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吴耀祖高兴地手舞足蹈。


    “妈妈, 知微说他对我愿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感到高兴,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收藏我画的原稿, 我现在给他的回答是:可以!”吴耀祖觉得十分荣幸,双眸晶亮,“他叫我吴公子,以后我的所有作品落款就是吴公子。”


    比吴耀祖好听。


    吴太太点头, 泪中带笑,“好,妈妈送你一方印章,上面就刻着‘吴公子’三个字。”


    “谢谢妈妈!”吴公子开心不已。


    父亲病愈后, 因嫌弃他丢人而和妈妈离婚并飞快另娶, 重新拥有新儿子。


    他妈妈说她早有预料, 他却难以释怀。


    如今,他也该看开了。


    良久之后,吴公子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便又重新看知微给他的回信, 告诉吴太太,“妈妈,我一定争气!等我拿到第一笔稿费, 我给你买一颗大珍珠,让你的珍珠配成套。”


    吴太太觉得有点难。


    她从陆明珠手里买的大珍珠圆润无暇, 光洁美丽,在市面上很难找到差不多的。


    质量达到了,重量则未必。


    重量达到了,质量又不行。


    能达到两全其美的堪称万中无一,可见陆明珠手中的珍珠有多好。


    “好, 妈妈就等着了。”吴太太这么说。


    对改过向上的儿子,要鼓励,不能打击他,免得他再次颓废。


    吴耀祖开开心心地找两个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去香江出版社寻求出版,如果他们不同意,就找别的出版社。


    香江又不是只有一个香江出版社。


    李柯和张晖都替他感到高兴,二人都在知微给他们的回信中看到他提到这件事了。


    好在王编辑跟何龙打过招呼,何龙亲自接待这三个富贵公子哥儿,提出先看作品再谈出版的事情。


    吴公子没拒绝。


    结果显而易见,何龙才看完一本就决定出版吴公子画的这套连环画。


    “你要先得到知微授权。”他提醒道。


    吴公子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知微同意出版,给我留了联系方式,我该怎么做?合约怎么签?”


    何龙叹口气,认命道:“我帮你。”


    他叫来他们出版社和报社经常合作的律师,请他拟一份合约,按照正常情况书写,甲方是《刀客》作者知微,同意将《刀客》授权给乙方吴公子绘制连环画并出版,吴公子将终生靠此获得的稿酬50%支付给知微。


    律师签字,见证人签字,何龙作为出版社主编签字并盖章,吴公子也签字画押,将笔名和原名同时填上,但不要求知微签名时填写真名,因为有些作者不愿意展示真名。


    一式三份,先全部寄给知微,等他签字并寄回来两份,一份给吴公子,一份给出版社,三方合作便可以正式生效。


    都在港岛,实在方便快捷。


    几乎是当天就送到了。


    陆明珠收到后就签字盖章,留下一份合约,寄回两份合约。


    随后,她便沉浸在新的写作中。


    谢君峣虽然回来了,但他还要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帮他大哥处理积压的工作,所以陆明珠每天有大把的时间。


    为了不让光阴虚度,她开始构思新作。


    这一篇仍然是武侠。


    不同于金凤凰的出身富贵,男主角李鲲鹏是乡野小子,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是一位教书匠,靠给村童启蒙为生。


    父亲每天逼他背书,他却总想逃学。


    上山捉鸟逐兔,下水逮鱼摸虾,他身手灵活,从不空手而归,堪称村里的孩子王。


    有一天,李鲲鹏上山玩累了在树屋里睡一夜,次日早起下山,却发现全村血气冲天,他没敢立刻进村,躲起来观察半天,发现没有人留守,才敢进村。


    结果,他看到全村人都被一剑封喉。


    他的父亲,他的邻居,他的玩伴,一共一百三十七人,无一人活命。


    李鲲鹏哭着挖坑,哭着埋葬所有人。


    李鲲鹏最后把他父亲的尸体放进大坑,伏在父亲身上大哭时却突然发现父亲右掌紧握,握得死死的,怎么掰都掰不开,指间露出一缕红穗子。


    李鲲鹏加大力气,顺着红穗子抽出一块玉佩。


    白玉的,雕成剑形,剑柄处绑着红穗子,背面刻着“李承天”三个字。


    红穗子已断裂,似是从某一人身上拽下来的。


    李鲲鹏把这块玉剑放入怀里,一闭眼一咬牙,把挖出来的泥土全部推回坑中,掩埋全村一百三十七人,形成巨大的坟包。


    他没有立碑,而是立志报仇。


    找遍全村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他回家翻出换洗衣物和父亲藏起来的钱匣子,拎着父亲常用打他的戒尺,这位十三岁少年冒着随之而来的滂沱大雨离开村庄。


    他餐风宿露,四处奔波,打听玉剑的消息。


    终于有一天,他在破庙避雨时,一个长期寄居其中的老乞丐看见他把玩的玉剑,立刻变得十分恭敬,随后问了一句:“御剑门高足不远千里而来,可是附近出了什么需要少侠伸张正义的不平之事?”


    “玉剑门?”李鲲鹏反问。


    老乞丐惊愕:“你不是?”


    “我父亲留下来的。”李鲲鹏不算撒谎。


    老乞丐便知他非御剑门弟子,指着玉剑告诉他说:“这是御剑门弟子的信物,也是身份牌,如果是你父亲留下来的,那么他和御剑门一定关系匪浅。”


    揣着这块玉剑,李鲲鹏踏上前往昆仑山的路。


    这条路,自然是不平坦的。


    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是江湖路。


    陆明珠正写到李鲲鹏为救一个小女孩儿而身受重伤,半途中遇见李鲲鹏就说他骨骼精奇要收他为徒的邋遢老头儿伸手搭救,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陆明珠的思绪为之一断。


    放下钢笔,她气呼呼地打开门,“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别怪我生气!”


    话音刚落下,就发现门口站的是陆平安。


    玉面剑眉,唇红齿白,和自己刚穿越时所见到的少年一样漂亮,漂亮中却又多了几分英气,渐渐脱去从前的稚嫩,有点青年人的样子。


    “姑姑。”他开口,礼貌地问:“我来得突然,打扰您了吗?”


    陆明珠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没有。”


    她拉着陆平安到书房里坐下,还给他倒杯茶。


    “你这一趟去了很久,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吗?”算一算,比谢君峣离开得早,却又比谢君峣回来得晚,但首都距离香江比上海远,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陆平安不知道怎么开口,迟疑了一下。


    陆明珠满脸温柔,鼓励道:“我们姑侄俩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尽管说。”


    “姑姑,我想从投资公司里支出一笔钱。”他这么开口。


    “可以呀!”陆明珠一点都没犹豫。


    陆平安道:“不是一次两次,有可能是长期的。”


    陆明珠反倒好奇了,问道:“只要公司出得起,长期就长期,相信你不会乱花,但你得告诉我你想做什么。”


    陆平安犹豫片刻,在陆明珠依然没有变化的温柔眼眸中轻声道:“我去了一趟墓园,首都革命公墓,祭拜从未谋面的母亲,遇见了章老同志的小儿子章朔,不过我想做的事情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和一个老人有关。”


    “继续说,我听着。”陆明珠道。


    陆平安的声音越来越低,“我碰见一个老人,我以为她已经有七八十岁,见她抱着一块墓碑哭得难以自制,上前安慰,通过交谈才知道,她还不到六十岁。姑姑,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看起来比爷爷还老的老太太,出身贫苦,竟然把六个儿子送上战场,抵御外敌。六个儿子没有一个回来,她来看望的是第六个儿子,牺牲在抗战胜利的那场战争中。”


    陆明珠在他说到这位老人抱着墓碑痛哭时便收起脸上的笑容,听完后沉痛地道:“平安你要记住,我们现在的太平就是无数英烈以献血铸就。虽然你妈妈和你爸爸没有养过你,但他们都是英雄,他们和许许多多的英烈一样,为了大家才牺牲小家。”


    对他们,陆明珠始终心怀敬意。


    没有他们的付出,安有未来的盛世太平?


    “姑姑,我明白。”陆平安道,随后说:“奶奶在世时跟我讲过许多抗战英雄的事迹,我只是不希望他骄傲过头而已。”


    刚回来就得到一双儿女的理解和敬爱,美得他!


    这个他,指的自然是陆长生。


    看到他傲娇的表情,陆明珠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随即问道:“那位老太太怎样了?晚年是怎么安排的?你可打听清楚了?”


    陆平安沉声道:“她婉拒国家的抚恤金和每个月的补贴,说她家里有两个儿媳妇,还有两个孙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有国家分下来的土地,他们不愁生计,随后派人去打听老人家事,发现他们一家人过得十分清苦,没有钱,两个孙子都目不识丁,只知种田养家。同时发现,他们村子里的壮年人很少,一问才知多数牺牲在战场上,有的留了根,有的尚未结婚便离家参军,满村只有老弱妇孺。”


    “你想怎么帮他们?”陆明珠猜出他想长期支出一笔钱的用意。


    陆平安抬眸望着她,眼神坚定,“我发现内地的教育非常落后,文盲之多,是在上海生活的我所想象不到的。我记得您以前说过文盲率高达80%,其实是您高估了具体情况,在乡下的文盲率高达99%,甚至更多!我想出钱办学校,只教小学、初中,号召附近十八岁以下的男男女女免费入学。”


    “但是,为了家里的农活甚至说是为了家里的家务,很多家庭可能不会送孩子上学,尤其是女孩子,天生就得不到和男丁一样的待遇,有些连生下来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不是陆明珠打击他,而是道出事实,“还要考虑农忙时间。”


    “农忙时就放农忙假呗!不忙的时候就让他们读书,也不是非得有寒暑假。”陆平安想得很周到,“如果有奖励,他们会不会送孩子上学?”


    “什么奖励?”陆明珠猜测,“设立奖金?还是奖励书本文具?”


    “都不是。”陆平安摇头,在陆明珠伸手要打他的时候连忙道:“我不卖关子,我这就说,奖励就是粮食!”


    陆明珠咦了一声,“粮食?”


    陆平安点点头,“内地人力物力都很便宜,建一所学校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几间屋子、一些桌椅和黑板、粉笔即可,课本文具同样不贵,我的意思是这些都由学校免费提供,但书本不可以带回家,等上一年级用完了要留给后面的学生使用,能省则省嘛!要是资金不足,还可以每班只准备一套课本由老师拿着,在课堂上授课,这些都是可以变通的。”


    陆明珠深以为然,“奖励呢?你说的粮食奖励。”


    陆平安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每个月都要参加考试,有条件的用试卷考试,没条件的就课堂随考,考试前三名每人每月可得粮食三十斤,前十名可得二十斤,前二十名可得十斤,如果按时上学,每人每月可领五斤粮食。为了拿到补贴,我想就算是女孩子,也会有家长送她们入学吧?毕竟她们在家干活未必能月挣五斤口粮。”


    陆明珠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但还是持赞同态度、鼓励态度,道:“粮食怎么来?你买?”


    陆平安哼了一声,“他不是打算开粮油公司吗?原地收购原地囤积再做奖励颁发下去,我觉得他一定非常乐意。”


    陆明珠瞬间睁大眼。


    好家伙!


    陆长生的粮油公司还没收购到手呢,未来就被他亲儿子给安排好了。


    难道薅长辈羊毛真是家传绝技?


    陆明珠忍不住陷入沉思。


    陆平安还在喋喋不休:“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内地千疮百孔,急需建设,人才储备越多越好,哪怕普通人只识几个字,也能减少被人欺骗的几率。先从天府之国开始,那边有无数烈士之家,且土地肥沃,用心耕种的话,粮食充足,他收购粮食,得利的是老百姓,促进经济发展,转头来回馈到孩子们身上,也是他的一项功德。”


    至于他们,只需要提供学校和课本文具就行了,当地肯定愿意安排老师上岗。


    “你想做你就去做,提前跟章老同志打声招呼,我在后面支持你的一切决定,所有支出都从我们的公司里出。”陆明珠没告诉他两年后就有计划经济政策,也许还会提前,到时候肯定影响他的计划,但少年人的心是真诚的,难得他有这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能不能办得长久,就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