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三章

作品:《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由于心里记挂着傍晚集合的事,慧娘她们也不敢耽误,赶紧动手收拾起来。


    幸亏之前已经将山洞打扫干净了,现在只需将行李拿出来归置放好就行。


    赵氏第一件事就是忙着铺炕,她先在两个山洞的土炕上铺上厚厚的干草,再在上面铺上竹席,这样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硌人了。


    现在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山里的炕比较窄小,不像村里的都是大通铺,一家人挤在一块,早上起来身上容易黏糊糊的,现在有了两个土炕,一个正好可以留给慧娘和虎子睡。


    慧娘则带着虎子将碗筷和其它一些常用的物什拿出来放到石桌上摆好,因为山洞里目前没有其它的家具,慧娘只好将这些东西暂时先放在桌上,衣服棉被这些则放在炕尾上。


    阿爹说得等后面空闲了,再慢慢打家具,现在只好先这么将就着了。


    宋大年在山洞附近找到了几块碎石,大小正合适,正好用来搭个临时的土灶。捡完石块后,宋大年用锄头在山洞外随便挖了一些泥巴,随后倒入少量的水,来回搅动混合成泥浆。


    搭这个临时的灶可以用这些普通的泥巴,但建山洞里面的那个土灶,最好用粘性更好的黄泥,再在泥浆里加入一些干草,等泥巴干了以后,这样的土灶才能更牢固,经常使用也不容易开裂。


    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也是庄稼人都得会的手艺。


    将石块简单围成圆形,留一个灶口,一层石块一层泥浆,慢慢垒成半米高的土灶,最后里外再敷上一层泥浆,这样简单的灶台就做好了。


    现在气温高,两个时辰后泥巴差不多就干了,晚上就能使用了。


    慧娘她们一边做事,耳朵却时刻注意着外面的铜锣是否响了,等她们将一切都归置妥当后,太阳也慢慢落山了。


    此时,河谷里也终于传来了阵阵铜锣声,三下又三下,整整响了六次,慧娘她们不懂这六次锣声代表的意思,只知道听见铜锣声响,就得往石坝那儿赶去,因此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一家人朝石坝赶去。


    但山里人都知道这铜锣响六声,代表有大事发生,就算是刚记事的孩童都知道,因为他们从小都会被家里大人告知这铜锣声代表着什么。


    所以此刻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听见了这六声锣响,都纷纷往石坝赶去,尽管他们心里十分疑惑,毕竟村里已经很久没有大事发生了。


    慧娘一路上瞧见大家都往村子中心赶去,有抱着小孩的,杵着拐棍的,几乎都是全家出动,一时感到十分惊讶,难怪大姨一再强调此事,看来山里人比慧娘想得还要重视这铜锣声。


    等慧娘一行人终于赶到石坝时,她们发现石坝上已经站满了人,于是赶忙走到大姨身旁站着。


    慧娘连着喘了好几口气才缓了过来,难怪大姨之前老是嫌她们选的山洞远了,一路小跑赶过来,结果还是最后几个到的。


    慧娘仗着自己小,没人注意她,正大光明地观察着石坝上的其他人。


    此时的石坝,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老人小孩全都在这,甚至还有的人是直接扛着猎物就赶过来的,连家都来不及回。


    咦!慧娘突然眼睛一亮,山里居然有人养了一只大黑狗,皮毛油亮,威风凛凛,慧娘一时有些好奇什么样的主人能养出这么健壮的狗,顺着往上瞧,可惜只看到一个少年的侧影,瞧不清长相。


    此时的河谷是从未有过的热闹,大家纷纷交头接耳,猜测到底发生了何事。


    徐老爹站在石台子上扫视一圈,见村里人都到齐了,神色凝重地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特别紧要的事情要告知大家。”


    徐老爹一开口讲话,之前还在议论的人全都停了下来,齐刷刷地盯着徐老爹。


    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了,徐老爹接着说:“前几日,大山他们下山去搬行李,打听到山下的官差到处在村子里抓壮丁,而且……”


    徐老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打断了,石坝上的众人顿时一片大惊,纷纷嚷嚷道。


    “好好的,官差咋突然抓壮丁了?”


    “会不会到我们山里来抓?”


    “宋家不是才从外面搬进来吗?他们肯定清楚。”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不停追问宋家,宋大年和赵氏将慧娘和虎子掩在身后,这才出声道:“我们在搬家的途中,确实在官道上瞧见了许多官差,但那时并不十分肯定他们就是去村里抓壮丁的。”


    宋大年说完,众人开始更加慌乱了。


    徐老爹接着大声说道:“安静!大家听我说!”


    “大山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抓走的壮丁已经送往北方去打仗了,官差暂时不会再继续抓人,而且我们住在深山老林,他们也很难找到我们。”


    众人听到徐老爹这么说,慌乱才慢慢停了下来,原来是虚惊一场。


    不等众人继续议论,徐老爹一口气说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尽快下山买粮,现在山外的旱情越来越严重,已经有大量的北方难民逃往南方,而且山外有的村子也开始逃荒了。”


    要说刚才是虚惊一场,那此刻便真正是骇人听闻了。


    抓壮丁还有办法躲,荒年来了才真是要人命。


    有人始终不敢相信,迟疑问道:“外面的情况真有这么严重?”


    这时徐大山向众人说道:“外面的情况确实如此严重,本来干旱地里的收成就大量减少,加上官差抓壮丁的同时,又强行拿走了许多粮食,所以山外的人很多已经断粮了。”


    大家纷纷议论开来。


    “这可怎么办?我家都没剩多少粮食了。”


    “我家也是,就等着秋收后下山换粮呢。”


    “山下村子里都没粮食了,我们能上哪换粮呀?”


    也有人小声嘀咕:“现在山里的食物变得紧张了,咋还要接纳外面的人?”


    “就是,要是我们自己不够吃怎么办。”


    或许是碍与徐老爹的威信,不敢大声嚷出来。


    慧娘瞧见有几个大娘正悄悄朝着她们一家指指点点,其中一个大娘还是那日挖野菜时打过招呼的,不过此时的神情却不如那日那般和善了。


    慧娘一点也不意外,只要不是集体反对,就十分庆幸了。


    徐老爹知道大家在山里安稳日子过久了,一时难以接受这么多的突发状况。


    他等着大家议论够了,才继续说道:“愿意下山买粮的,后日一早到村口集合,大家一块去镇上买粮,为了以防万一,决定下山的人都要带上防身的武器,今晚大家回家先好好商量一下。”


    不等众人反应完,接着又说道:“对了,大年认识一些草药和偏方,大家以后要是有什么小毛病,可以找大年瞧瞧。”说完便从石台上走下来。


    惊雷一个接着一个,大家一下子由惊转喜,没想到宋大年还这本事,纷纷瞧向宋大年。


    慧娘则发现有几位老人面上一点也不惊讶,想来徐爷爷之前就已经告知过他们了,难怪她们能这么快就定下山洞,看来也有阿爹的缘故。


    宋大年顶着这么多人的目光,心里也十分紧张,拱手道:“只是恰巧认识一些常见的草药和偏方,算不上会治病,大家要是真生病了,还是得找郎中。”


    宋大年明白徐叔的好意,但自己几斤几两他还是有数的,还是一开始就讲清楚为好,要是把话说得太满,后面真碰上不会治的病,也免得令人空欢喜一场。


    众人此时哪有功夫细究,光沉浸在山里也有“郎中”这一消息里了。


    再说了,哪怕只认识一些草药,会点偏方,他们也高兴呀,至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找人瞧瞧了,于是许多人开始朝宋大年围过来。


    “大年呀,你帮大娘瞧瞧,我这腰一到下雨天就痛得厉害。”


    “大年,还有我……”


    徐大山赶忙过来解围道:“我这妹夫以后都在山里,大家往后有的是时间来找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下山买粮,大家赶紧回家好好商量一下。”


    众人这才冷静下来,慢慢散开,忙着回家去了。


    宋大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刚才那阵势他还真有些承受不住。


    “没事,都走了,我们也回家。”慧娘安慰着一直紧紧抱着她的虎子。


    虎子年纪虽小,但也感觉出刚才还不喜欢他们的人,现在又变得热情了起来。


    慧娘倒是没被吓到,这比预想之中的情况好上了许多,看来进山后的第一关基本算是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