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是否成功?

作品:《我靠杂交水稻致富古代

    需要7天左右才能知道母种是否培养成功,尤其是她用的陶罐,而不是玻璃瓶,从外面直接观察不到罐内情况,只能等时间到了打开瓶塞再看。


    现在培养的是平菇母种,大概需要7-10天,接下来就是分离母种来培植原种,大概需要1个月,原种再扩种,就是栽培种,这又需要1个月。


    余桑掰着手指算,从种植栽培种到出菇,又需要两三个月。


    现在是八月中旬,按着这个时间进程算平菇出产时间,那就是到明年二月份了。


    这太久了!


    二月份都过年了。


    余桑皱眉,思考着怎么办。


    倒是可以原种不再扩种成栽培种,直接用原种这种二级种进行种植,可以节省一个月时间。


    但是可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不过在这个时代,菌菇类的价钱本来就很贵,即使产出低,总收入也在那里。


    现在需要钱,只能先出此策,等下回再种植,就可以精细点了,条件应该也会好很多,她经验也丰富很多,产量应该就会提高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母种培养成功的基础上。


    一切都等着七八天后见分晓了。


    要是没成功,余桑都不知道怎么办,或许会再试一次,而对应时间又会往后移个十来天,赚到钱就更晚了。


    余家佃了方家二十亩田,家里男性成年劳动力只有余满山一个,她家算是单丁户,余桑在这里生活时间越久,就了解越多,单丁户不需要服劳役,男子20岁才算成“丁”,余大郎今年13岁,还有很多时间。


    成年男性劳动力少,收割稻谷就没别家快,到余家收割完所有稻谷,家里还有很多稻谷没晒干的时候,查看母种有没有成功的时候到了。


    期间,余桑每天都去菌房转一转,但都是不透明的陶罐,不像现代的试管或者玻璃罐子那样,可以观察里面的情况。


    这看结果就像开盲盒。


    随着收割稻谷的完毕,整个余家都没有之前忙碌了,魏老太和阿李天天问余桑这平菇的种植情况,督促余桑每天去照看那几个陶罐,要不教她们方法也行,她们可以自己去照看。


    余满山也很关心这几个陶罐的情况,过上一两天也要问问。


    终于,余桑决定在第八天来揭晓结果。


    魏老太、阿李、余满山这几个余家大人都在家,余桑打算直接去看,却被魏老太一把拉住,拉着余桑先到堂屋的祖宗牌位前,先拜一拜再说。


    余家的房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家里堆积了各种装粮食的缸以及箱子农具杂物柴火等,空闲的地方就不大了,祖宗排位放在墙上钉着的一块木板上,有三块牌位。


    魏老太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嘴里嘀咕:“祖宗保佑,满山他爹保佑,保佑乖乖今天的平菇种成功”


    余桑没给他们解释过什么母种、原种、栽培种之类的词汇,这些都是现代词汇,说了估计他们也不太懂,魏老太他们也不懂种植平菇需要几个阶段,只知道今天余桑说了要看结果,这个结果还很重要,关系到后续平菇是不是能顺利种植。


    魏老太拉着一家人终于祷告完毕。


    余桑率先往菌房去。


    看到其他人也要跟进来,余桑赶紧阻止:“你们先在厨房等着,别进来!”


    不是怕别的,就怕人多了,万一她母种培养成功,这么多人在旁边,又带来细菌之类的将母种污染了怎么办。


    将菌房的窗户打开,整个菌房变得明亮起来,余桑小心翼翼拿起第一个陶罐,拔开塞子。


    她就着光亮看了一眼。


    啧啧啧,惨不忍睹,里面一大片绿霉,只有边缘有点菌丝的白毛。


    余桑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会失败很多个,第一个不成功,在预估范围内。


    魏老太伸长脖子在门口探看,问:“乖乖,怎么样?种成功了吗?”


    余桑摇头,道:“第一个不行,里面长霉了。”


    魏老太:“”


    余满山阿李也等在门口,听到第一个没成功,没说话,余满山脸色还算平静,阿李神情有些紧张。


    余二郎催促:“快开第二个看!”


    余桑打开第二个,里面也长霉了。


    余桑没跟其他人说结果,径直打开第三个,第三个更夸张,里面长了灰黑色的长毛,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肯定不是平菇的菌丝。


    阿李忍不住问:“小四,到底怎么样啊?”


    余桑没说话,继续打开第四个,第四个只觑了一眼,余桑又把塞子插回去盖上。


    外面的人不用问,就知道情况不妙。


    总共只有十三个罐子,这都开了四个了,一个都没成功。


    余桑开始心里有点没底了。


    这第一次要是一个都成功不了,那么再继续第二次,也可能一次也不成功,后果难以承受。


    就在余桑准备查看第五个罐子的时候,魏老太及时喊住她,“先别开!等我去拜拜先人再说!”


    阿李也喊道:“等你婆婆拜完回来再开。”


    余桑:“”缓缓也好。


    等到魏老太拜完回来,余桑打开第五个。


    魏老太看余桑才打开,就支了脖子问:“怎么样怎么样?”


    余桑摇摇头,手伸向第六个罐子。


    第六个情况看起来好一些,里面倒是没怎么被杂菌污染,只是平菇菌丝本身,也长得不好,这个先留着再看。


    余桑单独把第六个罐子放在一边。


    看余桑这异常的行为,一直沉默地余大郎忍不住了,问:“这个成功了?”


    魏老太也欣喜:“这个成功了?果然拜先人有用!”


    阿李脸上也有了笑容,余满山脸色也舒缓起来。


    阿李确认地问:“这个是成功了吧?”


    余桑怕他们太有希望,只能说:“这个先看看,看能不能长成功,比其他要好点,没长霉呢。”


    余桑再开第七个。


    第七个长霉了。


    她速度很快,心里也紧张着,这都第七个了,还没一个能用的,没有这么倒霉吧?


    好歹她在魏老太那里也是仙女转世不是?


    怎么一点气运都没有?


    余桑有点不敢开第八个了。


    她站在原地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第八个。


    第八个


    前面八个算是都失败了。


    堆在菌房门口的人看这个情形,都知道情况不妙,大家情绪已经没有最开始的期待和紧张,反而有些焦躁和失落。


    余满山首先提出:“小四你先别开剩下的,我再去拜拜祖宗。”


    魏老太也道:“是诶,再去拜拜,这次行大拜!再求求神仙,这好歹是神仙教的法子,让神仙保佑一下!”


    连余桑自己都被他们说得也想跟着去拜拜了。


    但她是洗了手做了很多洁净准备才进来的,为了避免引起污染她打开的母种,这就不好出去。


    这次全家人除了余桑外,都行了跪拜礼,还是连续磕了好多个头那种。


    终于等到他们回来。


    魏老太说:“乖乖,你也先求求你的神仙长辈再开。”


    余桑:“”她都有神仙长辈了在魏老太那里,她是仙女托生在他们家的,是个小神仙,自然的,在神仙界,她还有神仙长辈


    她很佩服魏老太的想象力。


    余桑依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心里倒是少有地诚恳求神拜佛了一番。


    拜完,她毫不犹豫地掀开第九个罐子的塞子。


    看完,她又立即盖上,妥善地把这个罐子珍之又珍地放在另外一边。


    然后,她兴奋地朝门口说:“这个成功了!菌丝又白又壮!”


    魏老太听到消息后,赶紧去前边堂屋感谢祖宗和神仙。


    阿李也跟着前去。


    余满山激动得右拳头一拳捶在自己左手掌上,他声音都听得出激动,毕竟这是他耗费全家钱财作赌的,他出言道:“小四你继续开!一口气开完,看还有没有成功的?”


    有了这第九个成功的打底,算是有了保障,余桑没那么紧张了。


    她打开第十个,然后盖上。


    激动朝门口道:“第十个也成功了!”


    魏老太和阿李回来就听到这个好消息,连呼:“祖宗保佑!神仙保佑!”


    余大郎已经是懂事的年龄了,他脸上也泛红激动的。


    剩下几个罐子就没那么运气好了,全部失败了。


    不过有两个成功的,余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她觉得已经算运气非常好了。


    既然母种制作成功,现在没什么冰箱之类的保存条件,那么就该紧跟着分种培养原种了。


    将成功的母种罐子存放好,阿李拿了失败的罐子去清洗,这些失败的罐子清洗好后,余桑是准备紧跟着制作第二批母种的,她保证不了这第一次母种分种制作原种的成功几率,第二次实践是肯定要接着准备的。


    原种的培育,余桑打算用麦粒来进行。


    本来还可以用木屑等材料混合制作,但第一次为了保证成功,麦粒更能给菌种提供营养。


    麦粒的成本更高,就连余家都没几斗麦子。


    可是麦粒栽培出来的菌种会更好。


    一份母种可以制作五瓶原种,现在得了两份母种,就可以制作十瓶原种。


    余桑只求这十瓶原种,有两瓶可以用就达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