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七十年代知青

作品:《女配带着金手指跑路了[慢穿]

    之前萧茂不仅报名了知青下乡,而且还被萧楠给狠狠的揍了一顿。

    萧大伯夫妻两知道后气愤不已,但他们知道的时候人早就已经跑了,现在出远门必须介绍信,他们想追过去算账都不行。

    想起萧蓉和萧楠是一起下的乡,分的地方不是在一起也不远,就一直等着萧蓉来报信。

    结果萧蓉身上没钱,一直没有寄信回来。还是他们从街道办宋大婶那里打听到地址,想着位置差不多,这才按照这个地址给萧蓉寄信。

    里面大部分都是对萧楠的谩骂,让萧蓉去帮她弟弟报仇。

    萧蓉脸上的笑容都淡了,咬着唇继续看下去。但心里却对给萧茂报仇没什么兴趣,她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能做别的额外的事情。

    写满整张信纸前后面的信,只有最后几句才问了下她那好不好,需不需要他们寄点东西过来。

    萧蓉看到最后一句,脸上的神色总算是好了一些,她什么都缺,粮、票、钱、连个碗筷都没有。

    第一次出远门,准备的东西都不齐全。萧蓉心里盘点着,正想要给他们回信,才突然发现她连寄信的钱都没有。

    萧蓉一下子僵住了,在缺钱的瞬间,下意识想起萧楠,她去找人却没在村子里看到人,又等不及,最后期期艾艾的去找游嘉借。

    ……

    因为有汇款单的存在,萧楠先去把钱取出来,总共十元整,当月的房租就到手了。

    这一笔意外之财让她有些开心,拿着钱想着要买些什么。

    萧楠正思考着,脚步微微一顿,到一个无人的小巷,取出一封信纸,裁出半版邮票装进去,再放入一块钱,然后去邮局借了笔三两下写完寄出去。

    宋大婶把租金都给她邮过来了,以后估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萧楠总不能让她帮忙还倒贴些信纸邮票的钱。

    萧楠手上还剩下些票,但都是些无关紧要,且她现在用不上的。但眼看着再不用就要过期了,她还是去换成了物品。

    没有粮票也不能去国营饭点吃饭,萧楠就顺手在供销社买了些特价不需要的票的糕点,就是那种价格特别贵的特价。

    但口味还是不错的,能够摆上来的手艺都是值得肯定的。

    萧楠吃了点糕点填饱肚子,然后直奔水泥砖瓦厂,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没有介绍信连门都进不去,而且进去了还得排队。

    她也不知道之前有多少单子,排到她得什么时候去了。

    萧楠眉头拧了拧,是她低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规章制度,虽然记忆里有一些,但关于建筑材料这种东西还是一点都不清楚的。

    守门的门卫稳稳的坐着,一点要把人放进去的意思都没有。

    看来还得回去麻烦一下村长刘忠祥,想到梧桐村村长的性子,多给点好处就行,萧楠眉头一松。

    又在县城里逛了会儿,转身回到梧桐村。这时候虽然各种都很珍贵,但送礼反而更需要慎重一些。

    她思索了一下,裁了两尺深蓝色的布料带过去。

    刘忠祥作为村长,在稍微卡了卡她之后,便同意了帮她购买水泥砖瓦,毕竟房子是修在梧桐村的,只等着萧楠走了,那这房子说不定他还能拿下来。

    刘忠祥算盘打得啪啪响,现在才六八年,不仅知青们想要回去,就连本地人也不觉得他们属于这里,早晚是要离开的。

    不过今天已经太晚了,有事情明天再说,刘村长在自家老婆子欢喜的决定布料归属的时候,乐呵呵的躺了下去。

    ……

    萧楠心下记着事儿,第二天早早的就来上工了,环顾了一下四周,没看到村长的踪迹,萧楠只得暂时按耐下来。

    清理水田可没有收割稻谷给的工分多,一天最多也就五个工分,但能够划水。

    萧楠慢悠悠的划水,并不像用打谷机时那么努力,不过也没拖后腿也不显眼,毕竟还有人垫底呢。

    新来的知青一个适应的都没有,萧蓉平时在家干活也不少,要稍微好些,但看进度也堪忧,更何况还有游嘉垫底。

    半个小时的时间,记分员就在这里转了好几次了,每一次都眉头死皱的盯着她,就怕她偷懒。

    萧蓉都不敢帮着多干了。

    在记分员的监督下,游嘉身体僵硬,动作更慢了些,游宽看这情况不是事儿,突然站起来,去找了记分员,给游嘉请假。

    “没有足够的工分,不仅粮食不够,你们还得补工分。”记分员提醒道,她就知道城里来的知青们没用,简直是在给他们增加负担。

    她刚才就一直盯着呢,来了半个月了,工分最多的也才一百个。嗯,除了萧楠之外,除了昨天,基本都是满工分。

    游宽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委委屈屈的妹妹,低声道:“到时候我们会补。”

    “那随你。”记分员不高兴的道,转头就开始嘀嘀咕咕。

    猛然落到这样的境地,现在还被一个农村的记分员刁难,游宽心头不舒服,回头时脸上带了些厌倦疲惫。

    不过游嘉管不了那么多,听到不用她上工,当即就高兴了起来。

    几人之间这一段,看着就跟唱大戏似的,石麦冬有滋有味的看起来,还伸手撞了撞萧楠,让她一起看。

    萧楠带着笑意嗯了一声,眼角余光瞄到萧蓉脸上似羡慕似嫉妒的神情,只感觉更有趣了。

    原来的她见到的可都是萧蓉舔狗似的跟在游嘉身边,可没现在这份又妒又嫉的表现。

    就着这场戏,萧楠半上午的时光都感觉过得快了些,直到听到旁边的惊呼声,这才抬头看过去。

    “快,方玚这小子中暑晕过去了,快、快把人抬回去。”不知谁大喊了一声,旁边的人赶紧走过去,在身上擦了擦手,然后两人合力把人给抬走。

    萧楠看过去时,只看到有两个人把昏迷的人抬走,一只手自然而然的垂了下来。

    萧楠眉心一跳,明明没看清楚,却莫名的在意。想起至今没有消息的奚玚,她心里升起猜测,有心想早些去看看是不是她想的那样,但她瞄了眼空间里放着的表。

    十一点半,大概还有十分钟左右就下工了。

    萧楠到村子里后,听大婶们唠嗑时就不着痕迹的打听过,村里没有姓奚的人,所以她以为对方在其他村子,或者是在她下乡之前的江台省。

    要是如此的话,她就有些后悔不该草率的走了。

    不过现在,她虽然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奚玚,但莫名的有些在意。之前有听说过这么个人,农忙的时候晕过去好几次,但因为当时没看到人,所以她也没什么反应。

    萧楠顿了顿,没急着去验证一下,马上就下工了,不急这一时半会的,反而还有更重要的事。

    萧楠看了看周围,有知青还有两个村里人。她装作不经意的道:“这都第几次了,好歹是农村土地上长大的,怎么身体这么差啊,看起来连我都不如。”

    “可不是。”石麦冬连连点头。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她已经能跟村里十二岁的孩子拿一样的工分了,而且她没晕。

    旁边的大婶听不下去了,连忙道:

    “话不能这么说,方玚是早产儿,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他姐大冬天的掉进水里,他去救人。被救的倒是没事,他去那冰冷的水里走了一遭,身体就更严重了。往常方玚还是读过书的,不过现在这时候……”

    城里的读书人可都被赶到乡下来了,方玚哪还能继续上学。想着,大婶看了这些知青一眼,心里涌出一股优越感。

    “他们那一家子哦,你是不知道。”大婶摇摇头。

    “一家子怎么了?”萧楠状似讶异的追问,心里七上八下的猜测着人现在的情况。

    锵锵锵的几声铁盆敲击声,下工的时间到了,大婶瞬间没兴趣闲聊了,站起身就往岸边跑,回家做饭吃饭去。

    “什么人嘛!说话又不说完,这不是故意逗人呢嘛!”已经准备好吃瓜的石麦冬懵了,哪有这样干的啊。

    “我想我倒是知道点。”萧楠若有所思,这段时间听八卦,她对村里的情况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梧桐村还是一个不小的村子,村民有两百多口人,十几二十户人家,姓方的,还有个体弱的小儿子,似乎就是游宽娶的那家女儿早死的弟弟。

    而从现在几天一晕来看,看来身体是真的差。

    如果不是奚玚也就算了,但如果是呢?这不是耽误救治的时间么,萧楠眉心一拧。

    她知道对方家大概在什么位置,想了想,脚步一拐,往方家走去,路上还遇到两个在打稻谷时认识的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