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美食街

作品:《我*******设

    这是唐宁第一次来到陈留的家,屋子不大,就是一个二进小院,屋内简朴,但收拾得很干净。


    “周慧姐怎么还亲自扫地?”唐宁放下糕点,坐到院中的石凳上。


    “瞧您说的,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周慧含笑道,“等着我去煮茶。”


    两人在县主府混得很熟,周慧也不客气,让唐宁自行逛逛。


    唐宁四处看了看,她以为一个书院的山长怎么着也该有个个仆从,但是竟然还要周慧自己去煮茶。


    周慧端茶上来的时候,唐宁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对方嬉笑,“不过是一个县里书院的山长,哪那么大排面。”


    “不过家里是请着一个帮厨的,这两日她儿媳妇生产,我让她回去照看了,左右我这没什么事。”周慧边添茶边解释道。


    “平日里山长还有陈哲都去上学了,你一个人在家岂不寂寞?”


    “那有什么法子,只能自己种花刺绣打发打发时间。”


    “不知道周慧姐这两日有没有听说十色布庄,正缺个掌柜呢。”


    周慧讶异地抬眼,这么大的事她当然听过,那赵家也算她的仇家,听到他们倒了的消息她还在家和陈留拍手叫好。


    “你的意思是。。。?”


    “大家都熟,我就不拐弯抹角了,周慧姐聪慧果决,正适合做我那布庄的掌柜。”


    “郡主说笑了,我不过一介妇人。。。”周慧说得小心,但眼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那又如何?”唐宁没再说更多劝告的话,仅仅是这四个字就让周慧心头大震。


    是啊,那又如何?周慧出嫁前也会帮家里打理生意、看账本,她自认不比男儿差,只是嫁人以后因身体不好怠惰了。


    陈留待她不差,她不能生育对方也从没想过要去外面再找个女人生孩子,而是让她放宽心,愿意的话就将陈哲当成亲生孩子。


    这么多年,她过得还算不错,上没有公婆,下有懂事的侄儿,夫妻间也和睦,除了偶尔会觉得无聊之外,已没有什么遗憾。


    她常常宽慰自己,做人就是有得有失,不可能什么好事都占尽,但今日唐宁又为她指明了一条新路,试试又何妨?


    想到这周慧坚定心神,“若是郡主不怕请我会有损失,我一定竭尽全力!”


    “哈哈,我向来相信自己的眼光。”


    周慧转过头,极快地拭去眼角渗出的泪珠,开心的日子不能哭。


    很多年后,她回忆这一天,感慨万千,大家都说嫁人是第二次投胎,但在她看来,无论嫁的是谁,她都有自信能让自己过得不差,但这种日子与她嫁人前其实并无不同,都是作为他人的女儿、他人的妻子一般活着。


    而遇到唐宁才是她真正的第二次人生,因为从那天起,她是周掌柜,是自己。


    周慧上任第一天,就风风火火地定下了许多规矩,原本有些手忙脚乱的布庄在她的领导下,迅速井然有序,宛若新生。


    而她在了解到唐宁还在教授女子技艺后,产生了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敬佩,她思索了三天,又经过各方调查后,写了份计划表,唐宁拯救了她,她也想要拯救其他人。


    “你是说扩大现有的规模?”手中的计划表内容详实,甚至连具体数据都有。


    “对,一是增加你学堂的人数,来一个全民扫盲,你没发现吗?现如今你在百姓心中极具威严,而遂宁县又是你的封地,何不把它当成你的后盾,使每个人拎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到时候这些人又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


    “有吗?”唐宁睁大眼,她不怎么出现在大街上,和其他百姓也没怎么接触过,不太清楚她的风评。


    “当然了,”春来在一旁补充,“也就是您不收东西,不然百姓送的东西都能堆满整个府。”


    “可是我好像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事啊?”唐宁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时疫那次,可是这件事都过去这么久了,她以为百姓们早就忘了。


    贺清加入吐槽,“别谦虚啊,显得虚伪了。”


    唐宁哭笑不得,大喊冤枉,经过她们你一言我一言的补充,唐宁大概了解了。


    一方面是她早前开的医疗班,以小蝶为首的后备军,已经多次拯救过濒危的产妇或羞于看大夫的女子,许多男子的观念也渐渐被扭转过来,知道女子也是人,也会生病,也需要看大夫。


    另一方面是后来逐渐壮大的傍晚小课堂,唐宁让人传授了好多小妙招,比如种田之法,修养之法,还有教众人简单的算术、识字,到后来演变成经验分享大会,谁家花种得好都能上去说两嘴,一派和乐。


    “不相信那些种田法的,去问问应家村的人就知道了,谁家还没几个亲戚啊,一传十十传百,你写的那本方法被众人当成传家宝似的,整个遂宁县的人都倒背如流,就等来年春天一展拳脚了。”


    唐宁无奈地扶额,“所以你们也觉得周慧姐提的法子不错?”


    “我觉得挺好。”贺清赞同道。


    “行,不过打响头一炮的不应该是开学堂,而是美食。”得先让他们看到学习的成效,才能自发报名,而美食无疑是打开这道口子最好的利刃,毕竟民以食为天。


    唐宁在系统里买了一本《路边摊美食大全》,将之教给学堂里的众人,让他们愿意出去卖的自己商议好,但是一种小吃只能有一个摊位,其余想卖的可以去其他县城。


    遂宁县虽说是个县,但是连前世镇上的人口都没有,摊位太多,小小一个县根本吃不下。


    “老规矩——”


    “分一成!”众人笑着异口同声道,对此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这种手艺只要一成简直相当于白送。


    唐宁不太在乎这一成利,但是她不能无限制帮助他人。


    摊子先从遂宁县开始了试点,唐宁买下了一条不太兴旺的街租给他们,这条街靠近码头,按理来说生意应该很好,但是之前由赵家的亲戚看管,摊位费越交越高,时不时发生打架伤人事件,渐渐的,百姓们惹不起只有躲了,相继搬走,这里也就冷清下来。


    如今几十个摊子一同开张,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尤其是码头工人和进出码头的百姓,只要一靠近此处,就是一阵鲜香麻辣的气味飘过来,勾得人垂涎三尺,再挪不动脚步。


    几天下来,美食摊大获成功,这也让剩下的人跃跃欲试,等不及要去隔壁县摆摊。


    唐宁之前一直认为古代的人都有故乡情结,不愿轻易离开故土,就连葬也必须葬在家乡,但是这群学子很轻易地就接受离开家乡发展,让她有些不解。


    对此,一心只想赚钱的郑小燕解释道:“唐老师,就在隔壁县也不算离得太远,也就一天路程,最重要的是,咱们是去赚钱,不是去逃命,只要能赚到钱,我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不比在家乡穷着好吗。”


    唐宁一时被噎住,只能竖起大拇指,以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