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自从捅伤夏琳赔了一大笔钱才得以回家后, 吴家的公子吴耀祖就闭门不出,担心自己被自己的那群狐朋狗友笑话。


    偏偏,那群狐朋狗友经常来他家找他。


    吴耀祖发了一顿脾气, 最后只有两个人品好的朋友经常和他来往,其他的都绝交了。


    但是,他依旧不爱出门,唯一解闷的方法就是天天在家读书看报纸, 去年有一阵子特别爱看《香江日报》,一口气订了十份报纸。


    吴太太差点以为他通过报纸知道夏琳的近况,再谋划点什么。


    心惊胆战之下,连续观察一个礼拜。


    最终发现他只是喜欢报纸上那部名叫《刀客》的连载, 十份报纸到手, 先收藏两份到三份, 一份放在客厅看,一份放在书房,一份放在枕头边,剩下的报纸被他剪开, 剪下《刀客》所在的版面,装订成册,每天翻看, 看得津津有味。


    不仅如此,他还捡起自己很久没有用过的画笔, 为中的人物画出许许多多的小像和各种恢弘场面,画得十分逼真,和中的描述别无二致。


    不是关注夏琳的新闻就好!


    夏琳名气大,大过许多富商,隔三差五就上头条。


    见市民都爱看, 很多报纸都刊登她的新闻,大到她拍什么电影,小到换件衣服首饰,随便写点什么就销量大增。


    吴太太拍拍胸口,跟着追看《刀客》,越看越上头,忍不住爱上里面的女主角金凤凰,要是她儿子像金凤凰这么想得开就好了。


    想得开,就不会捅伤夏琳,不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至于赔偿,吴太太反倒不放在心上。


    她只希望儿子知错能改。


    对于捅伤夏琳的事情,面对社交场合上一些阔太太明里暗里的嘲笑,吴太太从不否认,每次都坦坦荡荡地承认,即使夏琳有过,也不是儿子捅伤她的理由,这件事确确实实是自己儿子做错了,只是做为人母,她不忍心让儿子在狱中度过余生才救他出来。


    可惜,《刀客》完结后,不见作者新作,儿子又变得闷闷不乐,不爱看报纸,拿出自己装订的册子重温内容,根据情节画了厚厚的数十本连环画。


    突然从报纸上看到《刀客》出版上市的广告,吴太太大喜过望。


    她没告诉儿子,而是叫司机开车,送自己到书店。


    刚进门,她就有些惊讶。


    这是香江比较知名且规模比较大的书店,比起平时,店中人流多了好几倍。


    七嘴八舌,嘈杂一片。


    挤在几个书架前的男男女女都有,多数都很年轻。


    “我买《刀客》!《刀客》!要十套,这是40块钱。”有人眼疾手快,先拿书,再交钱,40元港币直接塞到店员手里。


    有人动作慢,但也捞了几套书抱在怀里,“我一套,我妹妹一套,我爸爸妈妈各一套。”


    “让让我,让让我,我买《刀客》,知微的《刀客》。”还有人仗着身形瘦小,灵活地钻进人群,一点都不客气。


    “别抢光了,给我留一套!”有人大吼后挤进人群。


    但凡订报纸的家庭条件都不差,识字的多数家道殷实,买份报纸都得花1毫子,自然不在意买一整套书的几块钱。


    大家都是看到广告后冲着《刀客》而来。


    看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司机在外面车上没进来,吴太太顾不上身份,赶紧加入其中,丢给店员一张50面额的港币,前去抢书。


    选了人数比其他几处书架少一点的书架。


    也就是看着少,具体能少几个,不经统计肯定得不到答案。


    吴太太想买十二套,结果只抢到五套就被人给推出来了。


    “你拿得够多了,给我们后人留一点。”说话的是个少年,动作一点都不客气。


    拿着店员找回来的钱和五套书走出书店时,吴太太听到前面的一个少女跟同伴炫耀:“我买了三套,一套日常看,两套作为收藏,我太喜欢金凤凰了。”


    她的同伴羡慕极了:“我只有5元零花钱,就买到一套。”


    依稀还能听到店员声嘶力竭地道:“别抢,别争夺,别打架,书架上的卖完了,仓库里还有,有很多,够你们买的!”


    吴太太噙着笑意,正准备上车,就听到她儿子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妈,你怎么在这儿?”


    吴太太一转身,看到刚从人群里挤出来的吴耀祖。


    颇是狼狈。


    皮鞋上满是脚印,西装皱巴巴,连眼镜都歪了。


    头发也是乱糟糟,惨不忍睹。


    吴太太注意到他怀里抱着好几套《刀客》,诧异道:“你也来买《刀客》?最近不是没看报纸吗?怎么知道的?”


    “我听别人说的。”因为《刀客》,吴耀祖和这两个朋友关系特别紧密。


    他们也是吴耀祖所绘连环画的第一位、第二位读者。


    买到《刀客》出版书后,再次齐聚在吴耀祖家,互相炫耀自己买到的数目,结果都比吴耀祖买到的多。


    吴耀祖抢购到四套,朋友李珂买到六套,另一位张晖买到八套。


    “我妈也给我买到五套。”吴耀祖灵机一动,拿他妈买的五套书和自己的凑在一起,这样就直接完胜两位朋友,乐得哈哈大笑。


    张晖拆开一套书,翻看几页,对他说:“里面插图没你画得好。”


    李珂深以为然。


    “这个金凤凰没你画得好看。”他道。


    吴耀祖这才开始看买到手的书,没看内容,先看插图,忍不住道:“比我画得差远了。”


    在人物肖像方面,比他好的真没几个。


    学美术时,许多老师都说他有天赋。


    张晖突然开口:“耀祖。”


    “怎么了?”吴耀祖抬头看他,不明所以。


    “我有一个好建议。”他道。


    李珂比较聪明,他马上道:“你想让耀祖给《刀客》画插图?”


    “为什么不行?”张晖反问,“耀祖要是画得不好我就不说了,他画得明明比出版书里还要好,好得我相信知微看到都会喜欢他的画。还有连环画,要是能得到知微的同意,耀祖也可以出版啊,按规矩分一部分稿费给知微就行了。”


    吴耀祖因为夏琳犯罪,因为夏琳一蹶不振,作为好朋友,自己感到十分痛惜,好不容易看到他因《刀客》而振作,希望他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知微没有新作,最遗憾的就是张晖了。


    追捧知识分子总好过追求一个女明星且还求而不得。


    吴耀祖眼神微亮:“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李珂和张晖一起鼓励他,提议道:“耀祖,你可以写信给知微,连同你画的人物肖像和连环画一起,托报社的主编转交给他。我们上次去报社,报社主编说联系不上知微,连载期间也不回信,现在肯定联系上了。”


    “你怎么知道?”吴耀祖和张晖异口同声。


    李珂翻白眼:“连载结束后好久都没动静,他们说联系不上就是真的联系不上,不然知微写出那么好的,他们凭什么不乘胜追击连载新的?现在《刀客》出版上市,说明他们和知微签了约才拿到版权,而且是年前,因为出版需要时间。”


    张晖拼命点头:“对对对,你说的有理!耀祖,试试吧,我们陪你去报社,如果要不到知微的联系地址,我们就托报社主编转交,那个王编辑。”


    “王编辑是我表妹的舅舅,我叫我表妹一起。”李珂道。


    于是,三人行变成四人行。


    多出一个叫张宝珠的妙龄女郎。


    家资富裕,长相讨喜,同样是《刀客》的读者,在《刀客》出版后,不差钱的她一口气买下二十套,一本在手留着看,其他全部是收藏。


    她在巴士上缠着吴耀祖,“你能不能晚点寄?先叫我把连环画看完。”


    得知表哥和他朋友的计划后,经过他们同意,张宝珠看了吴耀祖绘制的连环画,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没几页后,差点直接抢回家。


    吴耀祖抱在怀里坚决不松手,“不行。”


    他要寄给知微,请知微点评。


    知微现在是他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十个夏琳都比不上。


    真的好佩服知微,他写的《刀客》特别好看。


    见到鱼贯而入的四个青年男女,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外甥女,王编辑愣了片刻,“宝珠,你说,你们找我干什么?”


    “是这样的。”张宝珠自告奋勇地上前开口,圆圆的大眼睛满是真诚,“吴耀祖他画了很多《刀客》的人物肖像和经典场面,我们发现比你们隔壁出版社出版的《刀客》插图还要好。还有,吴耀祖还画了很多本连环画,根据《刀客》画的,精彩绝伦,所以我们想问你要知微的联系地址,寄过去请他点评,要是可以出版就太好了。”


    要到知微的地址,她就可以上门拜访啦!


    嘻嘻嘻!


    “我可以帮你们转交或者转寄。”对这个退婚后一直婚姻不顺的外甥女,王编辑心里十分疼惜,但对于他们要陆明珠住址的要求,恕他不能同意。


    张宝珠拉长声音撒娇:“舅舅!”


    王编辑仍然摇头,“再求都没用,我不会把知微地址告诉你们。”


    谁能想到知微的作者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女郎呢!


    或许,大部分读者都以为他是一位中年文士,有一定的阅历,成熟稳重,博学多才,因为《刀客》里涉及到不少知识,细节很考究。


    张宝珠垂头丧气,“好吧,那只好麻烦您转交我们的信了。”


    趁着王编辑检查插画本和连环画的时候,她拿起王编辑的纸笔,迅速给知微写一封满纸都是“我喜欢你、我崇拜你、我想看新文”类似意思的信,并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大名和自己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


    折叠好,和表哥和他朋友们的三封信放在一起。


    在吴耀祖给知微写信的时候,又怎能缺了共同进退的两个好朋友?


    他们可都是《刀客》的读者。


    王编辑发现插画和连环画都没有不妥当的内容,同时被其吸引,眼神闪了闪,对吴耀祖说:“你画得真不错,无论知微同不同意,我都会像隔壁出版社推荐你成为他们的插画师,你觉得怎么样?他们出版的可不止《刀客》一本书。”


    吴耀祖反而摇了摇头,“我只给知微的作品画插图。”


    其他的,免谈!


    王编辑颇感遗憾,“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请您一定要把我们的信和画转交到知微手里啊!”张宝珠不放心,撕掉一张纸,连同钢笔递给王编辑,在王编辑不解的眼神中理直气壮地说道:“您得写个收据,要是知微没收到,我们得从您手里拿回来。”


    王编辑气道:“我敢昧下给她的东西?”


    又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和陆明珠见面后,他偷偷找朋友打听了下,发现住在山顶道的她一点都不简单,不仅仅有一家电影公司,还是多家公司和银行的股东。


    要是她愿意,直接收购《香江日报》和香江出版社都没问题。


    看来她是真的喜欢写作,否则不会来挣这三瓜两枣。


    凭她拥有的股份,说一句日进斗金都不为过,说不定一天的分红都比他们报社一年赚的钱还多,根本没有可比性。


    答应外甥女和她姑妈家表哥及其朋友的委托后,王编辑强忍着继续看连环画的欲、望,于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陆明珠家里。


    准备昨天送的,结果他发现那几个臭小子居然伙同他外甥女跟踪他!


    气得他直接回了家。


    熬夜看完连环画,王编辑顶着两个大黑眼圈。


    见到这样的他,刚跑步回来尚未洗澡换衣的陆明珠感到十分诧异,一边拿着颈间的毛巾擦去脸上香汗,一边问道:“王编辑您工作这么繁忙吗?还得熬夜工作。”


    “是熬夜看《刀客》的连环画。”王编辑道。


    陆明珠一愣:“连环画?”


    王编辑嗯了一声,双手奉上一个包裹。


    一整套连环画下来用了不少纸张,要是出版得有上百本之多,所以用包裹包得严严实实,里面最上面是三封信和一张折叠的信纸。


    陆明珠放在茶几上亲手打开,“谁画的连环画托您转交给我?”


    “我外甥女和她姑妈家的表哥,还有他表哥的朋友。”王编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至于作者,如果陆小姐以前看过新闻的话可能会知道他。”


    陆明珠哦了一声,“新闻人物?”


    王编辑摇摇头,“他叫吴耀祖,就是之前捅伤了夏琳的那个公子哥儿,要不是他家里花大价钱,获得夏琳的谅解,他未必能从警署里出来。”


    陆明珠吃惊道:“吴公子画的?”


    “看来您知道他。”王编辑说了这一句,继续道:“不过他画得真不错,功底深厚,插图比《刀客》出版书里还好。您看到寄给您的样书了吗?我听何龙说,给您寄了十套。”


    “收到了。”陆明珠那天看完报纸后就看到寄到自己家的样书了。


    内容印刷得不错,整齐、清晰、字体圆润秀美,就是封面和插画让她感到不是很满意,封面图和插画都过于简单、过于粗糙,没有体现出书中人物的特点。


    以后要是再版或者出版,一定对他们提出先看样书的要求,满意后再大量印刷上市。


    听到王编辑说吴耀祖画得好,陆明珠忍不住翻开信封下面的插花本。


    第一眼就让她感到很惊艳。


    何止功底深厚,称之为一流水平都不为过。


    他画的金凤凰一身红衣,手执长刀,明眸似水,乌发如云,以书中所写她母亲遗留的金花冠束发,显得英姿飒爽,手中刀刃微卷,不知斩杀多少穷凶极恶的匪徒恶霸,不知斩杀多少烧杀抢掠的北戎大军,才使得长刀如血,不复光亮。


    “王编辑,您应该建议何主编用吴公子的插画,他画得太传神了,简直是我想象中的金凤凰。”陆明珠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王编辑笑道:“等我回去就跟何龙说,让他联系吴公子,封面也请他来绘制。”


    《刀客》销售不错,等电影上映,再版是肯定的。


    陆明珠满意地点点头,“咱们就要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虽然有点对不起之前的插画师,但谁叫他画得不如吴公子呢!王编辑,这里面有吴公子的信吗?”


    “有。”王编辑道。


    “等我看完他的作品,我会给他回信。”陆明珠是真心喜欢吴耀祖的画作,对于连环画的出版也没有意见,前提是她先看一遍,没有毛病才能出版。


    如果真的好,她希望自己可以收藏这套原稿。


    透露给王编辑,王编辑就笑:“我跟何龙打声招呼,您跟吴公子商量好,等到出版后把原稿退还给他,他再送给您即可。”


    “没问题,我在信中问问吴公子愿不愿意。”如果他不愿意,陆明珠是不会强求的。


    送走王编辑后,她先回房洗澡换衣。


    收拾好了,吃过早饭,她把画本和信件搬到书房中,先看信。


    最先看到折叠的一张信纸,展开看清里面的内容,陆明珠不禁笑出声,竟然是张宝珠,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


    没忙着回信,陆明珠接着打开吴耀祖的信。