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节 家境

作品:《人间四重奏

    第三节 家境


    刘敏的两个哥哥,也是到处找活干。无奈家里的事太多,房子没盖,收入比以前少了很多。


    刘敏的妈妈是喜欢读书人的,可是两个儿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打都打不到学校去,后来她也放弃了,再加上男人腿受了伤。日子一眼都能看到头,她也没了心劲。


    村里有人跟她说,可以招一个儿子出去,给人家做上门女婿。他们一大家子,没有一个人赞成的。尤其是公公婆婆,认为这样的事就不能做,这不是给别人养儿子吗?


    他们夫妻又何尝舍得儿子呢?这个想法一出来,他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男人唉声叹气,女人流眼泪。


    能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不会这么做。只是同村的同龄人,孩子都在地上跑了,最慢的都娶上了老婆,有的还比自己的儿子小好几岁。


    给人家做上门女婿,也成了他们儿子唯一的选择。刘敏的爸爸还是转不过弯,他在心里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肠子都悔青了。


    假如,那天他没有为了省钱,而去坐人家的摩托车。就不会有现在的困境。自己可真是应了那句“贪小便宜吃大亏”,能有什么办法呢?又没有后悔药卖。


    他常常夜里睡不着,走到自己家的地里,一站就是半天。有时候,天都快亮了。还是老婆出来,让他回去睡觉。


    后来夫妻两一商量,还是决定,把大儿子招给别人,做上门女婿。他们没本事,也不能把孩子耽误了。就算借钱勉强结了婚,将来的帐,还不是要孩子负担?


    剩下一个儿子,就轻松了。大人就这样了,主要是孩子轻松。女儿也要退学。刘敏的妈妈一想起这些事,不禁悲从心来,觉得他们一家人真是太苦了。搂着女儿,无声地流着眼泪。


    她是个要强的人,只是家里成分不好,爷爷是地主。所以结婚的时候,条件好的她不敢高攀,人家也不要她。


    刘敏爸爸就是家里太穷,他人不错。若果不是遇上事,他们不会给孩子连媳妇都娶不起。她是跟着爷爷读过点书的,心里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刚好她喜欢的人也喜欢她。


    只是他们两家相差太悬殊,他家里一家都是干部。她知道不可能,就主动断了念想,嫁了人。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眼看着快熬出头的日子,又出了事。儿子只能做上门女婿,他们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想招上门女婿的这家人,家里三个女儿,住在镇上,经济条件还不错。两个人见面之后,都没话说,很快订婚的日子就定下来了。


    招上门女婿,跟嫁女儿差不多,就是男的要去女的家。彩礼还是不会少,好处就是男方房子不用盖,女方家里把房子盖好。生的孩子,当然要跟女方姓。没办法的时候,看开了,也就那么回事。


    基本上,只要女方家里人好相处,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人好不好相处,只有时间长了,才知道。


    第二年五·一结婚,说是第二年,中间才隔了半年。因为订婚的时候,是第一年八月。结了婚,回完门,送走儿子媳妇。刘敏的妈妈躺了三天都没起床。


    她心里难受,儿子从此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过起了别人的日子。就像嫁出去的女儿一样,那个是婆家,这个成了娘家。人都说“嫁女儿”,哪个说过“嫁儿子”的?


    刘敏爸爸心里也很难受,他就是一直抽烟。刘敏做好饭,三个人都没吃几口。不是饭不可口,而是他们都没有吃饭的心情。


    刘敏说:“妈妈,家里已经这样了。哥哥去人家家里,是过好日子去了。我们都应该高兴才是!”


    听完她的话,爸爸有点吃惊地看了她一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大儿子的事,他们夫妻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根本就没注意过女儿,她已经长大了,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


    像她妈妈一样,身材好、眼睛长得水灵灵的。只是没钱买好衣服,只能穿着乡下买的衣服。颜色、款式都已经过时了。


    因为爸爸出了事,她辍学了,准备去镇上打工。不到一千块钱的工资,也能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他们夫妻都在痛苦的时候,听见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他们才觉得,女儿不仅只是长大了,还懂事了。


    此时,刘敏的妈妈躺在床上,眼睛红肿,脸色憔悴。听见女儿说话,她把头转向女儿。她爸爸,坐在饭桌旁边,动了动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口。


    他拿起筷子,低下头开始吃饭。吃饭时弄出很大的响动,好像是故意的。直到吃完饭,再没说一句话。


    收拾碗筷的时候,他才看想老婆说:“你也起来吃饭吧!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难过几天就行了”


    “你先收拾吧,我过一会起来吃”,老婆的声音沙哑的好像生了病一样。


    “刘敏还要去上班呢,我们总不能一直让她伺候着”


    “嗯”


    过了两天妈妈跟刘敏说:“小敏,家里没事了,你去上班吧!让人家找事不容易,总不能一直拖着”


    “可是,你跟我爸”


    “没事,我们是大人,没什么过不去的坎。难过几天就过去了,家里还有一堆事呢”


    “那好,让我爸在家里,先别出去。有事做就做,没事做就在家里帮忙,地里也有活要干”


    “我们知道,你别操心。出去把自己照顾好,当点心。别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嗯,我有分寸”


    “我给你把东西准备好,后天走,我送你”


    “东西我都准备好了”


    “我都没见你准备?”


    说完又说:“哎,我这段时间只顾着难过了”


    “妈。没事,你是当妈的,难过肯定会有的”


    “是妈妈跟爸爸没本事,把你哥哥招给别人,害你连书都年不成”


    “妈,不说这些了”


    其实,刘敏的心里何尝不难受,她又跟谁去说?跟谁发牢骚?这就算是生活给她上的第一课。


    妈妈把她送到县上,跟老板娘见过面。商店后面有一间房子,她就住在里面。晚上,商店关了门,外人进不来。吃饭是老板娘送过来,刘敏基本上不用离开商店。


    每个月有三天假,她要是想回家,就把假攒在一起,回家住两天。


    那天晚上,是她刚来的第六天。收过两次假钱,第一次,是一张五十块的。她气得哭了半天,自己买了一个验钱器。把注意力都放在五十块、一百块上了,没想到后来又收了一张二十块的假钱。


    她气得要命。不过也是因祸得福,现在这些工地上的人。买东西都来她这里,这一点还是很让她安慰的。


    每个月的工资,刘敏都是自己留一百块钱,剩下的都拿回去。她知道,大哥结了婚,还有二哥呢。她还想看看,妹妹如果学习好,就花钱让她上学,这是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