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天下初定突使来朝

作品:《贞观天子

    辽东平复,张金树杀高开道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朝野为之大震!


    倒不是说高开道多么难以打败,而是打败高开道的意义不同凡俗。


    因为,高开道覆灭之后,这意味着自前隋大业年间开始的天下大乱,经历十几年时间,终于在武德七年四月,彻底结束。


    天下,复归一统!


    大唐正式统一天下!


    李智云也是极其感慨,自天下大乱以来,多少枭雄之辈,登上舞台。梁师都、刘武周、窦建德、李密、李子通、杜伏威、萧铣、林士弘、王世充等等等。


    现在他们,全都败了,败在了大唐的手上!


    而他李智云,将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人。


    接到捷报之后,李智云派人传去嘉奖圣旨。


    任段志玄为幽州都督,封渔阳郡公。谢叔方为营州都督,封临川郡公。原营州都督邓暠,有功,进封荣国公,召回长安任职。其余有功将士,交由兵部依例封赏。


    皇帝寝殿。


    “父皇在上,儿臣已平罗艺、高开道,收复幽州辽东失地,统一天下,百官万民不负父皇深恩厚望。”


    李渊斜靠在万皇后身上,他整个人已经骨瘦如柴,眼窝深凹,面色发白,虚弱到了极致。


    李智云听母后说,父皇食欲不振!


    不能吃,这意味着什么,再清楚不过。


    李渊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伸手抓着李智云手掌。


    “好,朕没看错人,五郎,你做得很好。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放松,突厥犹在,你不可掉以轻心。”


    “儿臣明白。”李智云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有朝一日一定会平灭突厥,使北境,永久安宁!”


    “朕相信你。”李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看着李智云,还想说什么,但是却已力不从心,只能昏昏沉沉的睡去。


    见状,万皇后命人轻轻将其放下,又给皇帝盖好被褥,这才和李智云一起退出去。


    母子二人立在亭下,十步外,站着许多内侍宫女。


    万皇后语气低沉道:“你父皇,只怕撑不了多久了。”


    李智云道:“母后放心,孩儿不会让父皇失望。而今政令已有孩儿把控,无人可以掣肘。”


    “这些我都知道,我担心的是你。”


    “我?”李智云不解道:“还请母后明示。”


    万皇后道:“你年纪小,我就怕你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若是有朝一日你父皇走了,这天下的千钧重担,将压在你肩膀上,你的一言一行,决定万千大唐子民存亡,半步也不能走错。”


    风吹来,李智云微微清醒。


    “母后教训的是,孩儿一定铭记在心。”


    万皇后苦笑道:“为娘不懂国家大事,只望你能平平安安。但是你现在,已非常人。有些东西,为娘也教不了你。为娘只能告诉你,一定要广开言路,切莫偏听偏信,一意孤行。你父皇建立大唐基业,历经千难万险,你切不可使他失望。更不能,让百姓们对你失望。”


    李智云有些明白了。


    “母后今日说这些,是担心孩儿太年轻,处理朝政大事不够稳重吗?”


    “是这样。”万皇后叹道:“天下二字,叫起来容易,但若想扛起它,却是千难万难。”


    是啊,天下,何其简单的两個字,可它背后代表的意义,却决然不同。


    “母后教诲,儿臣绝不敢忘。”


    闻言,万皇后轻轻拉着儿子的手,安慰道:“话虽如此,不过为娘对你有信心。你放手去做吧,为娘支持你。”


    “是!”


    李智云走在宫殿的青石板砖上,在这诺大的宫殿之间,他的身影何其渺小。


    但,不可置疑的是,他是这天下的中心。


    从北境到交趾,从东海到西域,他是这个新兴帝国的主人。


    当他回首过往,仍觉梦幻。


    他,是这个帝国的未来主人。


    五月,邓暠归来,李智云任其为太仆卿。原太仆卿张道源卒于任上,正好由邓暠接任。


    武德殿。


    “外臣阿史那思摩,代表我主,敬问唐朝太子安。”


    阿史那思摩一身胡服,立在殿中央。


    李智云高居太子座,其座下,政事堂六相、六部九寺大员一一在列。


    “使者免礼。”


    “谢唐朝太子。”


    李智云问道:“使者此来,有何贵干?”


    阿史那思摩道:“奉我主之命,与唐朝修好。我主有言,长城之内,礼仪之邦,唐皇帝治之。长城之外,引弓之民,突厥可汗治之。”


    “呵。”李智云冷笑道:“颉利三番两次南下,掳我汉家子弟为奴为婢,杀我汉家手足。使者觉得,孤,能相信他么?”


    霎时间,殿内群臣目光死死盯着阿史那思摩,一股杀意散发弥漫。


    其实,这大殿之内,除了阿史那思摩,其他所有人,心中都只有一个想法。


    干死突厥人!


    这一刻,没有世家之分,没有派系之分,所有唐臣的心理活动都是什么时候能干死突厥人!


    要知道,關陇人的主体,乃是汉族和鲜卑族融合的後裔。不论是李唐皇族也好,還是独孤氏、窦氏、于氏也罢。藏在血脉中的暴躁因素,始终都是存在的。


    譬如李智云,身上就有鲜卑血脉。因为他奶奶元贞皇后出身关陇独孤氏,乃是独孤信之女。


    而独孤信,就是鲜卑族。


    正如那句评语;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唐人敢战,唐人不惧战!


    若非现在天下初定,民心思静,朝廷急需恢复元气,储存粮草辎重。


    恐怕,不用武将开口,关陇人自己就会先上书李智云。


    干突厥佬!


    别忘了,关陇人在后世被称之为关陇军事集团。其根本区别于耕读传家的山东世家的就是武力!


    这一点,李智云可以证明。


    他自小和兄长们可不是光读书。武艺骑射,兵法阵战,才是他们要学的主要科目。


    隋唐两代的猛将名将,大都出自关陇军事集团。


    便是李靖也是如此!


    若非关陇人彪悍,历史上的李世民何以在渭水之盟几年后,便迅速扫灭突厥。


    要知道,李世民即位之初,连年天灾人祸,不是大旱就是洪涝蝗灾,就这样,唐朝硬是顶着压力还是干死了突厥人。


    接着,后面唐朝又干死了吐谷浑、高句丽、西域诸国。


    若是国内没有關陇人这群好战分子,岂会这么容易发动灭国级战争。


    前汉时,面对匈奴威胁,历经‘文景之治’,至武帝朝,得将星卫、霍二人,汉骑方才一举歼灭匈奴。


    可大唐呢,在原本的历史上,立国不过十几年,便彻底剪除突厥之患。


    汉唐两朝,相隔年代久远,国情不同,自是无法比较。


    但有一点,两朝是共通的。


    那就是,傲气与复仇!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饭可以不吃,但是突厥人必须死!


    关陇人或许蛮横,但是他们骨子里的傲气和暴戾,却无法掩饰。


    在对外上,他们和李智云是一样的。


    不允许任何人对我大声说话!


    否则,要你死无全尸!


    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