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听了好好的话,


    “你不认识陆


    好好摇头,“不认识,我们家。”


    林晓红惊疑不定。


    难道, 她猜错了


    不可能。


    一定有关系。


    他们的桃花眼几乎一模一样, 而陆明珠早先来首都都会找陆逐日, 直到他辞职消失。


    陆逐日根本不在奉化。


    林晓红劳改出来后去找过陆逐日, 想和他复婚, 愿意跟他在老家生活, 愿意照顾他的后半生,以他的身份庇护自己和小儿子,结果问遍奉化也没人认识陆逐日这个人。


    以前, 她一直认为陆逐日改名换姓,隐居他处。


    现在她发现了。


    陆逐日消失后, 陆长生随之出现,年纪相差不大,据说也是个跛子, 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林晓红突然想起郭天宝生前说过的事情。


    陆长生有一子一女, 细算年纪,符合和陆逐日、叶颖之子之女的岁数, 怪不得他们那么心无旁骛地工作,从未担心过和其他战友孩子一样被送出去的儿子。


    建国后, 陆逐日也没去找过,反而有人把陆爱国接走。


    此后,再未出现过。


    价值20万的奇楠香拐杖说给就给, 只给陆逐日,陆家老先生怎么不给别人?


    一件事是巧合,不可能所有事都是巧合。


    见她眼神闪烁不定, 章振兴一边把好好拉到身边,一边警告道:“林晓红,想想你现在的身份和处境,管住自己的嘴巴和行为,最好不要惹是生非,如果连累了陆爱党,你连现在的生活都没有。”


    这句话如同一桶冰水当头浇下来。


    事关陆爱党,林晓红就变得很冷静,“是我看错了,孩子小时候本来就有几分相似。”


    她拎着痰盂走开,还回头看了好好一眼。


    陆逐日竟然是陆家长子。


    这个秘密让林晓红脚步变得十分轻快。


    陆爱党现在还小,等他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陆长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吧?


    陆爱党拿到了,自己间接受益。


    林晓红就是嫁给归国华侨郭天宝才落到这种地步,再加上这几年资本家挥霍无度,引起上面不满,她也看出资本和无产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可能和平共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唯一的依靠,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是资本家后代。


    但有这样的后路,陆爱党的将来不用愁。


    作为陆家长子,还是原配嫡出,陆长生一定可以得到最多的财产份额,陆爱党哪怕只分到一小部分,也是一大笔钱。


    他可是亲生的。


    毕竟,陆明珠捐了价值6.5亿美金的粮食,加上救生设备就有8亿,只多不少。


    林晓红越想越多,越想越兴奋。


    也是陆爱党每个月给五十块钱和一些外面没有的军中紧俏物资,林晓红日子没外人想象得那么难过,所以她愿意等陆爱党成年后再把秘密告诉他。


    经历这么多,林晓红已没那么天真。


    装得越是可怜,别人越是幸灾乐祸,反而欺负他们少一些,要是见他们过得好,他们的日子就别想过了。


    她还准备出一趟远门,让小儿子走失,从此脱离以前的身份,成为另外一个人。


    和郭天宝、林晓红没有任何关系。


    哪怕是个孤儿,也好过现在。


    好好则问章振兴:“章爷爷,她说的人都是谁呀?我没见过。”


    “陆逐日是一位抗日将领,十年多前就辞职回老家养伤,他有一个女儿叫陆爱国,有个儿子叫陆爱党,军龄也有十年多了,很聪明,很出色,处事灵活,行动果断,立下不少军功,现在是尉官。”章振兴牵着她的手往前走,“我带你吃首都最地道的豆汁儿和卤煮火烧,你吃过吗?”


    “爸爸说,豆汁儿就是一股馊味儿。”谢君峣到现在都忘不了他第一次和陆明珠喝豆汁儿的场景。


    章振兴哈哈大笑:“本地人特别喜欢,你尝尝就知道了。”


    到了老店,点卤煮配火烧,一人一碗豆汁儿。


    好好抿一口品品味儿,脸蛋皱成一团。


    “不好喝。”她憋着气,咕噜咕噜地一口气喝完,就着谢君颢手里的火烧咬一口。


    章振兴惊讶:“既然不好喝,那你怎么喝完了?”


    好好咽下去后才回答:“是我的饭,我当然要吃完呀,不吃的话就要倒掉了。”


    章振兴愣了一下,只听谢君颢表扬道:“说得对,做得很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是怎么来之不易的呢?”好好问他。


    谢君颢的手顿了下,问章振兴:“农村有什么农活吗?让好好体验一下。”


    章振兴还真不知道。


    他回去找人,得知首都附近属于冀北的农田里还有水稻没有插秧。


    陆明珠和谢君峣傻眼。


    “插秧?”他们异口同声地问出来,“为什么?”


    他们可都没干过。


    谢君峣不必说,陆明珠穿越前也在城里生活,接触不到农活,小时候跟妈妈回老家,指着麦地问人家为什么种那么多韭菜。


    谢君颢严肃地说:“好好不知粥饭从何而来,当然要告诉她。先在这边体验插秧,有机会体验除草,没机会就回香江后再体验收割、脱粒、晾晒、舂米。”


    陆明珠忙道:“大哥说得对,听您的。”


    不光是好好,他们也要一起。


    章振兴给他们安排了一块水田,在当地青田大队大队长的带领下,先去拔稻秧。


    知道陆明珠等人是教育孩子,青田大队长很震惊,却很佩服,因为他很少见到城市出生的孩子下乡体验农民的辛苦。


    怪不得陆明珠他们捐粮食指定给农民家庭,因为他们知道农民不容易。


    他们青田大队也是受益人。


    当年,人均口粮不足一百斤,勒紧裤腰带也难活一家人。


    旱得厉害,没有水,无法种植庄稼。


    青田大队长跑了很多次,也拿不到返销粮,垂头丧气间接到他们生产大队也在救助范围内,担子一下子就卸下来了。


    他们拿到的补助比不上其他地区,因为他们只是减产,不是绝收,口粮数目要少一半,但足以让所有人记得这份恩情。


    虽然没打算张扬,但人多口杂,消息还是走漏了,立刻有社员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食材送到大队长家里,对大队长老婆说:“俺们不打扰他们教孩子下地干活,你们给他们做点好吃的,感受咱们老百姓的热情。”


    他们送了宰好的鸡鸭鹅,还有蛋,还有瓜果蔬菜,都是最新鲜的。


    有人下河捕了鱼也给送来。


    “人人都说我家腌的鸭蛋好吃,蛋黄冒油,我拿了一坛子,煮熟切开摆盘,也是一道菜。”一个老太太这么说。


    甚至有人把以前做红白喜事大席的厨子给推出来,“好好做饭,拿出最好的本事,感谢陆同志他们对我们父老乡亲们的恩德。”


    这真是万千百姓的救命恩人。


    濒临死亡的感觉还没有完全褪色,没人不知道活着的感觉有多好!


    还有人问大队长老婆:“要不要杀猪?”


    大队长的老婆摇头,“猪才那么点大,杀掉多可惜?我已经叫我女儿去公社买猪肉了,还是领导给的肉票。”


    章振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安排之前就给了钱票,麻烦他们准备饭菜。


    陆明珠一家和自己,再加十个保镖。


    一共十五人。


    好好年纪小,拔不动稻秧,就看爸爸妈妈和大爸爸干活,拔出来,一捆一捆地用稻草扎住,放在一边。


    苗圃里昨天浇过水,地里湿湿漉漉。


    很多人都是光着脚,蹲着拔,他们家人还好,有青田大队长拿来的小凳子可以坐,但长腿无处安放,局促而不适。


    蹲在田埂上,好好就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拔掉?不可以放在地里长大吗?”


    青田大队长回答道:“这是育苗。”


    随即,他就跟好好说育苗的好处,发芽快,可以剔除弱苗和不发芽的种子,秧子栽到地里更容易存活。”


    好好还是不大懂。


    转头见陆明珠手掌心出现一道道红痕,她惊叫:“妈妈,您手破了。”


    陆明珠伸出手掌。


    她保养得好,手掌细嫩白腻,十指纤纤,一直很漂亮,现在则沾满污泥,还有稻秧留下的划痕。


    指甲缝里都是泥。


    “妈妈的手不做准,农民伯伯的手才是辛苦的手,你可以去看看。”陆明珠告诉她。


    好好跑去看青田大队长的手。


    黝黑、粗糙、布满裂纹,指甲缝里都是黑黑的,指甲黄黄的,掌心还有一块块硬硬的黄黄的皮肤。


    “伯伯,疼不疼?”好好伸手点点他手上的裂口。


    青田大队长笑道:“不疼。”


    他们早就习惯了,不像城里人那么细皮肉嫩。


    说完,他补充一句:“我今年才三十。”


    好好瞪大眼:“和我妈妈一般大吗?比我爸爸小八岁啊!那我得叫您叔叔。”


    看着比她大爸爸还老。


    青田大队长也很吃惊,“小谢先生都快四十岁了啊?真看不出来。”


    以为他还不到三十。


    “好好,爸爸的年龄是个秘密,你不要到处乱说,免得人家说我是中年人。”谢君峣一边拔稻秧一边说,结果操作不当,稻秧没扎好。


    稻草断了,稻秧散开。


    陆明珠的手指比较灵活,捡起来码齐,重新抽一根稻草将之扎紧。


    “老婆真厉害。”谢君峣赞美她。


    转头看大哥,动作一丝不苟,扎的稻秧也是规规矩矩,站在田埂上,像威风的绿小兵,排得整整齐齐,等待阅兵。


    拔完一块地所使用的稻秧,青田大队长带陆明珠一家人和章振兴去下地插秧。


    看着水汪汪的田地,好好傻眼。


    “怎么种进去?”她问。


    青田大队长耐心地解释道:“把稻秧插进去就行了。”


    他给大家做示范。


    赤脚进地,先把稻秧背进去,一捆一捆地扔进田里,接着把活计交给别人,自己抓起一捆稻秧,拽开稻草,把稻秧一棵一棵地插栽进地里,整整齐齐,间距几乎一致。


    谢君颢随后脱鞋下地。


    教育侄女,他完全做到以身作则。


    谢君峣的眉头也没皱一下,但却关心老婆和女儿,“你们穿鞋子,我们带了胶靴,免得里面有东西扎脚。”


    青田大队长赶紧道:“不能穿鞋,陷进去就拔不出来了。而且,我们这田都是整过的,里面没啥扎脚的东西。就是水里有蚂蝗,也叫水蛭,要注意,别被咬住,咬住也不怕,拍掉就行,别拽。”


    谢君峣皱眉,“这个得注意。”


    老婆女儿被咬到,他得心疼死。


    “蚂蝗是什么?”好好化身好奇宝宝。


    青田大队长觉得自己不能吓唬她,就道:“是一种虫子,见到了再跟你说,你们都穿的长裤子,把裤脚扎住再下地。”


    “好好,要不你不下地?”谢君峣道。


    “既然带好好来体验生活,就好好地体验一下。”陆明珠也光脚下地。


    天热,水不凉。


    水浸泡的土壤软软的,并不难以忍受。


    好好有样学样。


    她人小腿短,下来后,水没到她大腿。


    陆明珠先跟一个看着是大娘实际是大姐的中年妇女学插秧,然后手把手地教好好,说道:“知道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吗?我们现在是种稻日当午。”


    即使戴着草帽,也觉得热,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水田里。


    “好辛苦。”好好道。


    陆明珠道:“种完这一大块地,我们就可以回去吃饭休息了。”


    好好苦着脸。


    才干一会,她已经觉得很累了。


    因为实行工分制,土地都是集体的,所以是一大块水田是连在一起的,目测有百多亩,分割成一块一块,方方正正,筑田埂,方便在挖口灌溉。


    插秧的人数也多,有百多个,年纪老的和小的负责拔稻秧、运送到水田里,青壮年负责插秧,还有年纪很小的孩子凑热闹。


    像好好这么小就下地的,几乎没有。


    “城里人都这么教孩子吗?”远远的,有妇女低声问自己的妯娌,“他们一家人真像年画里的神仙,个顶个的漂亮。来的时候还开着小轿车里,不过说话做事没架子。”


    她跟着大家看热闹时不小心被挤到前面,差点摔倒,还是陆明珠扶她一把。


    她当时刚喂过猪,人家也没嫌臭。


    小姑娘还跑去看她喂的猪,冲猪圈里的猪、羊圈里的羊招手。


    看到大公鸡,小姑娘就说自己属鸡。


    她妯娌弯腰插秧没直起身,“他们是好人,好人比咱们会教孩子。别啰嗦,快干活,待会儿还得回去煮猪食。”


    忙到中午,一大块地全部插完。


    陆明珠累得直不起腰。


    至于好好,她早就只递稻秧不插秧了。


    青田大队长抬头看天,招呼陆明珠等人回家吃饭,“其他人也可以下工了,吃过饭再来干。”


    上到田埂,好好指着一个青年女郎的小腿,“姐姐,你腿上有虫子。”


    好吓人!


    “没事儿!”女郎伸手使劲拍,虫子被她拍掉到地上,伸脚就给踩死了。


    陆明珠等人倒还好,没吸引蚂蝗。


    他们穿的长裤是保护,而大多数村民都把裤腿挽到膝盖位置。


    穿鞋前,他们都拿清水冲了冲腿脚。


    裤子贴在腿上,不舒服。


    回到大队长家中,饭菜满满一大桌。


    都是农家菜。


    豆角烧肉、青椒炒蛋、酸辣土豆丝、清炒丝瓜、蒜泥茄子、糖醋鱼、笋干老鸭汤、红烧老鹅、白切咸鸭蛋、蘑菇炖鸡、回锅肉和虎皮鸡蛋……


    非常丰盛。


    丰盛得不应该出现在此时的农村。


    章振兴立刻道:“四菜一汤就行了,你们日子不好过,这是干什么?”


    青田大队长解释这些食材的来源。


    “章同志,做都做了,我们该吃就吃,别辜负他们的心意。”陆明珠这么说是打算回去后对他们有所回报。


    他们生活不容易,可不能白吃白喝。


    这时,有人从外面跑进来,“大队长,大队长,出事了,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