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章

作品:《穿越之小绣娘的发家路

    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好友太懦弱,连个外嫁过来的嫂子都能骑在她的头上。哪里像她,做饭家务,她都是不做的。


    夏季的天气热的要命,窗外的知了拼命的叫唤,似乎也被热气熏得有些受不住了。


    王铃铛正觉得韩家待得没意思,又不想回去看见陈舒窈而左右为难。外面忽然热闹了起来,吵吵嚷嚷的声音传到了韩家小院。


    韩婶子抱着两岁的小孙子进了屋里,冲女儿喊道,“琴琴,咱们这里来了个货郎,东西还挺齐全的。你要不要出门看看?”


    韩琴琴虽然看着沉稳,到底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听到有货郎过来,忙放下手里正在缝补的衣服,惊喜的回道,“娘亲,我这就来啦。”


    说着回头笑眯眯的跟王铃铛说,“咱们一起出门看看吧,看看有没有漂亮的小手帕或是小首饰,说不得央求娘亲给我买上几颗糖甜甜嘴也不错。”


    王铃铛正是无聊,知道巷子里有货郎过来,心里也很开心。两个小姑娘手牵着手,开心的飞奔出来。


    巷子的几棵大柳树下这会儿也难得的热闹起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把担子从肩膀放下,带来两个大箱子,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他挑来的货物。一些人围在旁边挑挑拣拣,还有一些人拿着自己做好的针线女红,估计是想要卖于货郎。


    王铃铛眼尖的看到陈舒窈带着妹妹王穗穗也在那里,她的脚步不由的变慢了。


    自从跟这个未来的嫂嫂生过气后,虽说陈舒窈后来主动跟她说话,但是她总觉得有她在的地方很不自在。


    转念一想,凭什么陈舒窈在她就去不得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又跟着韩琴琴凑到货郎那里。


    陈舒窈本在家里做绣活,王穗穗是听到外面的喧哗,不依了,这才出了门。


    挑着担子的货郎是常在五里河巷子做买卖的,大家有些熟识了。


    见到陈舒窈,他裂开嘴笑了起来,看着有些憨气,“小娘子过来啦,今日可要卖上女红络子?我这里都收的。”


    这个小娘子别看年纪不大,手脚很灵巧,做出来的络子样式新颖漂亮,在别处很受欢迎,卖的也很快。


    想到这里,他的笑容更深了。


    陈舒窈抿着嘴笑了笑,拿出了十几个小香囊和几方手帕,“我这些日子没打络子,不过香囊手帕倒是做了一些,您看看,收不收?”


    这些都是她练习的时候不太满意的作品,那些做的不错的都卖到锦绣坊了,那里的收价可比货郎这里高。当然货郎这里要求比锦绣坊低,只是价格收的也低。


    货郎接过东西,一个个细心的查看,手帕上的兰花枝叶清脆,缓缓的舒展,栩栩如生,荷包上的远山绿竹也绣的活灵活现,很是不俗,不由赞叹道,“小娘子心灵手巧,这些女红活计可做的这不错,比得上秀坊的专业绣娘了。这些我都收了!”


    扬州地处江南,苏绣也是驰名全国的刺绣。这里不少的绣坊会采买一些年纪小的姑娘,从小教导学习刺绣女红,做专职的绣娘。不过这些绣娘毕竟没有自由之身,绣坊也不是体恤人的好地方,经常催促她们没日没夜的做活,不少人因为日夜赶工,用眼过度,年纪轻轻的就看不见。


    但是,这些人从小到大只做一件事,就是女红刺绣,所以一般刺绣的功底都不错。


    货郎这几声自然都是夸赞的话,陈舒窈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心里面还是很开心的,好听话谁不爱听呢,她就是一个俗人也不免除。


    很快这些女红换了一百多个大钱,陈舒窈数了一百个大钱放回口袋里,准备回头用线穿成串,剩下零碎的几个钱给王穗穗买来了一些她爱吃的米花糖。


    这种米花糖香香甜甜的,其实她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吃几个。


    王穗穗手里拿着米花糖,眼睛还盯着装糖是油纸袋,眼睛里满满的渴望。


    “舒窈姐姐,穗穗还想要!”


    陈舒窈不由的笑了起来,轻轻的捏着下小丫头肥嘟嘟的小脸蛋,“你这丫头太贪心啦!小手都要拿不住啦,糖不能吃太多,小心牙齿被虫虫吃了!”


    小丫头被陈舒窈养的肥肥嫩嫩的,看着很喜人,她眨巴着眼睛,不依的摇晃着陈舒窈的手,爱娇的说,“穗穗才不会吃多呢,姐姐,再给我一些吧,我只是再要一点点。”


    说着,伸出圆鼓鼓的小手指,可爱的比了比一根小指头,意思是只吃一点点,一下子萌到陈舒窈了。


    王铃铛远远的看着陈舒窈从口袋里又抓出了一些米花糖递给自己妹妹,两个人和乐融融的模样看的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几何时,陈舒窈也是这把照顾她的。


    可是现在呢?


    连货郎来了,都没想起叫自己出来凑热闹。


    她暗自咬了咬牙,不就是几个米花糖吗,当谁都稀罕呢!


    也就是哄一哄穗穗那个小不点罢了。


    学堂终于放学了。


    王显之慢悠悠的收拾着自己桌案上的书本,心里似乎扔沉浸在刚才夫子讲解的经义上。


    后桌的杨子福已经收拾好书本,嬉笑着敲了敲王显之的书桌,挤眉弄眼道,“大才子在想什么呢?放学了还不着急回家哩。”


    他生性活泼爱笑,虽生性聪颖却又懒散,用夫子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猢狲,跟王显之的性格截然相反。王显之虽然看着温和,却严谨治学,生性勤勉,出乎众人预料,这生性不同的两个人,确是关系极好的。


    王显之被提醒之后,懊恼的拍了拍额头,“瞧我都忘记放学了,待会儿回去晚了,舒窈肯定会担心的。”


    毕竟是关系很好的同窗,杨子福还是很清楚好友的家境,跟他不一样。他是自家老爹掏了银钱硬塞进来的,显之是这王家族学中本家人,不过关系跟主枝远上不少,只是王家最普通的族人罢了。


    好友的家庭情况他也早就知道,自是明白好友口中说的舒窈是他青梅竹马的童养媳。


    “看你这担心样子,不就是晚回去一会儿吗?”杨子福不解的调侃道。


    “舒窈不过是太担心我罢了,算了,跟你说什么呢,你不会懂的。”说罢,跟他匆匆道别,就归心似箭的回去了。


    只留下杨子福一个人目瞪口呆的目送他离去,良久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好友兼同窗竟是这般重色轻友,抛下自己匆忙的回家了。


    这也让他好奇起来,自己好友的童养媳到底是长得多天姿国色呢?让自己这个一心只有圣贤书的同窗这般的惦记。


    王张氏看着自己面前的几百文铜子,一时有些回不过神。


    半响,才问道,“你说这是你打络子做女红挣的?”


    这些钱可不少了,他们家在四庄街的小饭馆一日进账差不多一两银子。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这些钱里面包裹了他们买菜的成本、房租还有人工。虽说人工只有她跟夫君,不用往外请人,但是他们也是每日都很累。


    这般减去这些额外的费用,一日的净利润也只有300到500文不等。能挣这么多,在他们四庄街的店家中,可以算得上是中上等的。


    其实相公的厨艺是没的说,只是店面太小,人员也不够,这些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陈舒窈点了点头,把挣来的银钱给王张氏这件事,她早就想过了。她不会忘记当初困难的时候王张氏伸出援手,把自己带回家。自己现在等同于寄居在王家,享受着王家的庇护,在她有能力挣钱的时候,就想着回馈对方。


    她笑着说,“娘,这是我最近一个月的收入,其实还是余有一些铜板的,我想着平日里给穗穗买些她爱吃的零嘴,或是给家里添上几个好菜。毕竟显之哥哥现在的身子看着没事了,到底跟那些健壮的人比起来还是有些瘦弱,需得补补呢。”


    王张氏更惊异了,心里也是满意了不少。自己当年还真是在难民堆里挑了个好姑娘,心地善良,对家里的几个孩子照顾有加,手脚灵巧,学织布很快,没想到打络子刺绣也是做得有模有样。


    孩子好,她这个未来的婆母可不是个苛刻的。


    她沉思了一下,把面前的铜钱随便推了大概一半给陈舒窈,“这些你拿回去,剩下的这些我保存着。”


    看到陈舒窈长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她直接打断,“我知道你是个好的,平日里没有乱花过钱。这些钱你存着,到底是一个姑娘家,平日里还需要买些头花珠串打扮一下,手中没钱可不行。”


    “以后你挣来的银钱都如此处置,自己留一半,剩下的我给你存着,到时候都是你跟显之的。”说完,王张氏又加了一句。


    她是一个心细很正的妇人,虽说这些银钱不算什么,但是随着舒窈一日日的成长,到时候每月的女红刺绣卖来的银钱可就不止这些了。


    王张氏一个常日里在做生意的人哪能不知道这些!


    只是她一个成年人虽说叹服舒窈的手艺,却不曾想要沾染孩子的收获。收下一半是怕舒窈年纪小手太大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