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作品:《穿越之小绣娘的发家路

    王小花舅舅家的2个表妹长得都不错,最一般的那个也是清秀之姿了。只是看穿着打扮,很是一般,最小的那个衣服上还有一个补丁。


    要知道时人都要脸面,出门做客怎么也得穿上一件差不多的衣服,,这2个姑娘,大的那个衣服虽然完好,却也洗的发白了。


    出门做客的衣服都是这般,这也恰恰说明了宋家生活的贫困。


    陈舒窈在家中就听王张氏说过宋氏,当年她是靠着一张脸嫁给了王梁铭,其实娘家就在南城门附近,那里多是扬州的贫民居住。


    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陈舒窈看了一眼,低着头跟王穗穗说话。她却不知道,宋家的2个小姑娘也在谈论她呢。


    她们宋家的人长的基本都好看,当年的宋氏更是不错,要不然她怎能勾的王梁铭当年非她不娶呢。


    但是仍被陈舒窈惊了一下,她长得实在精致漂亮,长而圆润的眼眸似含了一汪春水,波光粼粼,鼻梁高挺,红润的嘴巴,皮肤更是白的发光。


    稍大的宋家姑娘登时觉得自己姐妹都被比了下去,以往引以为豪的美貌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她心里有些失衡了。


    她家境不好,唯一值得骄傲的美貌也低了一等,她低头跟自家姐妹小声嘀咕。


    “那个就是王家病秧子的童养媳吧?长的也不差嘛。”语气中带着酸意,听起来有些阴阳怪气。


    “可不是,姐姐你看,她还穿的衣服都是簇新的呢。一个童养媳穿这么好做什么,我还没有呢。”


    “谁知道王家伯母怎么想的,自己儿子就是个病秧子,这个童养媳长得一副不安分样子,可别出什么事了!”


    ······


    两个人半是嫉妒半是酸涩的嘀咕,可能是知道自己说的不能见人,声音很小,陈舒窈自然没有听见。


    王小花毕竟是宋氏的头一个女儿,她虽说重男轻女了一些,对她还是有些疼爱的。


    为了王小花的婚事,她还特意请来了一个梳头娘。


    梳头娘又称梳头娘姨,是专门为人熟透打扮的女人。


    这个时候市井人家的女人平时打扮也就算了,随意在脑后挽个发髻,插上发钗,简单又方便。


    但是若是想要好好打扮一下,那些繁复的发髻,除非是特别的手巧,很多人一个人是做不成。这种情况,就需要请上梳头娘来家里帮忙了。


    就陈舒窈感觉,他们这种职业有点像现代时候的化妆师。


    梳头娘不愧是常年干这行的,手脚麻利很快就给王小花盘好了发型,陈舒窈看了看,确实很好看,很精致。


    随后,梳头娘用梳子沾了刨花水,抿在王小花的头发上,那些乱糟糟的稀碎毛发一下子安分起来。顷刻,一个光可鉴人的精致发型就梳好了。


    王铃铛睁大眼睛,看着佩戴着珠花、银钗,焕然一新的王小花,羡慕极了。


    “小花姐姐,你可真漂亮!”


    旁边的宋氏的几个侄女也夸奖了起来。


    “瞧瞧,小花姐姐随便一打扮就这么美。”


    “可不是,一会儿姐夫来了,要被姐姐迷晕呢。”


    “还是姑姑疼小花姐姐,一般人家哪舍得请梳头娘呢。”


    ······


    陈舒窈也赞了几句,确实好看,发型好看,王小花长得也漂亮,两相叠加美丽了。


    王穗穗待了一会儿有些无聊了,她摇了摇陈舒窈的手,小脑袋一摇一晃,眼睛眨着,“舒窈姐姐,我想出去玩,这里可无聊啊。”


    小姑娘家贪玩是正常的,但是她们这些陪新娘子的都是为了新娘子壮声势,除非有事,不然跑出去还是不太好。


    其实王穗穗年纪小,陪不陪无所谓。但是今日办喜事,人来人往的,她一个小小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玩,陈舒窈不太放心。


    她一向疼爱这个小姑娘,不忍心她失落,想了想,跟王小花说了一声,就带着王穗穗找王显之去了。


    把穗穗交给她哥哥,陈舒窈刚回到新娘子那里,就听到锣鼓喧天,挤挤嚷嚷的声音一点点的逼近。


    王铃铛有些激动,她把头探出窗外,“哎呀,是姐夫过来接小花姐姐啦!”


    屋里的小姑娘们都热闹了起来,争先看着外面。


    一阵热闹过后,新郎官终于接到了新娘。


    这个新任的姐夫看面相岁数不小了,大约年近三十,可能这岁数隔现代不算大,但是跟王小花的才十六的稚嫩年纪比起来,可是大了一轮有余!


    陈舒窈听王张氏私下嘀咕过,这个姐夫可是二婚的。前任老婆生病没了,留了一儿一女。


    按说这样的家庭,真心为了孩子着想的父母是不会把孩子嫁进去的。


    老婆没了再娶是正理,但是家里还有原配留下的孩子,这就麻烦了。世人都知道,这后娘难为,更别说这花季少女进门就有现成的孩子,直接做娘了。


    但是宋氏跟王梁铭夫妇两个就愿意把自己女儿嫁到这样的男人,虽说她口口声声,什么岁数大的男人知道疼人。


    这都是屁话!


    陈舒窈看着已经盖上盖头的瘦弱新娘,不禁回想起王张氏说的,她姓宋的就是看上人家男方有钱,卖女儿呢。


    这个姐夫据说是在扬州城里开赌场的,家境十分的殷实。


    王家是大族,人口众多,王梁铭家这一日只说酒席就摆了二十多桌,热闹极了。


    我是一个可爱的分割线·························································


    王穗穗平日里很乖巧,给了她一个用碎布做成的小羊,她就很认真的玩起了过家家。陈舒窈手脚麻利,不过二日功夫,就把衣服做好了。


    看着针脚细密的衣服,她不禁有些出神,再没想到她现在竟然也能又快又好的做衣服了。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她不过十岁而已,也很有一些姑娘衣服还做不好的。


    其实这也多亏了这一世的娘亲,她从三岁起,娘亲就开始教她摆弄针线。平时生活上对她很宠溺,但是针线上却又一直以来要求严格,多亏了她虽没有恢复前世记忆,但是成年人的心性还在,没有想普通孩童一般哭闹,一直认真跟着学了。


    据说,她早早逝去的外祖母是一个很出名的绣娘,绣出来的物件逼真鲜艳,十分好看。一件绣品少说也要卖上百十两银子,只可惜命不长久,早早的就撇下女儿离去。


    自那之后,外祖父很快就续娶,自古以来后娘好的就没几个,她娘也没那么幸运遇到好后娘,自然日子过得跟苦水里似的。连带着外祖母留下的嫁妆金银也没能给娘亲留下来,最后还被恶毒的后母嫁给了爹爹。


    她爹爹人自然是极好的,也很有才学,对娘亲也很好。


    只是让她这个做女儿的来说,也不是什么好的婚配对象,不为别的,只说她爹爹一直就病弱,身子不好。


    不过她那个素未谋面的外祖母还是有些智慧的,偷偷的给母亲留下了一本刺绣心得,让娘亲在没有几个嫁妆的前提下,仍能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为自己挣来底气。这本书也被娘亲在病危的时候传给了自己,想到这里,她从自己的包袱里拿出了那本书。


    轻轻的摸着有些发黄的封皮,陈舒窈眼含泪光。娘亲在洪水即将来临的危险时候,没有去想着先去收拾那些金银细软,而是带着自己扒出箱子底的这本书,才去逃亡。可见这本书不只是她学习刺绣的工具,更多的是对外祖母遗物的念想和怀念。


    如今,它更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念想。


    在王家安定之后,她就拿出这本书,偷偷的看着学习,只是她手中也没有银钱,没办法买来五颜六色的彩线和刺绣的工具。只能在闲暇的时候,拿着家里缝衣服的白线,在一块不用的破布上,来来回回,绣了又拆,拆了又绣。


    偶尔王梁国给的几个大钱,让她零花,她不舍得花,都偷偷的攒着。然后从货郎那里买来一些粗制的彩线,看着书学着打络子。


    可能是她天生就是学这个的,也可能她外祖母上天保佑,遗传到了祖辈的心灵手巧,她总觉得这些并不是很难。没多久,她打好的络子也被货郎收了,这才一点点的攒下了一些银钱。


    只是她平时还要做家务,还要带孩子,打络子的时间也很有限,这么多年,才堪堪攒下了三两银子。


    想到这里,她总有些惭愧,前世那些穿越书本里的主角,哪个不是很快就发家,不是香皂肥皂,就是玻璃水泥的。偏偏她恢复记忆也很几年了,才攒下了这么一点家当,真是给广大穿越同胞丢人了。


    但是她真的很冤枉了,香皂肥皂洗发水这些,她只会用,不会做。玻璃水泥更是一点都不知道,那些学来的化学知识对她这个早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的人来说,早就还给了老师。


    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小孩子,还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孩子,谁会听她的?


    拿着手里的三两银钱,加上三十几枚铜钱,这已经是她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应该能去一趟绣庄买些丝线吧?


    陈舒窈有些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