知他回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丽英心里却是难以言说。明明孩子是有爸爸的,可在大喜的日子,却没能出现。
陈东结婚的这天,家里人都忙得晕头转向。没人注意,远处,有一个不该出现的人,又出现了。他又像上次一样,远远地看了一眼,转头立刻就走。
可还是还是被人给认出来了,有人悄悄告诉了他妈妈。等老人家追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踪影。
陈明的妈妈也是一样的,想见儿子,又怕见到儿子,今天的场面就是陈明不负责任造成的。不管是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亲人都没有告他。
但是他自己也在承受着良心的煎熬。今天的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陈东结完婚,一个星期后,丽英回到福建。陈东和老婆回到县里上班,他们在附近租了房子住。
四个月后,老婆怀孕了。陈东高兴地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该打给谁,他又默默的放下电话。出去买了瓶酒,买了点凉菜,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喝。
晚上,老婆下班回家,看见他喝多了,问他:“你从来不喝酒,今天是怎么了?”
“我要当爸爸了,我高兴,我也想我爸爸”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你想你爸爸也没办法,你小时候他都不要你了”
“他不想我,可是我想他。想有父母的家,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说完,直接倒在床上睡着了。老婆拿被子,给他盖上,自己躺在一边,想着他刚才说的话。
忽然觉得他好可怜,八岁父亲就抛弃了他们,他要承受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白眼和痛苦,所以才会说出刚才的话。
几个月过去了,老婆的肚子大起来了,陈东就让她在家里待着。第二年四月份,老婆生了儿子,陈东当上了爸爸。
丽英特地赶回家,给媳妇做月子。刚满月她又走了,美英接着给侄媳妇继续坐月子。老婆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去出租房里住一段时间。
不知不觉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她轻松多了,只要管接送就好了,和两个人的两顿饭。
老大上幼儿园中班,陈东有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女儿一岁的时候,清明刚过,陈东奶奶去地里干活,走在路上摔了一跤。住了两个星期院,瘫在了床上。
过年前去世。按风俗,过世前儿子女儿都要到场的。老人家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已经回来了,大家商量,要不要叫陈明。最后大儿子拿主意,生老病死是大事,肯定要叫的。
晚上十二点多,陈明赶回来了,走进门,没有一个人给他打招呼。他径直的走到母亲床前,跪了下去,把头放在地上,肩膀抖得厉害,只听见抽泣声。
房间里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老人家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眼泪从它那已经干枯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陈明也抬起了头,看着妈妈,握住了他的手,说了一声:“妈,是我,我看你来了”
老人家吃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他,也看了看周围的人,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葬礼两天后举行,这两天时间大家请司仪、乐队,忙着买各种东西。举行葬礼的这天,孝子、孝孙分男女,因为男女的礼节和任务是不一样的。
陈东跟陈明站的不远,陈冬在悲伤之余,时不时看一眼父亲。他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的清楚。
葬礼结束后,亲朋好友们各回各家,陈明跟父亲在房间里说了会话后,也离开了家。他走之后,村里有人说:“陈明好像想回家,听说那边不要他了”
有人接话说:“这不是犯了贱吗?真不知道他图什么?”
“人家丽英跟孩子,还会同意他回来?”
“要是我呀,都不知道自杀了几次了!”
说完一堆人哈哈大笑。
这些“小道消息”当然也传到了陈东的耳朵里,他心底是渴望父亲回来的。但是,他知道他不该回来。在他和弟弟妹妹最需要父爱的时候,他把父爱给了别人。
陈东知道,他们家将面临一场最大的争辩。正如陈东所料,大家都把最大的难题,扔给了他。而这件事,他怎么做都是错的。
老婆好像也看出来了他的顾虑,一次问他:“陈东,村里人都说,你爸爸想回来”
“我知道,现在还不能完全相信,他自己还没正式提出”
“他如果提出来,你打算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我很矛盾”
“遇上这事,谁都会矛盾的”
“别急,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不急”
过年前,大家都回来了。一次吃完饭,爷爷说:“趁着你们都在,我想说个事”
丽英说:“爸,什么事?你说”
“我老了,这事还得要你们拿个主意。我就等于是个传话的,没有自己的想法”
陈东说隐约有点感觉说:“爷爷,你说”
“陈明想回来”
一圈人都陷入了沉默,爷爷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你们先考虑一下吧!”
陈东的弟弟妹妹异口同声地说;“我不同意”
丽英也说:“我个人也不同意”
陈东始终没说一句话,妹妹说:“大哥肯定不会同意的”
弟弟说:“对,是他先对不起我们的”
陈东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妹妹说:“哥,你不是想让他回来吧?”
陈东站起来,带着孩子和老婆回到自己家里。晚上他失眠了,他又想起了上初中的时候,被同学边打边骂的情景。这些都是那个人带给他的,他个被他称呼为“父亲”的人。
老婆把两个孩子哄睡着,她躺在床上,从后面搂住了陈东说:“你是想让他回来吧?”
感受着老婆的体温,陈东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过了一会他说:“我是有这种想法,可是······”
“你是说家里人吧?”
“是啊,但凡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同意的”
“你如果想让他回来,就得有说服他们的理由”
“可是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我试试,明天先跟他们沟通”
那一夜,陈东一夜没睡。下午,他们一家回到爷爷家里。陈东的新房子盖好后,妈妈跟弟弟妹妹一直还是住在老房子里。他叫了几次,妈妈都不肯来跟他一起住,逢年过节,他都在爷爷这边。
在爷爷家吃过晚饭,他对大家说:“妈,爷爷我想让他回来”
弟弟说:“哥,你没有开玩笑吧?”
“没有,我是认真的”
“为什么?”
“我想给自己一个完整的童年”
妹妹说:“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童年早就过去了”
“你们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可是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弟弟说:“哥,有的东西错过了,是没办法弥补的!”
妹妹说:“他就是自作自受,害我们跟妈妈受了多少苦!”
“我知道,我一直都在盼望父母双全的日子,这可能是我的一个执念吧!你们就认为我是个另类吧?”
丽英说:“小东,你自己看着办,我们目前是不想看见他,更不会原谅他”
“他回来先住在我那边”
谈话不欢而散,几个人心里都不痛快。
半年后,村里人看到陈东的新房子里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陈明。人们说什么的都有,当然多数还是骂陈东的。
陈东回来的次数变少了,一声“爸爸”他还叫不住口。所以他尽量少回来,少见面。陈明做好饭,父子两面对面坐着吃饭,没有多余的话,只能听见吃饭的声音。
又过了几个月,人们又发现陈明不见了,有人说他又回去了。陈东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他心想自己的决定是不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