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零八章 剑指军功制度

作品:《大明:寒门辅臣

    朝堂之上,辩论开始多了起来,逐渐有了针锋相对的意味。


    朱元璋看着你一言我一语的文武,眉头微微皱起,一双目光里也有了寒意。


    如西风,刺人面。


    官员安静了下来,走出来的人也退回序班。


    兵部左侍郎汤见走了出来,言道:“陛下,兵部有兵部评定军功的依据,五军都督府有五军都督府的考量,北伐将官也有自身的判断,欲想统一看法,并不容易。”


    朱元璋抬手:“你可有办法?”


    汤见肃然道:“臣以为,根子在于兵部评定军功的依据太过陈旧,既不能客观反映军功,也不能很好地用于封赏评定。当革新军功评定体系,重建一套体系。”


    “哦?”


    朱元璋眼神一亮。


    温祥卿看向汤见,嘴角动了动,这个家伙还真是隐藏得够深啊。


    这段时间里,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并不好干涉太多,沈溍一直在折腾,原以为汤见会出手,可他没有。


    他总是坐在那里不动声色,任凭争执、分歧在这摆着,直至这些分歧与五军都督府彻底无法弥合,形成僵局,事情闹到朝堂之上,他才出手!


    格物学院出来的人,果然不简单!


    他没有将矛头对准了沈溍或武选司,而是对准了兵部评定军功的制度!


    改变制度,比改变人更难。


    但他,站了出来。


    汤见深吸了一口气。


    顾正臣说过,在其位谋其政,在什么地方,那就做什么事,做什么事,就应该成什么事!


    摆烂,碌碌无为,不能出头!


    这些都不是格物学院弟子的做派,要做,那就付出努力,厚积薄发也好,一鸣惊人也罢,静待时机也行,总之,机会到来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抓住这如同脱缰、一闪即逝的机会!


    抓住了,才能做成大事!


    汤见目光变得笃定起来,言道:“陛下,臣钻研过武选司制度,军功如何评定,战功如何划分,这些在过去,确实可用,能用,管用,也可以服众。可目前,这一套制度不管用了。”


    “单单论一句,按首功制,生擒、俘虏胡虏,斩虏贼首级一颗,赏银俱二十两,此番北伐,受降胡虏、阵斩胡虏多少,合计五十四万七千余,这只是青壮军士数量。”


    “按当下之策,朝廷要拿出多少赏赐?至少是一千万两!而这些,还只是北伐胡虏的战功,南征的不在其内。即便户部能拿得出这些钱,可对于朝廷来说,压力实在是巨大。”


    “归根到底,火器时代之下,杀敌速度更快了,伤亡更低了,取得敌人首级的难度下降了,再抱着一人二十两的老规矩,已经不合适了。”


    “另外,对于战场军功到底如何判断最为科学,臣以为,当推行量化,从多维度去量化,既关注个体将士,也关注集体功劳,既考虑局部胜负,也要顾及全局贡献,全面彻底地改变军功制度,方可服众……”


    汤和、邓愈对视了一眼。


    这个家伙说的是有些道理,也是对的,只是——


    北伐大军也好,南征大军也罢,还有参与过两场战斗的京军,大家可都是知道朝廷军功如何评定的。打仗之前,鼓励人心的时候,那也说的是二十两,现在要改制,给十两,那军士是不会答应……


    户部尚书杨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走出来言道:“陛下,臣赞同汤侍郎所言,军功评定制度当改。然,改制并非一日可成,也需细细琢磨,慎重考量,以免折损军心士气。故此,此番南征北伐的军功,还当以二十两一人给赏格。”


    这话一出,不少人侧目。


    好一个财大气粗!


    大家知道户部有点钱,可谁也没过,他娘的这么有钱。


    平日里抠抠搜搜,北伐征调百姓的钱粮都拿不出来多少,靠的还是精神激励,现在站出来支持重赏,足见户部是有底气的。


    这底气,就是财气。


    一千万两啊,这只是底,还没算突出的军功,没有算其他封赏,林林总总算下来,没个一千六千百万两都不可能。


    要知道,洪武六年时,整个朝廷的税赋折算下来,也才一千五百万两,娘的,这支出赶上朝廷过去一年的大部财政了。这些年户部到底存了多少钱,他们不是穷到举债钱庄,甚至连南征的钱财,那都是镇国公卖房地产券换来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言道:“杨尚书所言在理,军功评定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将士们都在等着朝廷厘定军功,颁下封赏,天下人也都在看着,无论如何都拖不得。”


    “盛熙、周兴、朱煜、张玉等人的军功就这么定了,清江伯高令时以身涉险,深入宋家窝铺,为安全带出传国玉玺立下了大功,这一点,不必有争议,给他给侯爵吧,至于长兴侯这里——”


    “大家意见虽有分歧,可六部九卿一致认为耿炳文功劳甚高,镇国公更是一再提及,功劳最大者,莫过于长兴侯及其五千军士。沈溍、贾励,还有武选司的官员——”


    “你们也当有大局观,清楚什么是战略要害之地,更应该明白,何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们偏执的认为耿炳文功劳低,损伤大,防守策略有误,听不进去众人观点,甚至连久经沙场的人为你们讲解,依旧自以为是。”


    “呵呵,怎么,你们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比信国公聪明,比长兴侯、宋国公、镇国公聪明?这样吧,沈溍带队,率武选司官员,前往蓟州镇北山、九山。”


    “若是还看不懂,让北平都司给你们五千军,再调两万军摆在山下,盛熙主攻,你们防守,看看伤亡如何,又能坚持多久。事实胜于雄辩,固执己见的争执毫无意义。”


    沈溍深吸了一口气。


    在今日的朝会上,从头到尾自己可没说话啊,都是他们在争执,和我有啥关系,怎能让我带队……


    这可都是十一月了,赶到北面,都要过年了吧,天寒地冻的,会死人的。


    沈溍暼了一眼勋贵方向,走出道:“陛下,臣认为长兴侯功劳甚高,当封公爵。只是武选司郎中、员外郎等人,执意认为长兴侯据守不当,功劳不高,不足以升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