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不是幼稚园的书法比赛, 是香江书法协会举办的,十参加,一等奖是500元港币。


    报名费是10元港币, 谢君。


    好好上学后,


    书法比赛时间是正月初十, 成后赠送给陆明珠的明珠大厦, 经常有文艺界的盛事在这里举办, 还有数家在香明珠大厦。


    虽然如此, 但没人认识送好好前来的陆明珠。


    就是拍卖珠宝有新闻登报也没有她本人的照片,只有闪耀的珠宝。


    有参赛儿童的家长见陆明珠长相出众、气质高雅、衣着华贵,不像是普通人, 就过来套近乎,看着眉眼一样精致的陆好好, “你这么年轻,女儿都这么大啦?真漂亮。”


    她以为陆明珠! 只有二十岁上下。


    陆明珠抿嘴一笑,毫不谦虚地说:“谢谢夸奖。”


    对方旁边是个十岁上下的男孩, 穿着白西装, 举止文雅,好奇地看了看好好, ”妹妹,你几岁了?也来参加书法比赛吗?”


    “我七岁。”未满六周岁的好好自动给自已按虚岁算。


    好像把岁数加上去, 就显得自已大一些。


    “这么小?”男孩惊呼出声,“我十一岁,我叫季文轩, 学习书法五年,已经连续参加三届比赛了,这是第四次, 很少见到你这么小的妹妹。”


    好好仰着脸,“有志不在年高。”


    逗得众人一笑。


    陆明珠摸摸女儿头顶的双丫髻,“好好,你要谦虚一点。”


    “哦。”好好尚不懂谦虚为何物。


    她抱着自已的书画用具,忽闪着大眼睛,一点都不怯场。


    比赛时,她也不需要陆明珠帮忙,摆放文具、铺纸、滴水、研墨等都是自已做。


    陆明珠和其他家长一样,站在场外注视自已孩子。


    全场约有两百余名儿童,男多女少,后者仅有五分之一,六七岁年纪的更少,算上好好不过六七个,站在书案前很有架势,而十岁左右的则占一多半,更沉稳一些。


    年纪小的到底弱些,有的眼圈都红了。


    书法协会的会员当裁判,有人眼尖。


    他全场走一圈回到裁判席,低声道:“知道我在参赛儿童手里看到什么宝贝了吗?”


    “老关,什么宝贝?”有人不客气地问,“都是孩子而已,能有什么宝贝?”


    先开口的老关说道:“乾隆年间的羊脂玉雕九龙镇纸,一定是御用,我在我家传下来的记载中看到过,祖上进献的万寿节礼,和记载中描述的一致。”


    不是净白玉,带着金色的皮,是标志。


    旁人就问是哪个孩子用这等珍品,老关回答:“年纪最小的那个女孩,穿红色唐装,还戴了对水头极好的翡翠镯子。”


    那么好的翠料用来做童镯,也是阔气。


    “那我得看看。”有人道。


    于是,几个裁判装作不经意间地从陆好好跟前走过,还站住脚看她发挥。


    好好见惯了大场面,压根不放在心上,落笔沉稳,写的竟是唐伯虎《桃花庵歌》,一气呵成,笔致颇有唐伯虎之风,而不像其他参赛者只写一行字或者几行字。


    回到座位后,一个老者说道:“她一定见过落花诗册,说不定还临摹过。”


    “家学渊源。”一个年纪不太大的中年人这么说,“不光镇纸,砚台、笔洗、笔架、水丞等都是好东西,墨色如漆,芳香四溢,连印泥、印盒都有,想必也有自已的印章。”


    好好写完字,落款时盖上印章。


    “陆宸”两个字跃然纸上。


    虽然好好准备得齐全,裁判都知她定是出自名门,但只评她的作品为三等奖,和另外九个儿童并列。


    一等奖一位,二等奖三位,三等奖十位,奖金递减,三等奖只有100元。


    陆明珠开心拍下女儿上台领奖的场景。


    她没有第一名情节,非逼着六岁女儿去争夺一等奖。


    事实上,女儿以六岁之龄和其他九位明显在十岁左右的儿童站在一起等待颁奖,已经很了不起了。


    陆明珠穿越前就没有获得过书法方面的奖项,学的很多才艺都没考级。


    章奶奶说陶冶情操而已,不需要别人裁定。


    “你女儿好厉害。”之前和陆明珠搭讪的季文轩妈妈对好好赞叹不已,“我儿子连续参加三年,今年是第一次获奖,也是三等奖。”


    陆明珠笑眯了眼睛,“大家都很好。”


    看到出面颁奖的老者,她呆了下。


    竟是黄和。


    给《明珠日报》写题头的那位著名书法家。


    一别多年,他却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他颁奖到好好面前,弯腰打量这个眼熟的小姑娘,看看手里的三等奖证书,“陆宸?我一定认识你爸爸妈妈。”


    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张脸。


    好好仰着脸看他,“我也认识您,黄和黄大师。”


    黄和哈哈大笑:“好孩子,书法写得不错,回去告诉你大伯,我答应他的请求了。”


    谢君颢想让好好拜入他门下,他一直没同意。


    现在,他意动了。


    虽然笔致尚且稚嫩,但峥嵘初露,是个有天赋的,黄和很喜欢,完全不顾大徒弟已经是古稀之年,直接给他找个小师妹。


    好好不明白他的意思,乖巧答应:“好的,我会转告大爸爸。”


    下台后,她告诉陆明珠。


    拍下颁奖场景、也拍下大合影的陆明珠闻言道:“我不知道你大爸爸和黄大师说的是什么事,我猜是好事。”


    “确实是好事。”黄和过来打招呼,正好听到这句话。


    陆明珠忙向他问好,“您老最近可好?”


    “好着呢!”黄和开口,接着对陆明珠说:“小丫头天赋不错,你们好好教她。”


    “您请放心。”只要好好喜欢,家里肯定好好培养。


    到家跟谢君颢一说,谢君颢挑了下眉。


    “选个良辰吉日,你们带上束脩,陪好好去黄老家中拜师。”他交代道。


    陆明珠立刻明白黄和说的是什么事了。


    在她和谢君峣不知道的时候,谢君颢已经决定让好好拜师学艺。


    “让大哥费心了。”作为母亲,陆明珠有点惭愧。


    “应该的。”谢君颢把好好获奖的证书放进玻璃橱柜,和年前拿到的游泳比赛一等奖并列,“我看日子就选在平安的婚礼后面,婚礼上和黄老再好好地聊一聊。”


    情人节转瞬即到。


    陆明珠一早就收到谢君峣送的一大束红玫瑰,最中间位置的玫瑰花挂着一条项链。


    主石是一块心形蓝钻,个头颇大。


    谢君峣笑道:“切出两颗心形钻石,一大一小,大的送你,小的给好好,项链款式也一样,就戴它们参加婚礼好不好?”


    “好呀!”陆明珠没意见。


    她今天不打算出风头,穿粉红缎面小礼服,戴这条项链和一块钻石手表,陪陆父、陆长生等人迎宾待客。


    陆平安没有母亲,她承担这个角色。


    和几位贵客寒暄过后,在婚礼仪式举行之前,陆明珠终于见到传说中快不行了的陆老太太。


    瞧她精神抖擞的样儿和黄和没有区别,一看就知道她之前又有装的成分。


    便宜她了。


    因为自已的穿越改变了陆长生的命运,所以她有孙万事足,一口气活到现在九十出头,还没有嗝屁的迹象。


    真是祸害遗千年。


    老太太穿着暗红旗袍,配一整套蓝水绿翡翠,虽然鸡皮鹤发,又是小脚,但仍雍容华贵,神采飞扬,和旁人交谈时口齿清晰,头脑灵活,尽显一代巨富陆老爷子夫人的风范。


    她也看到陆明珠了。


    看着就讨厌。


    别人见她们互不搭理,不是没有疑惑。


    好像……陆明珠出阁,陆老太太和谢家的谢太太一样,都没有出席婚礼。


    陆家没有解释的意思。


    陆明珠挽着周嫂子的胳膊,“嫂嫂,感谢您将精心培养二十多年的千金下嫁,今天一定要坐首席。”


    周嫂子含笑道:“其实是你们家培养了她和她哥哥,还有她爸爸叔叔姑姑。”


    没有陆家支持,没有今天。


    “我爸妈肯定是料到自已的孙媳妇出自你们家,所以才鼎力相助。”知道旧事后,陆明珠也不得不感慨一声“姻缘天注定”。


    说着,她扭头问陆父:“爸,您说我说得对不对?”


    “对。”陆父含笑。


    旁人这才得知他们两家的渊源。


    虽然不少人都觉得周家比不上陆家,但也有很多人看重文化胜过财富,均对台上互送戒指的新人持祝福态度。


    周秀秀和沈世豪的实验正值紧要关头,要不是陆平安去接,她都忘了自已要结婚。


    所以,婚礼仪式尽量简洁。


    戒指由好好和通过竞争才得以上岗的明家双胞胎之一捧上台。


    证婚人是黄和和贺云。


    陆父亲自请的。


    贺云不必说,和陆家关系好得不得了,而黄和则和周家是同乡,两家以前也有交情,代表书香门第。


    婚礼仪式结束后,婚宴就开始了,两位证婚人被请到首席。


    周嫂子与之同坐。


    陆明珠没忙着入座,而是招呼客人,包括从澳城过来的钟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