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要不是贺云财大势大, 在南洋是一座无人能逾越的大山,郭天宝也不愿意对一个小姑娘低头,奈何他的生意每况愈下, 不得不找靠山。


    虽然在首都仍能算得上富甲一方, 但在南洋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贺云愿意从指缝里漏一点出来,足够他吃得肚皮溜圆。


    谁不想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郭先生真会开玩笑, 您是归国华侨, 我不过是一位依赖长辈生存的小女子,哪有本事能帮上您的忙?您找错人了。”陆明珠没接郭天宝双手奉上的画轴,一眼看出是件古物,即使价值不菲,她也不稀罕。


    她又不是买不起。


    郭天宝笑道:“贺先生寿辰将至, 而我家中即将添丁, 没办法南下,所以想请陆小姐转交我孝敬贺先生的一份寿礼。”


    以前送的寿礼没有回音, 换成陆明珠送上去的肯定不会得到相同待遇。


    至于别的, 郭天宝还真不敢为难陆明珠。


    听了郭天宝的话,陆明珠更不会帮忙了, 她浅浅一笑,“郭先生, 亲自送礼才能彰显出诚意, 距离我契爷的生日还有两个月, 相信您一定能找到机会。”


    她才不替郭天宝转交。


    接着, 她补充一句:“郭先生,我契爷不许我收外人的东西,只能辜负您的一片美意。”


    不管遇到什么事, 扯出契爷做挡箭牌最好用。


    “我可以作证。”谢君峣道。


    郭天宝不肯放弃,“陆小姐,真的只是一点小礼物而已。”


    “不是礼物小不小的问题,而是我不想惹契爷生气。”娶了林晓红、以低价强买自己哥哥的奇楠香拐杖,还想请自己帮忙?


    做梦呢!


    郭天宝不知内情,就算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陆逐日居然是陆明珠的哥哥,他见陆明珠语气虽然温温柔柔,但态度强硬,只能颓然而退。


    他不敢纠缠。


    看来,只能自己跑一趟香江了。


    送走知难而退的郭天宝,陆明珠马上回房整理东西,还问谢君峣要他带来的医药箱。


    谢君峣一边让保镖拿过来给她,一边问道:“你没带医药箱?还是你带来的药又被你那个姓曹的干哥哥给要走了?”


    “医院的药品应该充足,他没问我要。”陆明珠却没提自己承诺捐献的药品。


    曹璐医院不缺药,有他们制药厂的贡献呢!


    算是一个很好的改变。


    谢君峣闻言纳闷:“既然如此,你要我的医药箱干什么?”


    陆明珠找出一个空皮箱,把两人带来的医药箱并列放进皮箱里,她带的保镖多,又怕期间遇到像黄豆那样急需用药的人,所以药品带的也多,占了半个皮箱。


    听到谢君峣的问题,她说:“我给云韬哥哥准备的。”


    周云韬将来去的地方肯定很艰苦,缺衣少食、缺医少药是常事儿,能多做一点准备就多做一点,要是以后能常联系常给他们寄送衣物吃食药品等物就好了。


    可惜,陆明珠知道自己是妄想。


    越是保密的研究,越是不可能和外界联系。


    谢君峣帮陆明珠一起,“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皮箱没装满,空着不好看,我们再给他准备一些吃的,像巧克力、奶糖、肉干一类比较抗饿的食物,再给他买一批四季衣服,按他和他老师、叔叔、同伴们的身材购置,说不定能派上用场。”陆明珠见识有限,只能想到这些。


    谢君峣陪她去百货公司,专挑好的买。


    像进口的羊毛毯,陆明珠一口气买好十几块,给他们买的衣服以冬衣冬鞋居多,占总数的一半,每人一件皮袄和呢绒大衣,还有两套毛衣毛裤和皮棉鞋等。


    看见有羊皮褥子,她也买了十几条。


    这些能用许多年。


    谢君峣不知将来的艰苦,见她买一大堆东西,先让保镖送回饭店一趟,忍不住笑道:“要不要再给他们买几床棉被?”


    陆明珠不假思索地说:“买!”


    其实她知道相关单位会给他们准备住处和生活用品,但她还是想多准备一份给他们带上,兴许就派上用场了呢!


    物资匮乏时,都是好东西。


    一大堆衣物用品打包好后交给章振兴,把老人家给吓坏了。


    “小明珠,你这是干嘛?”突然送他这么多东西,可他用不上呀!


    陆明珠抿嘴一笑,“我不知道云韬哥哥住在哪里,委托您转交给他和他的同伴,还有他的老师和叔叔,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章振兴失望道:“我以为是送给我的。”


    陆明珠反应极快:“您要是需要,我再给您买,这些先紧着他们,让他们带上。”


    “我跟你开玩笑的。”章振兴的一切都有组织配给,压根不用自己操心,略翻看一下陆明珠带来的东西,“你想得够周全,连药品都准备了。”


    “他们可都是人才,我担心他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没药使。”陆明珠特别关心他们的身体,“可惜西药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章同志,偷偷问您一件事儿,您要是觉得为难,可以当作没听到,好不好?”


    章振兴问她是什么事,大气地道:“你尽管说。”


    陆明珠小声地说:“我以后可以给他们寄东西吗?不寄别的,就寄一些吃的穿的用的等生活用品,寄给您手里,您转交给他们。”


    章振兴沉思良久,摇头道:“你的好意我替他们心领了,寄就不必了。”


    陆明珠叹口气。


    这句话说明他们负责的研究非常重要,重要到连章振兴都不能联系他们。


    章振兴摸摸陆明珠的头顶,“你现在给他们准备的东西已经非常好了,我们都没你想得周到,我会转交给他们,让他们出发时带上。”


    周云韬等人马上就要出发,没有时间再见她了。


    “拜托您了。”陆明珠道。


    此时此刻,谁都不会想到,陆明珠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心意,却凭周云韬带去的药品救下好几个研究人员,包括会和那几位研究人员一样感染疟疾而死的周云韬。


    陆明珠之所以没听过他的名声,是因为他英年早逝。


    原身对此一无所知,就没写在白绢上。


    而现在,改变从陆明珠一个小小的举动开始。


    章振兴立刻派人将东西送到周云韬等人手里,还能赶上他们西去的火车,他自己就不去了,因为负责护送周云韬的另有其人。


    陆明珠眼巴巴看着东西被搬走,暗中祈祷他们一路顺风,终生平安。


    “放心好了,他们可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大家会好好照顾他们。”章振兴不知道未来的条件有多么艰苦,更不会知道会有好几年缺衣少食到他们饿着肚子搞研究,他温和地安慰陆明珠:“往后给他们输送物资时,我会提醒相关负责人员,也准备这些东西。”


    陆明珠嗯了一声,仰脸道:“章同志,能再拜托您一件事吗?”


    “什么事?你说。”章振兴知道陆明珠不会提出让自己为难的要求,回答得很大方,“我一定替你办到。”


    “我想收集一些川军资料。”陆明珠道。


    章振兴一愣,“你收集这些干什么?有些可不能告诉你。”


    陆明珠抿了抿嘴,“我在香江有一家电影公司嘛,我想写一部电影剧本,暂时命名为《出川》,就是讲述三百五十万壮士出川抗战,仅剩十三万余人得以回乡的英雄故事。我想收集他们的服装、武器、饮食习惯、大小战役情况等等,不能告诉我的我绝对不打听。”


    她懂规矩。


    她想让世人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想让大家知道太平盛世是如何的来之不易。


    在这题材没有限制、言论还自由的时候不写出来,等以后就未必有机会了。


    回想到自己经历过的惨烈,章振兴以手盖住眼睛,“参加抗战的将士们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出自天府之国,不仅如此,他们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你有这样的想法,很好,真的很好,我会叫人准备你需要的东西。”


    陆明珠鞠躬道:“谢谢您,我就知道只有您能帮忙。”


    章振兴放下手,眼里已无泪花,“我还可以给你提供他们出川时穿的单衣、草鞋、斗笠和一些简陋的武器。他们这群人啊,军阀混战时打得懒洋洋,就像村子和村子聚众斗殴,还借农民的锄头去干架,哦,是挖战壕,然而国难当头他们没一个退缩。”


    “借锄头挖战壕?真的吗?”天府之国的军阀混战原来是菜鸡互啄吗?


    章振兴点头。


    陆明珠了解过相关历史,但仍有许多不了解的细节,所以当章振兴派几位幸存的天府之国出身的老兵来送东西,她忙请众人上座。


    毕恭毕敬,满眼敬仰,并没有因为他们衣衫褴褛而有所怠慢。


    几个老兵都不识字,还有两个落了残疾,面对陆明珠,只觉得手脚没处放,连连推辞。


    陆明珠严肃地道:“各位是英雄,我一向佩服得很,岂能怠慢各位?请上座,我给各位倒茶,想听听各位的故事和战友们的故事。”


    一个老兵挠挠头,“就是打仗那些事儿,没什么好说的。”


    出川多年,习惯在外面生活,他没用方言说话,但带着浓重的口音。


    陆明珠听得懂,一边给他倒茶,一边说:“我想听听,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好让后人铭记,永不言忘。”


    特地准备录音机,把他们讲述的过程录下来,担心自己记得不全。


    这个老兵是第一批出川的儿郎,出川时只有十八岁,“我记得那时候是夏天,穿着草鞋和单衣、戴着斗笠、拎着老旧的□□就跟着出来了,还有很多人都没武器,刚出来没多久,头儿死了,我们就成了没人管没人问的一群兵,被别的军瞧不起。”


    根据讲述,他经常奋战于前线,经历过四千多人仅剩几百人的战役,经历过五千多人仅剩十几个人的战役,宁死不做俘虏,同归于尽的比比皆是。


    陆明珠噙着眼泪,奋笔疾书。


    谢君峣心情沉重,在一旁用录音机录下来。


    这一讲就是一个星期,其他老兵做补充,他们不是一批出来的,也不在同一个队伍,但相同点就是他们待的队伍没剩下几个人了。


    陆明珠是一边哭着一边听,天天肿着两只大眼睛。


    真的太惨了。


    书面上的字迹根本形容不出他们所经历的惨烈。


    陆明珠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送他们离开时每人送两套衣服被褥和一套生活用品。


    面对他们的婉拒,她就说经过章振兴的批准。


    每个人的被褥里都塞着一大笔钱,怕被他们发现后送回来,陆明珠当天就和谢君峣携抵扣设备费用的数十箱玉石玉雕、官窑瓷器、丝织锦绣、文房四宝和字画等工艺品,从天津码头登船回港。


    陆明珠想早点把剧本写出来,想早点找到傅玉麟。


    属于原身的责任,现在已成为她的责任。


    到家第一件事,先派人去百德新街的裁缝铺子打听傅玉麟的所在,她自己和谢君峣把带来的礼物给贺云、谢君颢和陆父送去。


    亲的才排在最后。


    陆父瞪着陆明珠送来的一大块羊脂玉,“送给你契爷的是黄山奇景,怎么轮到我,你就直接送未经雕琢的璞玉?”


    虽说体积比贺云的山子还大一圈,但他心里不得劲儿。


    陆明珠道:“因为我这回得到的玉雕都配不上您老人家呀!太小了,不够大气。您手底下有世界上最好的能工巧匠,我相信他们会按照您的爱好把这块璞玉雕琢成独一无二的宝贝,到时候别忘了让我们欣赏欣赏。”


    其实是章振兴觉得雕刻费时间,这次用来抵扣的玉石以璞玉居多,大块小块都是论斤称重,抵扣价是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眼前这块羊脂玉巨大无比,足有三百公斤,好几个人才抬上船。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而且是羊脂玉。


    最顶级的玉料,雕琢成功后,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陆明珠还给他提供一个好主意:“爸,我连雕刻的题材都给您想好了,就看您愿不愿意采用。”


    “什么题材?”陆父顺口一问。


    “壮士出川。”陆明珠道。


    闻听此言,陆父愣住了,“你怎么想起来雕刻这个题材了?”


    “我准备写一部电影剧本,就写抗战故事,定名为《出川》,或者《壮士出川》,我想把他们的故事拍下来。”陆明珠告诉他。


    陆父没有丝毫犹豫地说:“你想拍就拍,我支持你,明辉要是不同意,让他来找我。”


    若是不能上映,他负责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