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裴某的心思

作品:《燕宫杀,公子他日日娇宠

    那人将她拥在怀里紧紧揽着,将将锁住她的那只手小心地摩挲着她满头的乌发,怅然哄她,“小七,不怕,不怕,就在青瓦楼,再无人能带走你了!再也无人了!”


    不知到底在哄她,还是在哄他自己。


    那人滚热的体温灼着她,她能清晰地听见他的心口砰砰乱跳。


    他心里是不安的,大抵也已焦头烂额了罢?


    昨夜才与他的母亲决裂,人都没有缓过气来,今日便得知魏楚又结了盟,魏楚一结盟,燕国的处境便十分被动了,也许一开春就是一场恶战。


    难道扶风就太平无事了吗?不,良原君虎视眈眈,他闭门不出,正于暗中蛰伏,若时机来临,必会出其不意,乘虚迭出。


    真真是内外交困,弓折刀尽。


    他原本该有的一切眼下全都充满了变数,因而他心绪不宁,惶惶不安。


    他在害怕。


    他害怕回来的时候,连唯一属于他的人也不见了罢?


    她从前一次次应过他会等,但一次也没有等过他,他又怎能不怕呢?


    卧房里的兽金炭烧得很暖,但锁链冰凉,她心里难过,不知到底是该埋怨他,还是为自己悲哀,原也想再说一句,“我不会跟旁人走啊。”


    长睫翕动着,她到底再没有说。


    原以为这一日回了兰台,能好好地吃上一碗长寿面,也能安安稳稳地睡一觉。


    她还要与公子讲,医官说她就快好了,但还是要每日熏艾呀。如今医官开的药方与从前不同,但她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药方,请公子记得去问一问。再过上个三四日,也还要请医官针灸呐!


    她原本心里是想了许多,但想得再多,也没有想过这一日的踝间竟扣上了锁链。


    他的下颌抵在她的颈间,他的胡渣蹭着那纤细白皙的脖颈,他仍旧有些嘶哑的声音里偏执又慌张,“小七,不怕,等我回来,回来便打开”


    他还说,“等我回来由你罚我,可好?小七随你怎么罚,随你”


    小七怔怔地由着那人将她抱上卧榻,也怔怔地由着那人掖好了被角,怔怔地看着那人眸中那无处躲藏的眷恋、担忧与兵荒马乱,怔怔地听着那人问,“小七,你会等我罢?”


    她的心倏地一疼。


    他问过她数次一样的话,从前她都应了,每一回也都食言了。


    这回若她也跑了,眼前的人一定会疯罢?


    他会血洗兰台,大杀四方,伏尸百万。


    若是那样,谦恭仁厚的良原君必会趁虚而入。


    一人失道,一人得道。


    一个行暴政,一人施仁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出自《孟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那谁输谁赢,已是彰明较著(即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那公子许瞻也就完了。


    他将死在权力场,也将死在良原君的“仁政”之下。


    她想起那个终而复始的噩梦来,梦里公子许瞻一次次中箭摔下了城楼。


    这个梦好似在提醒着她什么。


    小七不敢再想下去,她轻声应了,“公子宽心。”


    她甚至冲他笑了一下,“我等公子回来。”


    那人眼眶蓦地一红,他亦是困心衡虑愁肠百结罢?


    他凝眉低声,“小七,我心甚歉。”


    言罢别开脸,起身疾疾往外去了。


    小七愀然,她望着木纱门推开复又阖上,望着公子的身形、公子的衣袍被木纱门掩住,也听着公子的脚步声疾疾往楼下去了,很快便看不见也听不见了。


    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泪咕噜一下便滚了下来。


    她理解公子,却也怅然若失。


    而“失”的究竟是什么,她说不明白,也道不清楚。


    只知道做了公子的人,就要与公子站在一起。


    他要,由他。


    他锁,也由他。


    但若来年魏燕又一次开战,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她要站在魏国一边,还是立在公子身后?


    她重重地叹了一声,若是从前,她必为魏国而战。


    可如今呢?公子给了他所能给的一切,她会站在公子身边罢?


    不久有人叩门,隔着木纱门能看见郑寺人弯腰躬身问道,“郡主可睡下了?”


    小七兀自一叹,这满腹的心事,又岂能睡着。


    她回过神来,起身端坐案前,踝间的锁链发出哗啦啦的一声响,“总管有什么事?”


    郑寺人笑道,“公子吩咐为郡主做的长寿面,老奴亲自盯着庖人做好了,想问问郡主现在可要进膳?”


    你瞧,公子军务繁忙,但他仍记得。


    小七轻叹一声,“总管请送进来吧。”


    木推门一开,郑寺人笑眯眯地端着木托盘进来了,弯腰迈着小碎步,恭恭敬敬地将托盘置于案上。


    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散着浓浓的香味,卧着一颗蛋,数片牛肉,几棵青菜,兰台的庖人厨艺自然是极好的。


    郑寺人谄笑道,“公子出门前全都安置妥当了,楼下就是郡主的护卫将军和那哑婆子。哦,除了周将军另还有六名侍卫,这都是郡主进宫前公子就已安排好的,如今全都在楼外隐着,有什么事招呼一声全都出来了。”


    “郡主放心,公子是不许淑德楼与朱玉楼两位夫人进青瓦楼的。”


    郑寺人还道,“槿娘也就快回来了,公子说,等槿娘回来,就留在卧房外侍奉郡主,陪郡主说话。”


    郑寺人禀完了事也就垂头拱袖退下了。


    好啊,没有不好的。


    公子把什么都想到了,她想了许久便也都想开了。


    昨日宫宴没怎么吃过晚膳,夜里又活活折腾了一宿,目下已是晌午,人也早就饿了。


    她想,她要吃得饱饱的,两年都没能吃上的长寿面,她要吃得干干净净,连一口汤都不留。


    一碗面全都被她吃了下去,眼泪却咕噜咕噜地往下滚。


    人就坐在案前久久没有起身,心里的人不断地开解劝慰,小七,不就是一条锁链吗,没什么了不得的,不是罚你就没有什么要紧的。


    是了,他是留你,不是罚你。


    他回来了,你再罚他便是。


    不久有脚步声上楼,不紧不慢的,到了便在木纱门外伫立着。


    定然不是公子。


    若是公子,必早就进来了。


    可若不是公子,又有谁能这般上得了青瓦楼?


    小七试探问道,“是公子回来了吗?”


    门外的人开了口,“公子命裴某来取大印。”


    小七心头一跳,是裴孝廉。


    哦,但若是取公子印信,那是该来。


    木纱门一开,那人便径自进来了。并未急着去找印信,反倒是在她身上扫了一眼。


    她乌发束着,衣袍也整齐,除了赤着脚,没有什么不得体的。但因跪坐着,双脚也在臀下,他不绕到身后来便是看不见的。


    却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裴孝廉望她的神色与先前有些不一样了。


    她便问,“你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