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筹划了好几天的事儿差不多妥了

作品:《穿成八零俏军嫂,糙汉老公宠成宝

    看到杨慧走远,王小凤才咦了一声,小声嘀咕道:“她怎么这会儿还没走?”


    时小艾转头望她:“杨慧来很久了吗?”


    王小凤点头:“可不是嘛,她上午就来巷子了,中午我妈还过来送饭的时候说呢,说这姑娘不容易,爹妈都没了,家里现在连个帮手的人都没有。想和一号院的那些人斗,跟羊入虎口一样!”


    “和一号院的人斗?斗什么?”时小艾问道。


    王小凤并不知道这两个人之前做的交易,但她知道时小艾昨天去找了杨慧,而且回来后时小艾一直没提这件事。


    所以她就觉得应该是求助被拒绝了。


    她想了一下,说:“姐,一号院那边的事儿要是解决不了咱再想想别的办法吧,那群人不好对付。今天上午杨慧就碰了个大钉子。她还是屋主呢!


    杨慧来其实是正正经经来跟他们商量,想让他们搬出去。她说家里的什么亲戚要来咱这边医院看病,得在院里住一段时间。说亲戚身体不好,需要静养,想让一号院的人尽早搬出去。


    这要求不过分啊!那些人早就该搬走了,他们都在这边白住小半年了!


    而且我听我妈讲,杨慧还提出如果他们能够在五天之内搬走的话,那么一家她愿意拿出十块钱的搬家费作为补贴,提前一天搬走还能再多给一块。为此她专门跑到办事处,希望能给做个见证。


    这人多厚道啊!这条件很可以了!


    这本来就是人家的房子,而且现在住的那些人政府都给他们在外面给了安置房。让他们搬走天公地道!


    现在人家退一步,不仅不提这小半年的房租,还给搬家费。这么好的条件,结果……”


    “结果那些人一个都不搬。”时小艾替她说了没说完的话。


    “可不嘛!”王小凤的声音里带出了鄙夷:“真是占便宜没够啊,那一个院子的人根本就是合着伙地欺负人家孤女!


    都不搬还不说,还说什么地主老财的,说得可难听了。


    那话里头的意思就是人家杨慧是地主,欺负他们这些贫农出身的呗。


    杨慧要真是地主,还不早把他们给撵出去了,还留他们在这儿瞎逼逼?”


    看出王小凤义愤填膺,时小艾笑了起来:“没想到小凤你这么有正义感啊?你和杨慧以前很熟吗?我看你对她挺了解的。”


    王小凤有点不好意思地跟着笑了声,解释道:“我跟她谈不上熟,就是认识。她比我大几岁,以前和我姐一个班,她们俩比较熟。”


    说到这儿,王小凤叹了口气:“小艾姐,你小时候没在这边住所以不知道,杨慧小时候在这一片可出名了,她那时候可漂亮了!


    我听我妈说,他们家解放前是开服装店的,据说传了好多年,生意做得可好了。


    而且他们家的生意根本不是在咱云城,是在海市,在那边开了一间老字号。他们一家子是公私合营之后才从海市搬回来的。


    她爸妈手艺特别好,眼光也洋气。随便一块儿布经过他们手做出来的衣服都特别好看!


    杨慧又是独女,她爸妈都特别宠着她。小时候她是咱这条巷子里穿得最好,也是公认最好看的女孩儿。


    我现在都还记得她有一条水红色的裙子,还有对泡泡袖,穿着跟仙女儿似的。”


    听她这么说,时小艾的眼前似乎也出现了一个娇俏小女孩的身影。


    她想想杨慧说的那些话,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说:“所以后来他们家也是被批得最狠的一家吧?”


    王小凤沉默了。


    虽然运动已经结束,可那场浩劫在他们这代人心里留下的创伤是难以磨灭的。


    可以不提,但绝不会忘记。


    王小凤也不知道杨慧为什么上午被一号院的那群人欺负了一通后,下午还会再过来?


    这是要和那群人死磕到底了?


    时小艾看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干脆也没有再问。


    她今天跑了一天,中间还晕车,可以说一直是靠着一股劲支撑着的。


    现在钱也拿回来了,人也到家了,那股劲儿就泄了。


    都是自己人,她也没有再撑,和两个人说了声就先回屋休息了。


    王小凤和程林知道她辛苦,后面的事儿全都没有让她再插手,连明溪明锐也被他们哄着没有过来“骚扰”时小艾。


    她竟然直接一觉给睡了过去。


    再醒来时天都亮了。


    “嫂子,你怎么不多睡会儿?我刚才和小凤姐说,今天早上我们两个守摊子,你不用过去。”


    看到她从卧室出来,程林赶紧迎了过来。


    “不用,我睡醒了。”时小艾打了个哈欠说道。


    她说着话指了指放在餐桌旁边的那一个没开封的大包裹问:“这是你给我取回来的?什么时候到的?”


    “昨天下午。包裹单送过来的时候正好不忙,我就去给取回来了。”程林解释。


    时小艾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那包裹是之前村子里的老村长寄过来的。


    当初他们商量好了,村长儿子要了他们家的房子,然后付了一部分钱,付不起的另外一部分以野茶和野菜来慢慢还。


    说起来老村长一家真的是很憨厚朴实。


    从时小艾回来到现在,他们已经寄了两个这么大的包裹过来了。


    包裹里除了野茶,野菜,还有一些山上采的果子晒的果干,以及采的一些常见的草药。


    都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但可以看出都是被精心打理过的。


    时小艾他们茶水摊的野茶一直比较受欢迎,大家都说那茶有一股子市售茶没有的清香。


    而这茶就是老村长一家寄过来的。


    可以说这一家子在她起步阶段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时小艾走过去拆开包裹,果然又看到一大包野茶。


    她将装着茶叶的纸包打开,然后就发现这一次寄来的竟然还是新制茶。


    散发着很清新的香气。


    时小艾捏起一小撮茶叶放入口中,轻轻地咀嚼了两下,然后点了点头。


    看程林要离开,她叫住了他:“你待会儿去饭店的时候给刘伯伯带一包茶叶过去,他喜欢这个味儿。


    另外你跟他说一声,就说咱上新品种了,想请他老人家来给品品味儿,看他什么时候有空来家里一趟?”


    “行!我去跟他说。刘伯伯肯定愿意。那天他还问我呢,问咱现在每天要那么多肉,是不是上什么新菜了?我跟他说了两句,他还说改天要来尝尝。”


    “那你今天别忘了说。对了,另外看你郭安哥上班没。要是上班了你问一句,要是能行,让他也跟着来!”


    李巧云上周生了,生了个小闺女。


    虽然是女儿,但因为她和郭安夫妻俩在家里都是小的,两个人上面都有哥,所以也没有什么传宗接代的压力。


    对这个小姑娘一家人都喜欢得紧。


    在李巧云生完孩子的第二天,时小艾就去医院看过她和孩子了,也送去了礼物。


    这段时间郭安刚当爹,人还处于亢奋中。虽然家里媳妇闺女都有人照顾,可他还是一下班就往家里跑。有时候上班一眼看不见人就跑不见了。


    为此刘伯伯没少念叨他,程林也当笑话在家里说了好几次。


    此时听时小艾说还要让郭安来家里吃饭,程林笑道:“刘伯伯那儿应该没问题,但郭安哥这儿可不好说。”


    “你跟他说来不来在他,没什么大事儿。让他在家好好照顾巧云,等闺女过百天的时候我过去看他们。”


    程林答应了。


    今天早上,时小艾见到了时大喜还有他家的那些亲戚。


    可以说他们这次找来的这三个人比起之前他那几个伙计都还是靠谱些的。


    这三个女人一看就是在家里做惯了家务活的,烙饼的动作利索得很。


    隔着一条马路,时小艾都能看到她们擀烙馍烙饼的手上下翻飞,配合很是默契。


    有了这三个人的帮忙,时大喜的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他只管吆喝和收钱,连卷饼和盛饭的活儿都不用他插手。


    他再也没有了昨天早上的慌乱和狼狈。


    时小艾原本还想找人帮忙去买一碗盖浇饭看看里面用了什么调料,可当他们一开始卖她就发现不用了。


    那浓郁的咖喱味儿,隔着马路都能闻到。


    闻着那浓香的咖喱味儿,时小艾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时小梅在做饭方面还挺有天赋。


    毕竟,再怎么说她也是书里的原女主,总得有点属于自己的金手指吧?


    时小艾觉得她的金手指应该就是厨艺。


    就好像今天的这个盖浇饭。


    时小梅应该是故意掩饰,不想让人往咖喱上去联想,所以根本没提这两个字。


    毕竟这种日式的咖喱味道在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出现,现在市面上有的咖喱粉和这味道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咖喱应该是时小梅自己配的。


    日式咖喱的配方在后世并不稀奇,时小艾自己也记得一点。


    她印象中要用到姜黄粉,小豆蔻粉,丁香粉小茴香粉等等十多种调料,甚至现在让她说出正确的配比她不多试几次都说不出来。


    而时小梅竟然能够在现在香料如此难买的情况下,一晚上配制出这样的咖喱粉,连时小艾都不得不承认在做饭这方面她还是有点能力的。


    有这咖喱味儿的盖浇饭加持,对面生意出奇的好。


    茶水摊的顾客虽然同样很多,但时小艾知道自己这边还是受到影响了。


    从营业额就能看出来。


    快八点的时候,茶水摊的生意慢慢的淡了,客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时小艾站了起来。


    她将装钱的书包取下来往程林的脖子上一挂,洗了洗手说:“我去办事处一趟,这边你们看着吧。”


    两个人都知道她是要去找于主任说事儿,自然没人阻拦。


    时小艾赶到办事处的时候刚刚八点,门才开,里面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


    看到她来,大家纷纷打招呼。


    听到她说是来找主任的,众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说:“你是来问你们临时工名额的事儿吧?批下来了!主任昨天回来就说了,说区里领导很高兴,还夸咱工作做得好。


    哎呀小艾,这指标一批下来那你们以后就名正言顺是咱办事处的人了,看他们还能再胡说八道!”


    “就是,等会儿主任来了咱跟她建议一下,把这事儿写个通告贴到告示栏去。


    区里都认可咱茶水摊了,看看还有谁敢不认!”


    “写,现在就写!小梁,我记得咱上回买的红纸还有剩的,你找找,找出来现在就写个告示。哦,正好趁小艾在,就让她写!也不用出去找人了,她的字儿写得好看。”


    于主任一进办事处的门就听到里面人谈论的内容,她当即就下达了指令。


    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过是一天没见,时小艾觉得于主任看上去人都要年轻了好些。


    她今天穿了一套深青色的列宁装,头发用水抿得光光的,没有一丝乱发。可以看出这是精心打扮了的。


    看到于主任这样,时小艾知道自己筹划了好几天的事儿差不多算是妥了。


    果然,于主任一把她拉到小办公室就控制不住地跟她说:“小艾,你这个报告写得好啊!欧区长不仅亲自看了,看后还在区里的大会上点名表扬了咱办事处!说是给其他办事处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哎呀,昨天你没在家不知道,区里的同志在电话里把咱办事处好一顿夸奖。昨天下午我跑去拿批示的时候,正好碰到青云路还有海滩街办事处的主任了。她们看到我眼珠子都要羡慕红了!”


    于主任滔滔不绝,越说越兴奋,只恨不得拉着时小艾的手把昨天发生的事儿一字不落地跟她全都重复一遍。


    时小艾微笑着耐心听,时不时地还不忘捧主任一下,直到她终于说痛快了,才问:“主任,你说拿批示,那批示能给我看一眼吗?”


    “当然能!我今天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个批示。”于主任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盖着章的红头文件,递了过去。


    时小艾接过来就看到这是一个关于增加他们办事处临时工名额的报告批示。


    批示虽然用了一些官话套话,但内容可以说非常简单粗暴了。意思很简单,就一项——


    只要他们招收的都是返城知识青年或者城市待业青年,并且能够自负盈亏,自行解决工资问题,不用国家花费一分钱,那么他们就可以享受自主招收临时工的权利。招工名额可以按需自行决定,自己掌控。


    时小艾高兴极了,她握着这张纸,就像是握着一柄尚方宝剑。


    时小艾留在办事处帮他们写了通知,并且主动陪着梁姨他们一起把那张大红纸贴在了布告栏里。


    办事处门口的布告栏通常贴的都是国家最新的政策,市里新出的通知,或者巷子里新接到的任务,诸如此类的内容。


    这些事一般都是用彩色纸写,大多数是黄色,蓝色,绿色这样的纸张。


    忽然贴出来这么一张大红纸的告示,附近的居民都很好奇,识字的都围过来看,不识字的也凑过来让人给念着听。


    看懂了这告示是为了给茶水摊正名,说明它确实是办事处下属的单位之后,众人都震惊了。


    虽然这话于主任他们说过一百次,可大家谁也没往心里去,都觉得这是办事处的人给时小艾他们贴金呢。


    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大家伙都觉得自己门清。


    可现在,人们才意识到——这是真的啊!


    茶水摊真的变成了办事处下属单位。


    而且区里都认可了!


    这甚至都不是最令大家惊讶的了,最让大家瞳孔一震的是告示上专门列出的那句话——


    在茶水摊工作的人员全都享受集体单位临时工的待遇!


    集体单位临时工啊!


    虽然现在的年代最吃香的还是国营单位,是全民工,可那才有几个名额?


    除了接班,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能够进入的渠道。


    这种情况下,集体工也炙手可热!


    能够在集体单位当一个临时工,说出去可不丢人。


    不仅不丢人,还不知道多让人羡慕呢!


    这和给私人帮工那可完全是两回事!


    看了告示,当场就有人问时小艾,问他们还招不招人?


    问他们茶水摊的临时工名额有几个,现在还有没有缺?


    时小艾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了。


    还说他们下一步会考虑扩大招工,具体方案出来后会在公告栏里贴出来,到时候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这话一说,邻居们看她的眼神都变了,都带出了企望。


    从办事处众人的包围圈里挣脱出来之后,时小艾没有急着回摊子上,她往前走了几百米进入了邮电局。


    时小艾交了一块钱押金,然后进入到一个电话亭里。


    她拿出自己事先记录下来的派出所电话号码,一个电话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